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亂寫...然後誤導了不懂的人....
其實日常生活當中很多的事情,看似單純,但是實際上並非完全都是這樣...
就拿"打開車門進入駕駛座一直到發動電門"這件事情來說
這件我們看似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情,也是有其一番學問的。
小弟我認為我們應該用更專業的方式以及技巧,
告訴別人正確的了解控制重心的技巧及其重要性
因為這牽扯到安全與責任...
不要三言兩語隨隨便便寫這些
然後卻又自認為是對的理論....這樣真的會害慘一堆人...
在此針對樓主上述的論點...
小弟提出覺得不適合之處
<找出車輛重心所在>
除非你改了懸吊系統,例如說改了筒身可調的改裝避震器,或者是Hi-Low Kit..
這才需要重新的設定車輛重心....
要不然針對一般的市售車而言, 即使你換了降低車身短彈簧,基本上車輛的重心不至偏差位移太多..
良好的駕車操控技巧取決於駕駛者是否能有效的控制好車輛的重心轉移,
所以並不是設定好重心,就表示能提升過彎極限或者是會有更穩定的過彎狀況。
<如何測量前後避震硬度是否平衡匹配?>
這部份的內容....小弟不予評論, Jaku兄已經有在前面講了很多而且也都是正確的
至於您所提到
Roger17Chen wrote:
原廠在設計車輛時,除非是純性能車種,不然一般都不會將避震配到前後平衡,故意藉此降低車輛過彎極限,來防止駕駛人高速過彎,間接減少超速肇事率。
所以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的市售車都會設計成"轉向不足(推頭)",在彎道中若不減速,則會彎不過去,藉此來強迫駕駛人減速過彎.....
因此想解除這被原廠”封印”的過彎性能,第一件事就是要將前後避震硬度調到平衡匹配,才能讓四條輪胎隨時保有最大的接地效能,做到車隨己意操作自如的境界~~
這是不正確的邏輯與想法....
市售車基本上是各車廠花費幾百億的經費研發、設計,經過無數次的測試與各種嚴苛的環境歷練...
最終呈現成品在大眾消費者前面
你怎麼可以三言兩語幾句話簡單的敘述就這樣子抹煞掉一堆人的努力?
原廠車輛在設計時,並非是因為其車種"非純種性能車種"而對其設計出來的產品有差別待遇
任何車輛在出廠前都會經過調教與設定,即使只是簡略的設定但那些配重平衡誤差都在所能忍受的範圍內
但是絕對沒有因為故意不將避震器搭配好而就此達到限制消費者的駕駛行為
因為這些都跟"安全性"有關, 如果車廠的車輛因為先天設計不良,導致車輛重心配重差異很大
基本上這種車根本不可能上市.....
原廠避震器或許因為考量到成本的關係,所以讓許多人感覺開起來很"軟"
或許在你的標準當中,那並沒有讓車輛達到"極致平衡"...
但是他卻是完全符合安全性而量產並且安裝在那台車上,所以請別輕忽原廠零件的重要性
而絕大部分市售車也並非被設計成"轉向不足",也不會因為要迫使駕駛者減速過彎而做這樣的設計
因為車廠永遠都不知道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消費者...
所以他設計的車款必須要能符合任何操控狀況都能夠讓他的產品符合某種程度的安全等級以上
並且適用於各種不同的路況。
針對提升操控性能我想你已經有很大的誤解了,他並不是解除所謂的原廠"封印"
改變車輛,其實是一種樂趣,
你可以從這當中更了解你目前擁有的車,從改變它的底盤特性,懸吊幾何
駕駛者就可以衍伸更多的操控樂趣,不論這些操控樂趣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只要駕駛者高興...就是種樂趣...而且也是一種延伸的技巧
他沒有一定的規則..
你說滑胎很炫~~我覺得滑胎是浪費時間.....就看每個人想要的是什麼...
但是這都不是所謂"解除原廠封印".... 請各位別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