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尼 wrote:
過去燃油車台灣當然沒機會了,就是一些零組件和組裝而已,然而新的電動車新的機遇大家當然寄與厚望,總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參與的一員而不是只會乾瞪眼”一片和諧”的看著別人發展吧??那為什麼不也”一片和諧”的看著別人搞半導體?大家成天吃瓜一片和諧看別人搞就好吗?
現在也不用想加入
1.台灣沒有製造電池的原物料資源
2.台灣人力比別人還貴
3.不管燃油車電動車,核心技術之一"操控",台灣掌控了多少??
不要覺得像對岸組裝組裝就是一輛車
要做的像精品才有市場(而且這精品不是外表)
打價格戰是打不過對岸的。
另外,台灣的科技產業一直做的不錯,包含宏碁、華碩、微星,上銀都世界有名,不是單純只有台積電。
這些可以持續維持。
輕型機車產業也應該可以用力發展。
另外醫療產業也是很好的拓展項目。
甚至資安產業我覺得都能拓展。
找出適合自己國家條件的產業用力發展才是真的
澳洲自己的汽車品牌也收了,也沒人轟澳洲怎樣,澳洲資源還比台灣多哩
加拿大我記得也沒有自己的品牌,不過人家汽車工業的確發展不錯,人口問題
台灣的人口,其實不適合發展汽車品牌,內銷都養不活整個體系了,這種國際情勢還期待外銷?
反而是那些大家求自己外銷的可以多投注些

個人積分:2987分
文章編號:89570989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