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講環保是不是假議題?

CurryHanami wrote:
自己看看吧,你們反社會人格吧,我這樣貼,你是不是又要說,所以政府怎麼說你怎麼信
不管成效如何,至少這點你沒法反駁吧,"如果你一步都不動,那就決不會改變,那怕跨出一步,就有相信他會改變的機會"

是誰"見笑轉生氣標準輸家"?! 先看看自己回答的語氣吧~
通常一個人詞窮語塞、惱羞成怒,辯無可辯的時候就開始戴別人帽子,連"反社會人格"都給我們安上了,有你的... 還有啊,你去哪裡學的先講先贏啊?! 沒錯,我就覺得你是官方的九官鳥,高度懷疑你是不是在台電或者能源局上班呢,不過自己先破梗可不能代表你就不是喔~ 這也是邏輯喔~ 學到了嗎? 不客氣!

不過說你邏輯不及格可一點沒冤枉你!

1.對官方的宣傳資料抱持懷疑、批判的態度就 = 反社會人格? 先來個非黑即白的不及格!
官方還說台灣不缺電、用愛可以發電呢,你信不信?!

民主社會對執政者抱持懷疑、批判、監督的態度本就是基本的公民素養,怎麼不相信政府在你眼裡就成了"反社會人格"??? 那麼上次核電公投,不就有好幾百萬個反社會人格?!

我可不可以說,以你這種凡事政府說了就信的性格,有沒有那麼一點點被官方權威宣傳洗腦後沒有思考能力的植物人現象? 真是有點像對岸的一些人總是說: "厲害了我的國、我的黨" ! 你要不要考慮搬去對岸或北韓,那裡的人也覺得他們的政府凡事都是對的、說的話都應該相信,絕對沒有反社會人格!

2.世界的趨勢就等於台灣必須、也一定有條件、有能力跟上?! 再加你一個只會一廂情願的不及格!
先想想台灣政府的行政效能到底表現如何,我們沒你那麼有信心,傻到去相信凡事政府只要說了就算做到了! 這些年來台灣政府政策跳票還算新聞嗎?

3.改善環保一定得一步到位直接推電動車(EV)? 階段性持續改善燃油車效能不行? 階段性推動複合能源車 - 油電混合車(HEV)不行? 再加你一個缺乏想像力的不及格!

覺得你真的是被官僚洗腦到到毫無推理、想像的能力! 也借用你一句話,可憐喔~

總而言之,現在台灣推動電動車(EV)不存在適不適合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以台灣火力發電比例那麼高,而再生能源的比力低到可憐,發展前景又遙遙無期、不可期待,更糟糕的是,台灣政府除了喊喊非核口號,完全沒有能力解決缺電問題,果真電動車快速成長造成電力缺口必須用更多火力發電機組來支應,那麼台灣長期處於你所謂的第二期污染巔峰無法脫身,反而才是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以上這些都還沒有算上護國神山 - 半導體等高耗電產業的擴張需求喔!

電動車還沒有普及的今天,台灣已經歷經多次的跳電、限電, 早先政府、台電不是還說台灣不缺電嗎? 這些官方謊言使得我們的悲觀不是沒有理由的! 你卻一直引用他們的資料想要來說服誰? 還無知、自我感覺良好的想讓我們無語?

沒錯我們真的是無語,是對你的無知加無厘頭感到無語!
alphaelf
還在幻想?
Benn1963
你哪位?!
就算在火力發電的國家
電動車也比燃油車環保
越多使用里程的情況下就環保越多(已把車子製造到報廢的碳排都算進去)
Google一下可以找到很多資料
ran02847
Benn1963 https://technews.tw/2021/03/25/electric-cars-carbon-emission-comparison-to-hybrid/
ran02847
可以google一下,會全世界開始朝電動車發展不是沒有原因的
CurryHanami wrote:
在講一個大環境,你講(恕刪)


你講的就是大環境?別人講的就不是?本樓題目叫做電動車是否比較環保,那我有偏離主題嗎?電動車是不用電的嗎?電廠燒的是煤集中管理,能讓肺線癌患者從1000人減少到950人,我要跟你拍手說集中管理好嗎?

台灣目前發電是燒煤佔 50%,我們應該要拿罹癌的風險換取電動車發展嗎?那你還是人嗎?環境過渡期要用別人的生命來換取,這啥邏輯?台灣發展電動車不是技術不夠,是環境不適合,強推要付出代價,美國 NBA 籃球聯盟為啥台灣不可以有?F-22 猛禽戰機一台 1.2億美元美國願賣台灣能買嗎?中東產油國 12年國教免學費 房子免費住,這麼好的政策台灣為啥不行?這麼多例子都能在台灣發展不好嗎?國情不同環境不同,台灣沒法跟他們一樣能發展,因為美國土地大,農產品稅收豐厚,可以一次買 F-22 100架,台灣買的了嗎?電動車一定適合台灣發展嗎?西歐國家沒反核電反而將核電歸納為綠電,適合發展電動車,台灣適不適合展電動車,要看政府能源政策,電價不漲是重點,燒煤改成其他不排碳的能源都行

陣痛期不能拿人命來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人性都沒了那叫無恥,若你的心態是別人的孩子死不完,這種自私的心態我一定踹你一腳,想與國際接軌先廢掉燒煤電廠,而且不准漲電價,你在來要求發展電動車,那我就沒意見

塔綠班的能源政策我無法接受,離岸風電 太陽能發電 台電合約收購價 5元多,現在電價才 2元多,未來燒煤改天然氣,請問會不會漲電價?漲多少?這樣的政策我不接受

全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佔 48% 是重中之重,電廠才佔 14%,運輸也佔 14%,工業排放的量夠不夠大呢,按你邏輯最該補碳的是工業排放的才對阿,你不是認為電廠集中管理好嗎?只在電廠集中管理行嗎?你的思想真是狹隘,就好像井底之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二氧化碳排放量
https://www.epa.gov.tw/Page/81825C40725F211C/6a1ad12a-4903-4b78-b246-8709e7f00c2b%E3%80%80

真要減碳先把塔綠班的能源政策改掉,否則在講空話,你要問我的能源政策,我當然有,但不是對你講,因為你會為達目的鑽牛角尖,跟你談我的智商會變低,我不光有能源政策,還有好多政策,如都更釘子戶 國際情勢 反制武統 交通檢舉制度等等,但只要對上塔綠班的粉絲,永遠歪樓
也不完全算是
各家全世界都陸續推出從油電車,到PHEV,再到EV
以目前來看,PHEV算是過渡時期很好的選擇,像是Prius PHV、Outlander PHEV
ran02847 wrote:
越多使用里程的情況下就環保越多(已把車子製造到報廢的碳排都算進去)
Google一下可以找到很多資料

就像我的前一篇回文所說的,台灣推電動車(EV)現階段不存在適不適合(或者說環不環保)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能力(或者說有沒有條件)推電動車的問題!

不要把環保議題想得那麼單純,別只會先進國家怎麼做,台灣就得當跟屁蟲趕快跟進,有點台灣自主意識好嗎?! 而且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台灣離先進國家的概念還遠的很呢!

你們愛說環保減碳,愛拉資料、扯數據,下面我就來好好分析給你們聽,甚麼是環保(減碳)議題的真實狀況,從不同的面向來看看電動車(EV)與環保減碳的必然與矛盾。

先直接破題說結論,台灣目前不存在全力推動電動車(EV)的條件與必要性:

一、台灣長期以來搖擺不定、缺乏長期規劃、充滿政黨政治鬥爭算計的能源政策,造成台灣非常落伍、失衡,對空汙有極大負面影響的發電結構,根本不利於全面推動電動車(EV):

1. 以下為維基百科 2018 的資料
台灣在2018年底發電設備裝置容量為5,268萬瓩(52,680MW),其中,火力發電74.6%;水力發電占8.9%;核能發電占8.6%;非水力之再生能源8.0%。 火力發電發電設備當中,燃煤占36.6%;燃氣占32.3%;燃油占5.8%。
2. 環境資訊中心2020年統計
進一步分析發電結構,火力發電約為2300.7億度(約82%),(其中燃煤佔了54.8%,其次是燃氣 43.4%,以及燃油1.8%);核能約為(11%);再生能源約為(5%)。
3. 再來看能源局即期的官方資料: 110 年 9 月電力供給
1) 本月發電量 26403 百萬度,其中,
火力發電 ,占 85.13 % (燃煤占 48.02%、燃氣占 35. 06% 、燃油占2.05%)
核能 ,占 8.02 %;
再生能源 ,占 5.89 %
抽蓄水力 ,占 0.95% 。

有沒有發現 2018 年到2020,一直到今年 2021 (110/09) 台灣火力發電的比例在短短3年逐年成長了約10%,佔整體發電比例超過8成,再生能源則減少了約3%,佔發電比例不到6%;而火力發電中最為人詬病的燃煤發電也呈現增加的趨勢,請問這個增加中的火力發電、減少中的綠電比例是各位期待的嗎? 你們發現了嗎? 台灣綠色發電很有前景嗎? 對推動電動車(EV)增加用電量是健康的嗎?

別告訴我電動車(EV)在火力發電國家還是比較環保! 別只會玩減碳數字遊戲!
環保不是只有減碳,還有空汙的問題! 請不要忽略火力發電對空汙的影響,也不要輕忽這幾年台灣非吸菸性肺腺癌病例激增、已然成為台灣新國病的現況與逐年增加的火力發電比例之間的相關性! 雖沒有積極證據說是,但並不能代表毫無相關!

二、台灣現階段沒有必要大力推動電動車(EV),因為對整體減碳沒有絕定性效益,反而有增加空汙的高度風險。

特別是台灣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國,沒有義務以犧牲國民健康的代價,去隨西方列強自私偽善的腳步起舞!
因為西方各國在減碳方面是極為不負責任與自私的,請台灣政府要硬起來,台灣人民要有點自主意識! 下面這篇環境資訊中心的報導,可以讓你們這幾個二愣子更清楚知道這些所謂的世界工業大國在環保減碳上的自私與虛偽:
https://e-info.org.tw/node/232457

真要講環保、減碳議題,請先面對以下的事實:
1. 台灣在減碳方面的表現雖然不優秀,但是並沒有那麼不堪,而且影響極為微小!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OECD於2021年出版之能源使用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19年能源使用CO2排放總量為256.0百萬公噸,占全球排放總量的 0.76 %,全球排名第22位;

氣候平等參考專案(Climate Equity Reference Project)的合作夥伴阿薩納修(Tom Athanasiou)說得很好,富國和窮國資助氣候行動的能力有所不同很值得注意。「歷史責任是重要的公平原則,但不是唯一。如果我們要防止氣候行動責任由窮人來背,就必須考慮能力。」 其實這裡的"富國與窮國" 把它改為 "大國與小國" 也一樣貼切!

2. 再看看以下簡單幾個數字就說完了環保的真實面貌:
1) 2019 台灣世界碳排名第22位,占全球排放總量的 0.76 %,請注意台灣佔全球碳排量 0.76%,連1%都不到 ! 根本無足輕重!

2) 2019 世界碳排量前三大: 中國27%、美國11%、印度 6.6% (歐盟各國名列第四 6.4%) 而美國2019年人均排碳量17.6噸,常年居於全球之冠。這些碳排大國在減碳的努力上有比台灣更盡責嗎? 並沒有! 憑甚麼台灣要不自量力的去迎合所謂的世界潮流?!

3) 燃油汽車的碳排並非台灣碳排的首惡、元凶
在「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的記分,台灣表現最差的為溫室氣體排放與再生能源發展(再生能源發展全球排名倒數第四 ,由此可見台灣在綠色(再生能源)發電方面的表現有多麼的落後與悲觀!) 。然而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真正最大的元凶首惡其實是工業碳排,比例將近一半 48.74%,運輸(汽車相關)僅佔 14.17%,跟一般住宅的排碳比例(11.54%)相差無幾。真正的排碳首惡其實是工業排碳,但是為了所謂發展經濟,台灣每一任的執政政府對工業減碳方面都毫無作為,都不敢積極針對碳排元兇的工業大戶、財團開刀制定相應政策。不敢對排碳首惡下手,光只會推動電動車是要怎麼大幅解決碳排問題?!

至於電池回收,請仔仔細細看一下你自己的資料 (讀書不要讀一半,考試會不及格~),福斯這座回收廠2021年1月才開始試營運,每年大約可以處理廢電池1500噸,但是光2020一年除役的電動車電池就高達10萬噸,預計到2040年更高達780萬噸,請問要蓋幾座回收處理廠才夠? 再說,台灣甚麼時候蓋? 甚麼時候可以營運? 接下來就更別提純電電動車(EV)的實用性(充電效率、續航能力...) 究竟成不成熟了!

最後,一句老話,理想很豐滿性感,但現實卻很骨感!

現階段,台灣推動電動車(EV)對環保的幫助本來就是個假議題!
S你開始扯政治,已經失去與你討論的任何重點了,你的反電動車,提不出任何與汙染直接相對應的東西
從你文中大概只有一個點還可以討論就是台灣因為主要靠燃煤,所以發展電動車,勢必要多燃煤會造成更多污染
你這條件僅僅建立在,當燃油車不滅,電動車增加的條件成立,且台灣完全沒有辦法開發綠電的條件
我已經提出很多證據顯示,只要全面電動化後
不論是燃油與電動的轉換效率,以及移動式汙染跟固定式汙染就已經很多數據可證明電動完勝燃油
且政策也挑明就是會往綠電發展,來取代過度的燃煤,這就是正向可期待的未來不是?
還甚麼你有很多政策,政策不是列出一堆議題說你都站在反方,反對欸,請提出點實際的東西,讓我看看你是不是跟你同類B大講的一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不用這麼離題,就跟S一樣,哪個國家政策不轉彎,哪個國家政策從不跳票
但凡政府的作為是跟上國際"正向"的東西發展,盲從隨從又如何,行政效率低又如何,就像告訴你10年有捷運,蓋了15年
那又如何,至少改變了,所以不用牽扯甚麼政治,你要探討政治,那偏遠了拉,還甚麼能源部上班...甚麼官僚洗腦
喔,所以比爾蓋茲不是台灣人也要投入台灣其他電力發展,也是被台灣政府洗腦?也是能源部上班?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7?template=transformers&_ga=2.209662422.595428007.1636509833-1743784300.1621995200

"改善環保一定得一步到位直接推電動車(EV)? 階段性持續改善燃油車效能不行? 階段性推動複合能源車 - 油電混合車(HEV)不行? "
--> 地球暖化從何時加遽你不知道嗎?給你科普一下,推估大約從1830年開始就有暖化現象
汽油車到油電混和車的發展年限,連結中有第一輛汽油車1886年開始,第一輛油電混合從1900年開始
你跟我說不能持續改善燃油車跟油電車,改善了一個世紀,現在全球開始真正發現事態不對,這些氣候變化漸漸不只是微小的影響我們生活的環境,更破壞生態也陸續天災頻出,所以發現油車這種東西已經不是可常態發展的商品
你卻跳出來要說我們還有空階段性改善,這100多年油車技術開發者都沒想像力想到如何改善,你真有想像力
他們的想像力就是用電車去取代,不然你以為現在全球在鼓吹甚麼?你還想再用一個世紀去改善油車對環境的破壞?
你厲害,希望你能給這些國際汽車大廠一些技術建議,不然他們都在研發電動車了,沒人要跟你精進油車了
他們的做法就是降低現有油車CC數,然後轉型全面電動車,先治標再治本
https://www.carnews.com/article/info/0f072940-607e-11eb-aa67-42010af00004/

再者你們唯一一直強調的點就是,電動車在台灣=靠燃煤發電=電力耗能加遽=環保失守=肺腺癌增加
我就來講講你們的這點多麼浮誇究竟跟現實差距多大
台灣近年電動車銷售量
2015 -- 56台
2016 -- 22台
2017 -- 769台
2018 -- 647台
2019 -- 3361台
2020 -- 6263台

2021至今總計電動車掛牌數約15000台,僅在台灣目前車輛總數8百多萬台中的約0.2%
然後你們拿各種雲數據冠在電動車是燃煤原罪,是台灣電力不足的罪魁禍首,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今年跳電的原因你有了解過嗎?確定不是工業?確定不是護國神山?還是不是因疫情大家都在家吹冷氣?我不知道實情是甚麼
但要歸咎在0.2%的電動車,會不會太牽強,就像你列舉台灣的產電比例,為啥你認為這0.2%電動車占比的需求電,不是靠5.89%的再生能源電,生質能都可以cover了,卻直接要把電動車的耗電冠在一定得靠燃煤?有這數據嗎?

好啦這時候你會說,要是全面電動化,現在5.89%怎麼應付?
所以你的變化都一瞬間?這根本不用擔心,當電動佔比5%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再生能源還是其他發電比例不會增加?
台灣就永遠都80%燃煤,我講過了,既然會去倡導電動車,就會衍生出相關技術,不是只有台灣,全球都在做
你擔心的東西,都還沒發生,就先讓他冠上罪名會不會太狹隘
而且不要再誤導了,台電都算給你看,就算維持現況的產電模式,只要燃油與電動世代全面交替,電力都足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8%83%BD%E6%BA%90
https://e-info.org.tw/node/209501
https://e-info.org.tw/node/209681

你這時就要說了,所以官方數據給你,你就全盤接受,實際效力勒,對吧,那我就再談談你講的現階段適不適合
2021年,台灣電動車佔比0.2%,總電動車掛牌數量累積至約15000台
台灣一年掛牌數,近五年大概在40~50萬區間,當作從2021年開始每年10%的電動車佔比
我以最大掛牌數去算也就是一年台灣會多出50萬輛的10%=5萬台電動車
然後一路到2025年都維持每年10%的電動車佔比喔,可觀吧,10台賣出去的車以現況來說可以看到1台特斯拉
以這比例,2025年,電動車總掛牌數來到25萬輛,以台灣目前總汽車輛800萬台,我們都當作大家汰舊換新,總汽車數不變(有數據自己去查),電動車佔比來到3.125%
然後2026年後突然暴增,電車每年以30%佔比,也就是每年15萬輛,再過5年2030年,電動車總掛牌數來到100萬輛
也就是10年後,電動車佔比來到12.5%,你覺得10年後才12.5%很可觀嗎?我都幾乎用極值在算喔
再來探討你最愛的現實,現實是特斯拉就他今年產量大約能到50萬輛,然後你台灣未來2021~2025每年都有5萬輛需求
也就是台灣佔他每年銷售量的1成,以你覺得台灣這"小國",我們台灣有這能耐成為特斯拉的大客戶欸
你想買到一年5萬輛,特斯拉也給不起你
就拿電動機車做對比吧,台灣截至2021,電動機車與燃油機車是1:9,也就是只佔了10%,gogoro第一代在2015年推出
至今6年,這種低價位,市井小民還能負擔的交通工具,政府大力鼓吹後,電動汰換僅僅10%的進度,你說電動汽車要多久?
多久可以全面化,所以你擔心的東西都在10%以內且是在極度理想的銷售條件下
這時候你說台灣現階段不需要推動電動車
究竟是你對於電動車取代油車的的現實太過豐滿,還是理想其實太過骨感,還想跟我烙名句"理想是豐滿,現實是骨感"
認清事實吧,事實就是電動車不論是現階段,甚至未來根本在產業中造成的衝擊微乎其微,尤其是台灣
大國們的市佔率遠超逾台灣的才在擔心綠電開發跟不上,台灣根本沒這困擾
你也自己打臉說了,工業才是汙染的最大源頭,0.2%的電動車佔比在台灣,你確定我們該捨棄的是電動車?

"環保不是只有減碳,還有空汙的問題! 請不要忽略火力發電對空汙的影響"
--> 很棒阿,你講得很好,還有空汙,你知道燃油車佔空汙多少嗎?文章看一下,是1/3阿,別忘了,電動車在汽車排廢是0
就算如你所說的,只是轉移到火力發電廠造成的汙染,那問題就來了
你是要這1/3散落在你我生活中,還是與其這1/3都在工廠與火力發電區,就當作等效轉換對環保完全沒作用
但上述這條件,你選個給我吧,如果你覺得左邊好,那你想像力真的滿好
https://www.cet-taiwan.org/node/3772

簡單說對於你們想提出的論點不外乎就以下兩個總結而已
1. 台灣現行依靠燃煤,但電動車在台灣市佔所需電力,現階段抑或未來臆測,都微乎其微
2. 肺癌關聯性是工業排放跟交通排放影響更大,所以該改善的是工廠跟燃油車,不是去抑制電動車在台灣的推動

現實太過骨感拉,人類還得生存在燃油廢氣中多久?對你直接衝擊的汽車排廢你視而不見,卻看到了遠遠那端燃煤廠的汙染
是你被自己狹隘的眼界遮蔽了,還是我被國內外各大環保文章洗腦?

也許你對中文有閱讀障礙,那也許我也可以找英文的給你用聽和看
https://www.lung.org/clean-air/stand-up-for-clean-air/electric-vehicle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448375/

另外一位S的,你只想炒政治跟核能,你去開新議題炒吧,凡事一摻上政治,腦就X
誰跟你陣痛期拿人命換,你啥都不用爭辯,回我一個燃油車在這世界充斥了超過一個世紀
死於他的99.8%廢氣人命,你先拯救回來吧,再來跟我探討0.2%電動車殘害到的人數?
不切實際到了極點,講得氣憤填膺,根本沒邏輯
CurryHanami wrote:
2021至今總計電動車掛牌數約15000台,僅在台灣目前車輛總數8百多萬台中的約0.2%
然後你們拿各種雲數據冠在電動車是燃煤原罪,是台灣電力不足的罪魁禍首,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今年跳電的原因你有了解過嗎?確定不是工業?確定不是護國神山?還是不是因疫情大家都在家吹冷氣?我不知道實情是甚麼
但要歸咎在0.2%的電動車,會不會太牽強,就像你列舉台灣的產電比例,為啥你認為這0.2%電動車占比的需求電,不是靠5.89%的再生能源電,生質能都可以cover了,卻直接要把電動車的耗電冠在一定得靠燃煤?有這數據嗎?

從這段話我確定你不僅邏輯不行,而且還有閱讀障礙!
我哪一段話說到跳電、肺腺癌是因為現在的電動車所產生的耗電??? 請回去讀一讀我的這段話:
「....果真電動車快速成長造成電力缺口必須用更多火力發電機組來支應,那麼台灣長期處於你所謂的第二期污染巔峰無法脫身,反而才是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我的這段明明是擔憂未來的話,你卻胡扯說是講現在的狀況! 我沒有你那麼無聊,現在市佔 0.2% 的電動車有甚麼好談? 如果電動車一直維持現在的0.2%狀況,我們扯這麼久做甚麼? 你的邏輯到底怎麼了?!

我擔心的一直就是:
如果因為全力推動電動車 --> 因而快速成長 --> 造成電力缺口,屆時必須以更多火力發電機組來支應 --> ,對台灣的空汙才是雪上加霜,汙染的巔峰期。

因為上面所說的擔憂,所以我才說,現在台灣不具備 "全力" 推動電動車的條件與必要性。請問這麼簡單的邏輯有那麼難懂嗎?

跟你講未來 (全力推動電動車) 的風險,你跟我扯現在的電動車的市佔狀況 (0.2%) 不具危險,拉東打西,你的邏輯真是.......還是你已經沒有甚麼可以扯了,所以只能隨便拉一些數據來湊數,胡扯一通!

其實我們最大的差距在於,你無條件的相信世界潮流、相信政府、相信台電的數據,對所有未來的發展都抱持一廂情願的樂觀,我則相反!

你說," 這根本不用擔心,當電動佔比5%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再生能源還是其他發電比例不會增加? 台灣就永遠都80%燃煤,我講過了,既然會去倡導電動車,就會衍生出相關技術,不是只有台灣,全球都在做 你擔心的東西,都還沒發生,就先讓他冠上罪名會不會太狹隘 "

又是一廂情願的樂觀," 既然會去倡導電動車,就會衍生出相關技術" ??? 天底下的事沒有甚麼是必然的。 光看看電動車本身核心技術的成熟度就好了,先別說電池回收處理是一個挑戰很大的難題,就連基本的續航力、充電效率的軟肋搞多少年了,現況如何? 技術成熟了嗎? 電動車車主不再有里程焦慮了嗎? 上一次中國連假的慘況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一切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還有一個風險就是過渡時期我們到底得付出多大的代價!

我最大的質疑在於,台灣再生能源的前景真的讓人可以樂觀嗎? 實在不明白事實、數據、趨勢就擺在眼前,為什麼你卻可以睜眼說瞎話、單蠢相信台電、相信所謂的 "政策走向"?!

--> 2018年台灣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還有8%,短短三年掉到只剩 5點多% ,你覺得是正向發展嗎?
--> 2020年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全球排名倒數第四,你還是覺得這是正向發展嗎?!

最後,不管是因為工業、護國神山、還是因為疫情,台灣的確真真實實的發生了幾次無預警跳電、限電,代表台灣事實上缺電! 而缺電的危機在未來的幾年因為不斷成長而毫無管制可能的工業需求,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我才說,在這樣的供電吃緊的背景下,台灣目前不存在 "全力" 推動電動車的條件與必要性,因為電動車數量過度快速的成長,不管是你說的每年15萬輛、10年後100萬輛,對已經缺電的台灣都會是極大的壓力,而台電面對缺電壓力的選擇往往就是火力發電,而不是緩不濟急的綠能發電!

我不反對推動電動車,甚至同意發展電動車是人類將來的必然;所以我的前一篇回文才會說到,"電動車與環保的必然矛盾"。但我反對太過快速的推動,特別是盲從式的學習西方國家,過激的直接限期將燃油車汰除停產,全面改為電動車的做法。因為先進國家有他們可以這樣做的(綠能、核能)電力條件,台灣現在並沒有,未來10年也不會有。事實上,台灣面對的現實就是看不到改善可能的80%以上,以火力發電為主的發電結構,任何太過迅速的電力需求成長,哪怕是1%,都會對台灣吃緊的電力需求、空汙狀況雪上加霜;俗話說,沒有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 We are not ready yet!

相信我,一段不短的時間內,台灣推動電動車幫助環保是個假議題,這就是骨感的現實!
我覺得環保就是假議題
不管反方還支持方提出來都一樣
在座的各位買車最在意的是環保嗎?

環保比錢還重要嗎?
環保比方便性還重要嗎?
環保比爽度還重要嗎?

我自己買電車就只是
爽+室內改車試車沒汽油味

要說到環保我只在意我進距離不要吸到廢氣而已

沒其他了
讀稿機執政不意外

整天燒煤炭瓦斯的能源政策

一群猴子搶到一台車的概念

牛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CurryHanami wrote:
S你開始扯政治,已經(恕刪)


我有扯政治嗎?以為集中管理就無敵了嗎?集中管理這麼好為啥歐洲還減碳禁燒煤?電動車吃電燒煤量勢必增加錯了嗎?台灣沒開發綠電條件,但塔綠班信誓旦旦要開發綠電,我沒反對綠電,但綠電是不穩定的供電方式,台灣基載電力必須穩定持續發電,不能全靠綠電,想發展電動車穩定基載電力,是必要條件,要靠綠能承擔台灣基載電力,除風險高價格昂貴沒啥好處,重點是電價上漲,物價跟著漲通膨隨之而來,生活在底層的弱勢族群怎辦,為了你的願望憑啥犧牲別人?
燃油與電動的轉換效率是重點嗎?就算比較好又怎樣呢?台灣不適合發展電動車,再好也沒用,制定政策得適合國情民意,美國為啥不能用台灣的健保制度,台灣的健保制度是不好嗎?現階段台灣燒煤發電佔大部分,又想減碳又想發展電動車,這不是矛盾嗎?電動車銷售創新高好在那?啥階段性轉換改善推動複合能源車,都是屁,發展電動車加重台灣耗電量持續成長,階段性轉換是要加入耗電量元兇之一嗎?別國發展電動車你口水流滿地,就像多年前林書豪旋風,也有人說要發展 NBA 聯盟,看到有人說不行就不高興,美國有這條件台灣沒有阿,你要硬推憑啥要別人陪你付出代價。
全台電動車佔全台耗電量 0.2%,怎麼你希望耗電量佔越高越好嗎?台電不怕全民電動車,不就加大燒煤量為啥要怕?講一堆電動車掛牌數 電動機車與燃油機車比 全都是垃圾廢文,塔綠班的能源政策,就沒讓我信任,基載電力必須穩定持續發電,減碳又要發展電動車,現階段就是矛盾,塔綠班的能源政策沒未來,還想階段性轉換,夢想跟現實你根本就分不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