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ing_down wrote:小米3年就造了車,可...(恕刪) 問題應該是,出在政策,貴貴的賣,能賺大錢,而且還是專賣,其它業者要入門,交給政府錢錢的門檻非常高,誰敢去碰,就像我們一般個人,要從淘寶買輛,有腳踏的電動自行車,要多少關稅,及運費,加一加,真的是超坑人。
自2019年5月成立至今,華為車BU如何實現盈利,一直以來都是汽車界和輿論關注的焦點。3月16日,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表示:“華為車BU過去一年虧100億元,後來虧80億元,去年虧了60億元,今年大概能夠實現扭虧為盈,得益于我們和合作夥伴打造的高端車型的大賣。今年前三個月,智選車業務實現扭虧為盈;華為車BU業務,接近盈虧平衡的邊緣,我預計從4月份開始,往後應該能實現扭虧為盈,實現良性的正向的發展。”這背後與研發上的投入息息相關。華為表示,自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累計研發投入超過300億人民幣,研發團隊規模達到7000人。————說難聽點,台灣企業玩不起,太燒錢了,華為還不是直接造車,一邊跟車企合作一邊也賣零組件,也還沒掙錢,就算是台積電有錢玩,去哪裏找那麽多研發人員,去哪裏找那麽多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