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機車族籲取消待轉!直接左轉撞車「死亡、重傷高2.7倍」是真的嗎?

我能理解不要待轉,
也知道似乎全球只有台灣要2段式左轉,

但有人把待轉認為危險那就妙了!
看海成花 wrote:
我能理解不要待轉,也...(恕刪)

待轉格在機慢車道正中間,這個應該就不少見了。
不然就是動線交流
要右轉的車跟要待轉的車卡到
還有因為待轉格太小
導致待轉機車多到跑去逆向車道或機慢車道去
還有要去待轉壓進斑馬線,導致行人有危險

這些都是待轉會產生的多餘危險,還有很多危險沒辦法全部列出來
機車族應該是不想開車而已?怎又裝成是所謂的弱勢?

如果說肉包鐵是事故安全中的弱勢,但是路權一樣大家要互相禮讓,那何需遠離大卡車?

這叫現實跟理想的差距好嗎?

如何安全到家才是最重要的,現實上機車族只要一次沒互相禮讓到就無法承受了。如果大家每天用路都能平等完美的互相禮讓,你住的不是台灣是天堂。

大家說機車左轉如果能先靠內線停等再轉就會安全,但是機車從外線切到內線的過程,台灣路口間距短、車流大,在線道多的狀況下切內線的過程會造成的禮讓壅塞跟事故發生機率有多高?不要說3線道以台灣路口與路口之間的距離2線道車多都會切的險象環生了。

Adeee wrote:
「機車出車禍,嚴重程...(恕刪)
大憨包 wrote:
該老師實際上在路口利用兩台攝影機來紀錄騎士行為,再用簡單的機率模型來計算騎士不進待轉區的機率。

好文推一個

好奇請教一下,「攝影機紀錄」是在哪個縣市的哪個(些)路口做的?
https://fb.me/TeslaHere|TESLA知識家
豬的老哥 wrote:
待轉格在機慢車道正中(恕刪)


沒待轉也沒比較安全,每個煞車都壞掉
煞不住越線去待轉區的,到行人穿越道才煞的住的,煞車好一點的就一半在停止線前一半在停止線後,想左轉的就停在橫向左轉動線上,一堆亂像在開放左轉之後會不會在無左轉號誌路口上演呢?
ryan00014875 wrote:
沒待轉也沒比較安全,...(恕刪)

你前半段是屬於闖紅燈可開罰
或是紅燈越線,看警察

後面不就跟汽車一樣?
機車跟汽車一樣就是亂象?
Adeee wrote:
「機車出車禍,嚴重程度比汽車高」這件事情是沒有人會否認的
但是因為「機車肉包鐵很危險,所以不能直接左轉」,就是在檢討弱勢的一種行為
檢討弱勢這行為,隨便舉就可以舉一堆例子:
紐約市警察局實驗:沒安裝路燈的區域犯罪率比有裝路燈的區域高了39%,
另外根據研究,女性上半身力量僅男性力量的52%、骨骼肌相較男性也減少了40%。
綜合以上,女性如果被犯罪沒能力反抗的機會很高 ,為了女性安全應該立法禁止女性夜間走在沒路燈的區域
如果這個言論大眾吞不下去,那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機車是弱勢,所以不能直接左轉」會被大眾接受?

你本末倒置了
事實上, 你所舉的"女性如果被犯罪沒能力反抗的機會很高"例子
大眾是吞得下去的, 火車站, 捷運站現在不是都有規劃女性夜間等車區?
國外甚至有女性專用車廂, 女性若不是自知是弱勢
否則為何能接受這種"被看成弱勢"的措施?
另外此措施也不見男性大力反對
至於立法禁止女性夜間走在沒路燈的區域
若此區域確有民眾經常通過的必要性
那政府該做的應該是盡量增設路燈
而不是禁止女性民眾到沒路燈的區域

檢討論文期刊價值, 作者毫無意義
沒有辦法反駁論文內容的人才去檢討論文期刊, 作者故想要"以人廢言"

本案論文以道安邏輯來看並沒有什麼問題
機車直接左轉受到重傷害機率比起汽車直接左轉較高
作者當然可以作出盡量不要讓機車直接左轉"對騎士來說"會比較安全的結論
有人講得好
多數騎士在多車道左轉會有危機意識乖乖去待轉
因為他們不想賭雖然事故發生率低, 但事故嚴重機率高這樣的"風險"
舉個例
飛機失事的機率非常低, 但飛機失事的致死率卻非常高
所以飛安一直是一門被看得很重的學問
做一大堆的安全措施就是要降低發生飛安的風險
因為我們沒辦法禁止飛機不要飛
更沒辦法每個乘客發一套降落傘
既然要求機車待轉可以達成"左轉"的目的, 又能提高騎士的安全性
反對不過就只是像有人講的, 不想等紅燈罷了
為了不想等紅燈, 要提高自己面對的風險
所以才有人主張, 若要取消機車帶轉, 那就加大直行車的路權
因為機車要提高面對的風險是自己的事
殊不知他們方便的同時也給直行車帶來更高的風險
若不想等紅燈, 覺得紅燈太長, 這也是可以檢討的
因為不想等紅燈要取消待轉, 以目前來看, 不會被大多數民眾所接受的
看01的風向就知道
michaelliao1985 wrote:
機車族應該是不想開車而已?怎又裝成是所謂的弱勢?

如果說肉包鐵是事故安全中的弱勢,但是路權一樣大家要互相禮讓,那何需遠離大卡車?

這叫現實跟理想的差距好嗎?

如何安全到家才是最重要的,現實上機車族只要一次沒互相禮讓到就無法承受了。如果大家每天用路都能平等完美的互相禮讓,你住的不是台灣是天堂。

大家說機車左轉如果能先靠內線停等再轉就會安全,但是機車從外線切到內線的過程,台灣路口間距短、車流大,在線道多的狀況下切內線的過程會造成的禮讓壅塞跟事故發生機率有多高?不要說3線道以台灣路口與路口之間的距離2線道車多都會切的險象環生了。


首先,我指的就是「相對容易受傷的弱勢」,而不是路權弱勢。無關車種,左轉靠左、右轉靠右本來就是世界通用的原則!

「現實跟理想的差距在民眾不尊重他車路權,所以為了機車安全,不准開放直接左轉。」
你不覺得你的論述很可笑嗎?
你就告訴我,你支持下面這個論述嗎?
「現實跟理想的差距在一定會有人犯罪,所以為了女性安全,不准女性夜間出門。」

既然你都講出重點在「不尊重他車路權容易肇事」,那為什麼重點不是放在如何讓「民眾尊重他車路權」?

最後,你提到:「台灣路口間距短、車流大,開放機車往內切左轉容易發生禮讓壅塞、發生事故」,這跟車種更是完全沒有關係,汽車如果要在這樣的路段左轉,一樣會發生事故。如果因為上述的道路特性,那就不應該開放左轉,這才能夠避免你說的狀況發生,而不是禁止機車直接左轉就能夠避免。
有的人建議"不要強制左轉",會擔心的人去"兩段左轉"

我相信一定總有"貪圖便利"的人,直接就切左轉了,誰還會去"兩段左轉"!!


為了個"兩段左轉"就如此意見分歧
我覺得乾脆,每個路口單向放綠燈20秒,要直行、左轉右轉就同時動作
20秒後,再換對向,20秒後再換橫向...

上面說法只是空想...


坦白說,兩段左轉 最多也不過最多等90秒而已,你有這麼嗎?

個人覺得現行"兩段左轉",至少挽救了不少 3寶
樓主辛苦了,
看得出來這篇文章的用心,
內容也很棒,
但我認為在期刊價值的高低這部分應該不用花時間去著墨,
專注於論文本身數據的意義就好。
我非常認同該教授的這項研究,
畢竟要改善交通安全需要更多項詳盡的數據來做為政策的依據,
但研究數據被有心人士藉著媒體拿來穿鑿附會胡亂解釋,
除了誤導大眾之外更可導致政府制定交通政策時發生錯誤,
這是拿大眾安全來開玩笑,
推動這篇報導的人說嚴重一點是殺人於無形啊 !

此外很多人也不清楚機車路權團體的訴求,
其訴求主要是"取消機車強制兩段式左轉",
並不是完全取消兩段式左轉 !
除此之外還有配套的取消禁行機車及擴大交通安全教育與改革考照方式等。
畢竟有些膽小的年紀的大的反應不夠快的駕駛,
這些人大概永遠只敢待在外側車道,
要他們匯入快車道直接左轉殊為不智,
因此機車兩段式左轉以目前來說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另外我之前曾貼過自實施車種分流政策與機車強制兩段轉之後交通事故率逐年攀升的數據,
雖不能百分百證明其惡化的罪魁禍首就是車種分流政策與機車強制待轉,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兩項政策於交通安全無益 !
此外以桃園地區大範圍取消禁行機車與強制兩段式左轉後事故率馬上減少三、四成的事實來看,
車種分流政策與機車強制兩段轉肯定是有檢討的必要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