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騙局!電動車碳排比燃油車高

是你想騙人吧?加起來是差不多的~~~~
世紀大騙局!電動車碳排比燃油車高

在台灣買電動車,在缺電危機未解除,電價不再往上調前,千萬別買

因為 怎麼算都比油車貴

再者 容易趴窩-不是車不好,是無電可充
所以沒有電動車電廠碳排有變少嗎?
有電動車電廠碳排有變很多嗎?
要不要說使用手機導致碳排變高!

電動車能不能在台灣實行應該要看發電結構
如果是核能+綠電那電動車有發展必要
如果是主要為石化燃料那電動車是否發展有待商榷
火力發電占比
105年79.4%
106年84.4%
107年有可能變低嗎?

資料來源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2&cid=129&cchk=675cea43-9c45-4ae1-80c6-4f18b3b38d8e
.


瞎扯蛋的報告,還有人當真.....英國研究????
被車商油商買通的機構報告而已吧!

全世界幾千個博士學者,共同的意見就是電力污染少...這有何討論的?

.
玄樺 wrote:
電動車能不能在台灣實...(恕刪)



國人對綠電過於美化,
看看綠電的發電量,
根本無法成為基載電源,
未來我也不看好,
國人普遍忽視綠電效率低,
還有發電費用高昂的事實,
國力弱又薪資水準低,
憑什麼可以做夢我實在不懂,
想學德國有那個條件嗎?

一窩蜂的把核電廠鬥死了,
重啓火力也是必然的結果不是嗎?
當時上街頭的人們,
到底搞清楚現實了沒有?

綠電用喊的很簡單,
台灣沒有那個條件,
好比沒有大面積的無人國土,
可以灑上大面積的太陽能,
然後只需供應少少的人口使用,
或是先天有地熱、氫氣的資源,
還可以搞氫氣車呢!
或是可以全靠綠電,不足向鄰國買電,
以上這些台灣擁有哪個條件?
人民有辦法接受數倍的電價嗎?
這事實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清醒。


再者發展綠電普及的國家,
還有一個要素是人口密度低或是稀少,
如果台灣人口會到一百年前,
問題就完全不存在,
當時的台灣也到處綠意盎然,
不用講太遠,日本時代人口才多少,
才僅僅六百萬人口!!
當時台灣到處綠意盎然,
如今不過半世紀的時間,
人口暴漲,濫墾,
快速消耗能源,
早就不堪負荷了。
想知道油車究竟造成多大空氣汙染的人可以在上下班尖鋒時間車最多的時候到忠孝東路走九遍,用你的鼻子與人體空濾親自感受一下空氣品質如何!然後在零晨三點車少少的時候再去走九遍,兩相比較一下就知道當所有油車全部填海改換電車後忠孝東路的空氣品質如何了。

如果你覺得尖鋒時段與零晨三點的空氣品質根本沒差,那全民電車後也不會差多少。

ps:當然啦!用儀器來測一定有差!否則禁摩計劃就推不動了嘛!只是儀器數據信的人又有多少?
xboy200 wrote:
想知道油車究竟造成多...(恕刪)



只論集中在馬路上的話,
會有差,
但廣義的污染來說,
車輛只佔小比重。


簡單來說,全部變電車,
等紅燈你會舒服一點是事實,
但是瀰漫籠罩都市的空氣,
一樣天天警報給你看。


結論就是,路上全部電車,
你還是得天天掛口罩騎車,
然後覺得自己盡了很大的環保心力,
但對整體而言,無助於改變什麼,
政策要你吸廢氣,你不得不吸,
只是少吸一點移動工具的廢氣而已,
跟你想像中,世界因此潔淨,
可能有不小的差距。


就拿北京來說好了,
霧霾嚴重,即使到了深夜,
路上車少了,
還是一片霧茫茫,
但只要大型活動,一聲令下,
馬上出現了藍天,為什麼?
因為政府完全掌握污染源,
只是要做與不要做的問題而已。

回到國內,沒條件的小國,
還是乖乖用核電,
可能比較實際一點。


綠電在我看來,
也只是大人物圈錢的手段。




cinnamon coffee wrote:
如果那顆汽油引擎沒有運轉,環保署手上怎麼會有下列的資料?


這就是環保署測試最神奇的地方,依環保署標準一公升汽油的CO2排放量為2373g,以該車CO2測試值11.63 g/km,推算其耗油量為2373/11.63 = 204 km/l.

該車9公升的油箱依國外資料可額外提供124公里的行駛里程,換算其純油行駛的CO2排放值為9*2373/124 = 172 g/km。

這兩份數據差異會不會太大了!!
待完政府令人搖頭的能源政策,花費大把民脂民膏離岸風電不切實際,捨核能就「火力」發電也就算了,還用汙染更嚴重的燃煤,再加上電池製造汙染,很多人都沒車位無法充電,電動車當然不環保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