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長隧道都開放機車通行,為啥蘇花改隧道就不開放是雙重標準嗎?


nibaba2 wrote:
請問有任何機車騎士在長隧道裡被悶死的實例嗎(全世界任何一例都行)?
應該是沒有
大翔黑熊 wrote:
玉長隧道是台30線中...(恕刪)


台灣還淪落在車種分流

國外早就實施車速分流,不管你是什麼車,車速能達到一定標準,就讓你走,反之,就算你是超跑,開太快或開太慢照樣開罰

而台灣呢,不相信本土產業的技術,也不相信人民可以被教育,德國是以無速限高速公路來提升車輛產業創新競爭力並輔以人民教育正確的用路方式,而台灣人民還高興的自我設限,怪不得產業都發展不起來,GDP低是台灣人民自己造成的。
所以還是沒有四輪駕駛敢正面回答坍方落石跟隧道悶熱哪個危險嘛,呵呵,不用在那邊假好心關心騎士安全啦...^^
nibaba2 wrote:
請問有任何機車騎士在長隧道裡被悶死的實例嗎(全世界任何一例都行)?
...(恕刪)

1999年3月24日,一輛裝載人造牛油及麵粉的比利時貨車於白朗峰隧道內起火併引致大量濃煙,事件共導致39人死亡
法國、義大利交界的白朗峰隧道(法語:Tunnel du Mont-Blanc, 義語:Traforo del Monte Bianco),連接法國夏慕尼(Chamonix)和義大利庫馬耶(Courmayeur),全長11.6公里,寬8.6公尺,1957年開始建造,1965年完工,採單孔雙向設計。

火災地點離法國端6.3km, 離義大利出口5.3km. 當時的氣流是(1 to 1.5m/s) 由義大利往法國方向吹, 火災大量的濃煙往法國方向飄, 往義大利方向能逃生,但是往法國方向因為缺氧, 造成所有車輛熄火拋錨,連消防車也無法行駛。消防人員棄車,躲進導坑之中(每隔600米設置在隔離牆內的防火密封小房間)避難。被困的十五名消防隊員中,十四名情況嚴重,一名(指揮官)在醫院死亡。

ATMB 隧道營運公司義大利籍員工Pierlucio Tinazzi,穿戴了呼吸設備,騎著他的BMW K75摩托車由法國端駛入隧道。依據後來倖存者的證詞,相信他挽救12名倖存者中至少有10人,也把一位無意識的卡車司機拖到防火門後面。引導它們到義大利端順利逃生。
他和意大利方面有無線電通訊達一個多小時。最後他被發現和另一個人死在隧道的#20 區,他的摩托車融化在路面上。現在的隧道意大利入口處有紀念匾表彰他。

雪山隧道內在夏天,塞車路段的溫度可達攝氏56.3度
wei4321 wrote:
你住花蓮嗎?
我住花蓮&前幾天才開蘇花來回花蓮桃園一趟,
玉長公路跟蘇花公路的差別是車流量差太多,
蘇花公路隧道內的廢氣是難以形容.


真的!

我覺得蘇花改不給機車進洞洞單純只是官僚怕麻煩的心理作祟,不太可能是針對機車族。
不過我是覺得被罵也是活該,當初蓋蘇花高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大翔黑熊 wrote:
玉長隧道是台30線...(恕刪)



刷刷鍋 wrote:
昨天才剛去跑了蘇花...(恕刪)


機車會塞車???

那騎機車幹嘛... .

除了紅燈會讓機車停下來之外,怎麼可能停住
如果強制左邊汽車道不能違規,右邊機車道,機車道怎麼可能塞車

而且會怕的都會帶口罩

大翔黑熊 wrote:
玉長隧道是台30線...(恕刪)


雖然過不久應該就會開放了,不過就是個隧道而已,還要先禁止一陣子

也挺莫名其妙的

herblee wrote:
1999年3月24日,一輛裝載人造牛油及麵粉的比利時貨車於白朗峰隧道內起火併引致大量濃煙,事件共導致39人死亡
法國、義大利交界的白朗峰隧道(法語:Tunnel du Mont-Blanc, 義語:Traforo del Monte Bianco),連接法國夏慕尼(Chamonix)和義大利庫馬耶(Courmayeur),全長11.6公里,寬8.6公尺,1957年開始建造,1965年完工,採單孔雙向設計。

火災地點離法國端6.3km, 離義大利出口5.3km. 當時的氣流是(1 to 1.5m/s) 由義大利往法國方向吹, 火災大量的濃煙往法國方向飄, 往義大利方向能逃生,但是往法國方向因為缺氧, 造成所有車輛熄火拋錨,連消防車也無法行駛。消防人員棄車,躲進導坑之中(每隔600米設置在隔離牆內的防火密封小房間)避難。被困的十五名消防隊員中,十四名情況嚴重,一名(指揮官)在醫院死亡。

ATMB 隧道營運公司義大利籍員工Pierlucio Tinazzi,穿戴了呼吸設備,騎著他的BMW K75摩托車由法國端駛入隧道。依據後來倖存者的證詞,相信他挽救12名倖存者中至少有10人,也把一位無意識的卡車司機拖到防火門後面。引導它們到義大利端順利逃生。
他和意大利方面有無線電通訊達一個多小時。最後他被發現和另一個人死在隧道的#20 區,他的摩托車融化在路面上。現在的隧道意大利入口處有紀念匾表彰他。

雪山隧道內在夏天,塞車路段的溫度可達攝氏56.3度


所以他是因為意外事故救災而亡,而不是通行中自然悶死,對吧。
那我們交通部還真的應驗了"因噎廢食",這句成語。

nibaba2 wrote:
所以他是因為意外事...(恕刪)


所以,您可以向交通部說明, 機車騎士可以戴有供養氧的全臉面罩
一種自給式呼吸器(SCBA),有時被稱為壓縮空氣呼吸器(CABA),或簡稱為呼吸器(BA),就是消防救災人員的穿戴裝置

看他們怎麼回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