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打很大 , 還打上民族自尊 的口號 + 頂著第一部國人自製車款的光環 ?自製?實際上 汽車最重要的 引擎 底盤 懸吊 都不是自己的, 都是 Nissan 的底盤懸吊源自1973-1992 Nissan的T11 Auster/Stanza(裕隆快得利)引擎為日產 CA汽油引擎 ,吉利青鳥的CA18(i)(Nissan CA engine),因應稅制級距,刻意將排氣量由1,809c.c修改為1,796c.c,並重新命名為CA-18N飛羚未經Nissan許可就拿Nissan的引擎變速箱底盤,離開新店工廠, 在桃園龜山成立裕隆工程中心,說成"自製"?商標打上"裕隆 ", Nissan 當然跳起來 , 而由於1993年開始,裕隆連續虧損了3年,結果實施「廠辦合一」。將包括新店、台北等地的裕隆員工,全部都移到苗栗三義上班,全力拚流程改造。半年內,裕隆因此流失600人員工,還得付出7億元的離職和退休金。面對Nissan 要求 裕隆掛回日產的「Nissan」商標,裕隆提出以 Cefiro車款交換, Cefiro上市後熱賣,裕隆在1996年才轉虧為盈,獲利14億元。1993年起,除了飛羚的後繼車---精兵(Arex)601車系繼續使用裕隆商標以外,裕隆出產的車輛停用裕隆商標掛回日產的「Nissan」商標。1980年代,當時進口汽車關稅逐年下降,裕隆逐漸失去關稅保護, 再加上台幣升值40%以上,進口車價格越來越低,品質優,贏得台灣消費者喜歡。而且其他本國汽車如福特六和、三陽的銷售威脅也持續增加。裕隆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隨即下降,從1986年的39%,跌到1987年的32%。Feeling 101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 宣傳廣告打很大.但是實際車輛品質有落差, 車子內部電子零件的故障率非常高,而且後來還出現了車身斷裂事故,在第一個全年(1987)販售 9,451 輛之後,第二年(1988 年)產量下降到只有 3,846 輛。經銷的國產汽車為了快速出清庫存的千餘台飛羚,被迫展開當時台灣汽車史上最大規模的跳樓清倉大拍賣。儘管銷量大幅下滑,但裕隆並不想就這樣放棄,還將Feeling出口到歐洲。1987年,鹿特丹世貿中心在台灣舉辦了一場關於工業的展覽。展出的產品之一就有Feeling 101。Feeling 於 1992 年由位於薩森海姆的 Abemy 集團進口到荷蘭。推出了三種型號(1.6 LS、1.8 LSX、1.8 GTX),由於Feeling 的價格太高,無法引起荷蘭人的興趣,未能在市場上引起轟動。即使價格在 1992 年大幅降低(4,000 荷蘭盾),銷售也沒有起色。1992年只賣出了122輛,總共引進了130輛。進口商無法符合荷蘭法規, 提供汽車的完整備用料件, 所有賣出的車後來都被進口商買了回來,。後來發現一輛車仍在荷蘭私人收藏中。這些車並未完全運回台灣,有些流落到 俄羅斯。
herblee wrote:廣告打很大 , 還打(恕刪) 有好好想過台灣為什麼做不了車子嗎?有好好想過台灣為什麼台積電會成功嗎?有好好想過為什麼大家都要去大陸嗎?有好好想過去大陸的失敗曾經優秀者,包括三星.聯電.ZARA......韓國成功?那韓國車不是真韓國,而是美國在韓汽車公司台積會成功,那是美國在台積體美國說,老娘要來你敢說不?大陸到現在是模仿,能在電動車追上來吧....
老爸的第二台車 印象非常深刻 但是品質真的有問題 底盤是拼接的印象中老爸開101出過一次小車禍 沒想到 車子斷成2節 還好人沒大傷後來就換成速力303 這台小弟就算是小弟的學步車 高中偷開車就是開這台出去下趴滿滿的回憶 可惜裕隆真的不長進 這麼多年了 連個自主生產的引擎都辦不到 枉費國家的支持
Kevin-cct wrote:真的不長進 這麼多年了 連個自主生產的引擎都辦不到 枉費國家的支持 罵歸罵,但要罵的正確。納智傑除了S3,其餘適用華擎機械做的引擎。受國家支持的可不只有裕隆各家國產車都是至於台灣有哪些國產車這隨便google都可以找到--------------------------------納智捷M7(Luxgen M7),原名Luxgen 7 MPV,是一款由裕隆汽車於2009年起根據推出的7人商旅車系列。此車以Renault Espace底盤為基礎進行改良。有2.2L和電動引擎兩種款,售價依配備為新臺幣79萬到108萬元之間。之後2013年版本旗艦型漲到新台幣110萬元。2015年做出小改款的M7 Turbo Ecohyper。Luxgen M7納智捷 M7該車主打智慧型電腦成分,由宏達電開發了車載資訊系統和電子穩定程序,稱為THINK+系統,特色為聲控功能、衛星導航、全車最多8顆CCD,其中包含夜視攝影機,並有3.5G行動上網功能可以更新系統和下載旅遊、商店、交通資訊,可以說是一種搭載客製化軟體的筆記型電腦內建於儀錶板上。[1]本車於2009年8月19日發表,並於2009年8月19日進駐汽車生活館預售,預定於2009年9月19日進駐全台灣納智捷展示中心。其車名中之「7」這個數字為底盤代號,採用由華擎機械製造並經Delphi調教之2.2升直列四缸MEFI渦輪增壓引擎,在由國際大廠Garrett所開發的增壓渦輪輔助下,2.2升引擎可提供175匹最大馬力。
https://blog.xuite.net/sunlight_huang/twblog/183050040-%E4%BE%86%E4%BB%BD23%E5%B9%B4+%22%E9%86%87%E9%85%92%22+%E9%96%8B%E7%AE%B1~+%E9%A3%9B%E7%BE%9A+%E4%B8%80%E6%97%A5%E7%92%B0%E5%B3%B6%E7%B4%80%E5%AF%A6%28%E4%B8%8A%29+%E5%A4%9C%E8%A5%B2%E7%AF%87
現實問題就是市場大小了設計要研發經費設計開模就算台灣人跟韓國人一樣再爛還是用國貨一年是能賣幾台?要賣多久才能回本?不要忘記日系車是2年一小改,4年一大改商人當然是拿現成車款導入生產省事又安全民間廠商可不能像國X國造花那麼多預算確只生產個幾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jack1133 wrote:當年榮幸有看到實車若(恕刪) 韓國人口也不是超級多內銷市場也不大卻能搞出世界大品牌決心問題而不是在整天在那邊講養活多少人的情緒勒索當時美國問台灣跟韓國汽車與石化選一個我們的經營之神秒選馬上發大財的石化業做塑膠結果錢在他口袋裡污染在我們身體裡韓國呢?選了製造業火車頭的汽車工業為什麼呢?因為韓國很清楚要幹掉世仇日本成為世界大國必須要有重工業為基礎有沒有遠見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