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有一些有限的國外開車經驗,主要是在美國,當時頗為震撼和感慨,我把它跟台灣的情況做個比較,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例子,在交通擁擠的公路,幾乎所有的車輛都會循序前進,車流雖慢但不會定住。在一個時速只有80公里的繁忙路段,開起車來卻異常舒服,因為所有車道的車都循著同樣的速度前進。那種舒服放鬆的感覺僅次於在完全空曠的道路上開車。但是在台灣一定有人在車陣中不停的變換車道,造成別的車輛被迫緊急踩煞車,整個車流速度忽快忽慢,精神異常緊繃,開一兩個小時好像打了一場仗一樣疲累不堪。
又如,有一次在舊金山租車,因為路不熟,直到快到交流道出口才發現應該變換車道,當時車輛非常多,很擔心無法出去,但是當我打了方向燈,外側車道馬上就讓出空位讓我順利下交流道。後來發現這是常態,即使在最繁忙擁擠的路段,只要方向燈一打,要過去的車道一定會讓出空位。不過在台灣,你最好不要先打方向燈,因為旁邊的車一定會把車距縮的更小,讓你過不去。即使本來有空位,只要你一打方向燈,那個空位馬上會不見。
後面那個例子今天在中壢塞車路段又見識了一次,我在內側車道,前方的車要下交流道,必須換到外側車道,打了許久的方向燈,竟然無人讓他。由於內側車道車流快一些,所以他沿路閃著方向燈,經過了十幾部中線車道的車,中線車道沒有一部車讓他!!最後他只好利用一部大客車起步較慢的空檔,很驚險的插入大車的前方換到中線車道(這其實非常危險,因為大車的煞車距離長),然後又經過同樣驚險的過程換到外車道。要不是他很早就開始變換車道,一定會錯過交流道口。
我當時心裡的感覺是非常非常難過。文明只是一個車身的距離,但是不知道需要多少個十年才能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