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騙局!電動車碳排比燃油車高


Leonarka wrote:
你說的我明白,就是二次利用
但不管二次利用、三次利用
都只是把報廢時程往後延而已
例如一次性,報廢就埋
二次性,再多一段時間利用,最後還是要埋
生產與消耗是持續性的,像個輪子一樣不停的轉
不管幾次的利用,最終都阻止不了相同的事
就是不停的埋,無時不刻不停的埋
一段時間過後,每年埋的數量,不管幾次利用,最終都會一樣

多次利用,是治標但沒治本
希望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解決方式
或是另一種有機電池能誕生..(恕刪)


個人比較擔心科技產品(手機最明顯)生命週期短,很多人幾乎半年到一年就汰換!
台灣的相對於國外對於廢棄物回收這一塊真的是超不重視的,燒掉埋掉的一堆!!!

T42p wrote:
這就是環保署測試最神奇的地方,依環保署標準一公升汽油的CO2排放量為2373g,以該車CO2測試值11.63 g/km,推算其耗油量為2373/11.63 = 204 km/l.
該車9公升的油箱依國外資料可額外提供124公里的行駛里程,換算其純油行駛的CO2排放值為9*2373/124 = 172 g/km。
這兩份數據差異會不會太大了!!

那顯然是測試過程中引擎只運轉一下下,大部份都靠電池供電。其實這應該跟一般油電車不會差太多,就是以電動馬達驅動,汽油引擎只是發電用,因此可以不受路況影響一直保持在最有效率的轉速避免重複起步加速的耗油。省下來的碳排放也就是省這裏而已,只要有燒汽油就是固定一公升2300g左右的CO2排放,而大電池若預先用市電充那就是用到發電廠的碳排放,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
T42p wrote:
這就是環保署測試最...(恕刪)


一公升汽油燃燒會產生多少二氧化碳
是物理定律決定的 不是環保署


C8H18 + 12.5O2 -> 8CO2 + 9H2O

1莫耳的辛烷完全燃燒後會產生8莫耳的二氧化碳

一公升辛烷重730克
而辛烷的分子量是114 所以
730 / 114 = 6.40 (莫耳)
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碳有
6.40 * 8 = 51.2 (莫耳)
二氧化碳的分子量是44 所以
51.2 * 44 = 2252.8 (公克) = 2.252 (公斤)

因為上面是假設純辛烷和完全燃燒
所以有一點誤差

juunuon wrote:
一公升汽油燃燒會產生...(恕刪)


會提出質疑環保署測試"神奇",不是指碳排放量的計算公式,而是該測試標的車輛BMW I3 REX是一台純電狀態可行駛超過一百公里的增程電動車,該車的增程引擎設計成只有在電力不足時才會啟動發電或者是人為設定介入強制引擎工作;以測試所需的里程及行車速度該車的預設標準行車模式絕對可以全程電力跑完零排放,但是用人工干預的方式測出了一個超低的引擎作動廢氣排放數據,這數據有什麼代表性?
當然沒有,這表示我們的廢氣排放測試方式該隨時代進步而修正。
T42p wrote:
會提出質疑環保署測...(恕刪)


實際在路上跑就是電池和引擎充電混用
只算純油的排放也是很奇怪的吧
買這種車的車主也不太可能都不充電就出門

這樣說的話它國的測試不也是人為干預的?
把電池電都漏光才測試 誰會老是這樣開
所以這類油電車的排碳量因為有一部份是轉嫁到發電廠,應該要以該國發電現況把這部份權衡加上一個比例來計算才比較接近真實。
blueled wrote:
該文結論是否可以套用...(恕刪)


中肯正解

跟板主文章比,有腦多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只論集中在馬路上的話...(恕刪)


綠能科技繼續發展改進,油車慢慢汰換成電車,未來就這麼簡單的道路,我說的是未來50年,不是什麼現在當下的短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