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coliii wrote:好吧也算是,那為什麼你覺得不能檢討統一設計邏輯呢? 因為那橋上有立牌地上也有寫字這些我一直都覺得算是歸類在設計內先無視了立牌還有地上的字跟標線之後是想要拿什麼來檢討設計?我在23F應該就說得很清楚了吧?
雖說人死為大!?但是我還是認為人的問題大,就像工程防撞蠍子車,一直被撞,也是有人說一個是個案,這麼多被撞一定是防撞車有問題!?但是但是!撞蠍子車的數字和安全通過的車子書面相比,根本不成比例!?表示絕大多數駕駛都安全避讓,撞車的幾乎都是選擇把車子控制權交給汽車,但是蠍子車不在當初設計辨識障礙軟體工程師的設計範圍內!所以無法辨識,直接不煞車撞擊!而且大家一定都有電腦當機的經驗!?憑甚麼車用電腦不會?!如果剛好在緊急狀況時出現bug!出事誰查的到?
hpvs19 wrote:煞車燈在碰撞最後一秒...(恕刪) 可是開啟輔助駕駛以他的速度來說本來就要撞擊前一刻你才知道車子到底會不會跟著標線右拐進休息站,只能說進楊梅休息站,開現代汽車系統請勿開啟輔助駕駛,系統無法辨識前面那個分隔島右拐的彎,車只會走直的而已,不然就是他其實不是要進休息站,而是發現開錯道急著左轉才撞上去的,有些人反應比較慢加上選擇障礙會猶豫
有時候常想, 開車實在很累, 因為常常要注意很多事, 很佩服台灣人不把開車當一回事開車騎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台灣人認為很簡單, 日本駕照很難考, 為的是在反覆要求後最後你上路時已有相當的水準, 台灣不是, 因此一堆三寶或不了解汽車是危險的交通工具只比機車安全, 假如不知道自已在幹嘛, 重新認識車子, 客家人說的真好開車就是手掌生死符, 腳踏鬼門關1.5~2噸重的車子 動輒100~200匹馬力在手上, 加上速度產生的動能, 稍有不慎, 傷亡立現 如影隨形怎能不敬畏, 防禦駕駛觀念要有, 選一台安全的車, 不斷增進自已的駕駛技術及駕駛道德(慢車讓快車, 尤其是山路, 另外高速公路中間車道是大車的超車道, 請不要再認為是大車逼車, 請開到法定最高容許值因為要慢慢開就滾去外側道, 大家都很忙, 沒空等你漫遊, 如果性能不好就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