德國夫婦開電動車公路旅行變災難:折騰 26 小時的惡夢旅程,氣到向交通部長告狀

cyberforce wrote:
當然會奇怪我也有一台(恕刪)


我SUV..目前大概加滿油顯示是行駛600km的車距

出發前加滿,北高約370公里我中途是不加油的(涵蓋塞車其實都夠用),這還是過年大塞車,基本上塞到高雄都還有一大格

如果說阿里山會耗比較多油,山路途中大概有3個加油站吧,我大概會上山都逛完,下山再看情況加油

目前大概只有跨中橫我會特別在山腳下補滿油...

特斯拉可以直上我相信,下山會回充我也看過,但總不能把電量搞到低到自己焦慮
總之就是行程中,必須多拉一段時間移駕去充電,至於要充多滿,或是搶不搶的到超充,就看自己事前規劃
CcCManCcC wrote:
不適合就別買是真的但...(恕刪)


好啊,就這樣吧
CcCManCcC wrote:
我SUV..目前大概加滿油顯示是行駛600km的車距


每個人的開車習慣一定不盡相同,但是使用電車或燃油車的切換,多少會改變用車的習慣

我的燃油車是Benz E 2019 ,如果台北到阿里山,
就算可以到,我還是會在中途加油+加上休息。就算我不休息,小孩也會叫 .....

當然題外話,連假期間我一定不會想去風景區,風景區的塞車比高速公路塞車還可怕~開什麼車都一樣 ....
cyberforce wrote:
哈哈,愈討論愈怪
1、柴油車?
幾年前這些大車廠集體在柴油車排放數據大規模造假,已經幫柴油車的墳墓挖好了⋯⋯也算進墳墓一半了

這只證明了
柴油車 一桶油800km以上低油耗 及高扭力爬山路過髮夾彎完全不必降檔 , 大型車輛以小cc數引擎就能帶動, 現階段仍然無法取代
就算這樣的攻擊也無法撼動 柴油車
儘管發生了醜聞,但針對Bild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表明,大多數德國人(55%)仍然對福斯集團汽車有「極大的信心」,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認為其他汽車製造商也同樣犯了操縱罪嫌。

您弄錯問題了. 並非柴油引擎的排放無法控制在歐盟6期標準之內
而是 VW 大眾EA189發動機的控制單元進行更改,將高發動機功率和高效率以及高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標準運行模式能夠切換為低排放模式。
這是指大眾VW汽車安裝有切斷裝置(Engl . Defeat裝置)。
這個 "發動機控制系統“可以識別, 該汽車是不是位於空污測驗的機台上,然後切換至"優化的測試模式” ,導致測試和實際消耗之間存在偏差。
歐盟負責的技術委員會於2015年5月決定,不僅要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批准測試,尤其是在氮氧化物排放方面,還應在道路上的實際駕駛中(實際駕駛中的排放)進行認可測試。

問題是成本 , 而非柴油引擎的技術
由於廢氣淨化所需的技術以及更嚴格的極限值和測量方法,柴油發動機將來將變得更加昂貴。這拉近了電動車高價格的成本缺點 。
柴油發動機和低行駛里程的小型汽車將變得比以往更加無利可圖。

現階段柴油車仍然無法取代
2011 年時我也有一台ML320CDI ...
柴油車的確有它的好處 ... 不過柴油車已經回不去了
與電動車已經交叉了 .....

kan9938 wrote:
問題二,少了核能,台灣那來那麼多的電力給電動車使用?


順便推一下核能是吧~呵呵, 有點遷強吧
核能發電佔總發電量才多少%.....
CcCManCcC wrote:
台北高雄我是連假會開(恕刪)


沒別的意思
但在過年這種超級假期
要進行長途移動
然後還這麼晚出門......
當然擠不進休息站/交流道/市區阿......
你只要提早到八點出門就好
大概十點就過台中了
假設車上沒幼兒的話一路殺到嘉義再下交流道吃中餐
即便再上路也不會塞到哪去,而且有很大機會兩點半之前就到高雄了......

而這段距離應該只有吃中餐那段時間到超充站充一下應該到高雄都綽綽有餘
更不用說原本你排的要上阿里山
幾乎沒有人第一天一早從台北直殺嘉義然後上阿里山的好嗎......
都是先到嘉義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上山,八點出發九點半就到了.....
以上是嘉義女婿的經驗談.....
mibro wrote:
沒別的意思但在過年這(恕刪)


8點就不知道,有點早,感覺放假開長途還得早起。
9點出門就碰到塞車..這兩年兩次都這樣。

至於阿里山那個,當初計畫是比較早出發,上去是要找特定店家就是(茶),去完就閃了
CcCManCcC wrote:
8點就不知道,有點早(恕刪)

推薦你下次提早一些出發
會大大改善體驗
如果能提早到七點的話 大概十點就到嘉義了
不過走長途不推薦走國一
路上一堆開車逛街的......開起來很痛苦
RunaJay wrote:
原文連結:德國夫婦開...(恕刪)


在大陸只要外派開電車出門,新車滿電號稱380公里,就要有心理準備以300-320公里滿電來規劃。

基本上行程要預先規劃好充電地點,過半剩30%就該找地方充了,剩10%在路上得蔡著等。
還不包含刁車。

純電車有許多仍待解決的問題。
*不適合長遠程交通
*充電速度很是問題,所以gogoro設計快拆換電是比較有效率的用車邏輯,喝一杯咖啡都是浪費時間。
*公共設備無人看管易損毀
*快充過熱與散熱風險仍高
*廢棄電池回收與報廢後端環保問題
*消防問題(對電車/對充電樁設置建物都需思考)
台灣不是所有的建案或居宅都適合目前的充電系統,許多社區管委會不給特斯拉車主辦充電樁,還有得吵,即使是自宅OK,也不代表該社區環境與消防上合適。
*保險問題
需考量的不是僅有對車輛的保險。
充電引發像大陸電車爆炸、火災,得作住宅區與道路災害等複合考量

政府如真的要比照國外2035停售燃油車,上述很多現在2021便該納入議會找各類專家定出規範,尤其是環工建案、保險、消防,不是等出事,再來頭痛醫頭。
放給汽機車業者自己搞,這不是只有解決電車市場+充電設備覆蓋率就可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