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賢子 wrote:
待轉制度沒問題,是待...(恕刪)


所以今天如果沒有禁行機車有必要這麼多待轉格嗎?

你告訴我全台所有路口都有強制待轉的必要性嗎?

高雄有8成的路口要強制待轉

而有過半的路口 是雙線道而內側是無禁行機車

請問待轉格可以浮濫設置成這樣?

在套上強制待轉的規定

所以你政府當騎車的都是不會思考的蠢蛋

不會自己判斷可不可以直接左轉 就對了?

如果要這樣搞 就乾脆把機車車種合並到慢車就好了

道路交通安全規定

慢車不論何時何地都必須靠右 且兩段式左轉

真理之手 wrote:
所以今天如果沒有禁行...(恕刪)

有種感覺是,
先開放重機,再開放普通機車走內線,
最後導向全面開放的感覺。
再最後,腳踏車也開放。

看到小賢子 wrote:
有種感覺是,
先開放重機,再開放普通機車走內線,
最後導向全面開放的感覺。
再最後,腳踏車也開放。...(恕刪)

記得澳大利亞有些洲的腳踏車可以走高速公路路肩
全面取消"禁行機車"政策,汽機車共享平面道路資源!
真理之手 wrote:
實際上 現行的待轉...(恕刪)



T路口有無必要設待轉區,安全上是否有疑慮
這點個人同意,可搜尋相關論文有詳盡研究

待轉區擋到左側4輪右轉路線?
理論上4輪專用道右轉時,橫向應該是紅燈
不會有2輪去待轉,除非違規越線到待轉區
若有這樣的事,早該去反映

一開始我就說過
並非所有路況都須設待轉
交通流量大的多線道,設待轉仍有其分流及安全考量
而不是無腦說待轉區危險就取消
老實說
就算在一般開放的左轉區
2輪不都擠在最前面,甚至越線、逆向
怎沒人說危險要取消呢?



vicence wrote:
T路口有無必要設待轉...(恕刪)

待轉區其實很安全,
會不安全是因為設置的位置不好,
會有車衝向待轉區是違規車的問題,
違規車也是有可能衝向停止線後方的車輛吧~
至於禁止內線騎機車,
剛剛下班在內線左彎處待轉,幾個年輕人也是騎內線左彎從我旁邊飆過,轉彎的弧度是直接跨越到欲進入的路段外線,我突然想到,
若開放內線後,機車與汽車同時左轉,
路線重疊的問題?左轉一定會走進欲進入的路段內線或外線嗎?
畢竟機車機動性高,走內走外沒人說得準,
我覺得禁行機車要看路段再考慮是否取消?
畢竟每個城市的車輛數或道路狀況不見得都一樣。
vicence wrote:
T路口有無必要設待轉...(恕刪)

高雄很多路段都汽機車強制分道

機車專用道的左側就是四輪用右轉道

很多待轉格幾乎都會設置在機車專用道前

由於這樣的設計 四輪右轉道的號誌一定是先開放右轉 在直行

之後的問題用想就知道了吧

想看明顯的例子 請找高雄小港區中安路跟中山四路交叉

還有 從來就沒人說要取消待轉區

待轉區的問題 用點腦的人都可以修正

問題是規定 強制待轉 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你要機車待轉可以

我想機車直接左轉 搞得好像會害人致死一樣

這想法我真的想不透阿

看到小賢子 wrote:
待轉區其實很安全,會...(恕刪)

開車左轉的乖的也沒幾個

不是轉到一半變換車道 就是提前切 中線直接左轉的的也沒少過

開車動向不明 問題比機車還多好嗎

你別跟我說你這輩子都沒看過把車道線當中心線開的駕駛

還一直忽左忽右
看到小賢子 wrote:
待轉區其實很安全,
會不安全是因為設置的位置不好,

十分認同,因為待轉區是「後來」加上去的,並非道路設計時就有的規劃,而待轉區又要設置在斑馬線之前,我看過好多待轉區都要吃到慢車道了,加上很多明明不是待轉的騎士跟著湊熱鬧、或者汽車占用機車停車區,讓所有機車往前進而占據待轉區,一環接一環,讓許多待轉區變成待撞區,危險性增加許多。無奈官員是不會懂得。
會有車衝向待轉區是違規車的問題,
違規車也是有可能衝向停止線後方的車輛吧~

這就是機率問題了,在停止線應該比待轉區安全些吧?有些停止線旁還設有安全島的。而你也提到,會有意外是因為違規車,車子會違規是因為駕駛,所以問題並不在車,在人。
至於禁止內線騎機車,
剛剛下班在內線左彎處待轉,幾個年輕人也是騎內線左彎從我旁邊飆過,轉彎的弧度是直接跨越到欲進入的路段外線,我突然想到,
若開放內線後,機車與汽車同時左轉,
路線重疊的問題?左轉一定會走進欲進入的路段內線或外線嗎?

剛剛下班騎車在慢車道,突然有幾台車從快車道切進來右轉,我突然想到,是不是汽車要右轉,也應該「左轉再迴轉」?其實如前述,都是駕駛(人)的問題,問題並不出在車種。
畢竟機車機動性高,走內走外沒人說得準,

公車機動性高嗎?走內走外也真的說不準(笑)。再次驗證,跟車種沒有關係的。
我覺得禁行機車要看路段再考慮是否取消?
畢竟每個城市的車輛數或道路狀況不見得都一樣。

認同,有些大路口讓我直接騎車轉我還真不敢轉,停在路中間被撞一下就慘了,畢竟機車肉包鐵;關於這個議題,小弟有個看法:依然實施兩段式左轉,但是,一、所有路口待轉區、斑馬線、停止線的位置必須重新設計,且依據過往n年的車流量,將待轉區做適當的大小變化。二、以車流量為主,地區為輔,開放某些路口讓騎士可直接左轉。


knight1204 wrote:
如果哪天是沒有待轉...(恕刪)

為什麼你們都要預設立場機車就是要擠在一起?
不要到處禁行機車。讓機車分散在各車道就不會擠在一起。

真理之手 wrote:
後方追撞跟你在路口...(恕刪)
但是10台甚至20台都幾幾在一起這樣叫做安全

10幾20台的還算少。
有些車多的大路口,50、60以上都有可能。

gbc168 wrote:
看清楚我的文章再回吧,我可沒偷改

眼裡不要只看到機車
當然爾,我支持市區禁摩,也支持市區汽車收入城費或車牌單雙號入城
要交通好就要鼓勵搭乘大眾運輸
而非小鼻子小眼睛的在那為私人載具爭路權

各種交通工具互補才是完善的交通系統。
大台北地區約有350萬的機車。
讓300萬人都擠去大眾運輸其實也是個災難。
150萬去搭公車。增班到可以乘載150萬人後,變成公車塞爆馬路。
150萬去搭捷運。中間的站點你可能等半小時都上不了車。
除非拼命壓縮班距。但捷運的班距是有極限的。除非開新路線。
而大台北地區因為地質地勢加上早期沒有計劃沒有預留空間的關係。
已經不太有空間擴張軌道運輸的空間。
那分三份
100萬搭公車
100萬搭捷運
100改開車!!!!!
這樣有沒有比較好.........也沒有...............
所以其實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平衡區域發展。
讓原本集中在台北地區的人,回到他們自己的城市。
我想,很多人可以的話,他們也會想在自己的家鄉發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