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台北桃園通勤上班(環北-國2),早早就在望著五楊高架何時通車
從過年前說要通等到現在,跳了3次票,今天總算等到通車了
來說說今天初體驗的心得好了

今天6點40左右接上五楊高架,今天是非上班日,走在五股到泰山收費站這段都沒車,不過這段路面不是很平,似乎只有快速道路的水準(回程泰山收費站到五股這段也差不多),一直到泰山收費站後才有許多車從閘道上來(這裡要小心有車會硬擠)

然後接下來就是一路爬坡,內側也開始規劃高乘載車道(大客車.計程車.3人以上小客車專用),路上是以雙白線做區隔,只有在部分路段有規劃白線與虛線可供單向切入或切出,這麼長的路段一定會遇到無視雙白線變換車道的車

今天早上就遇到一個我認為很大的缺點,大車走外線大家都知道,要超車可用中線超
爬坡爬著爬著就遇到塞車了,起因是外側有4台大客車很守規矩的一台接一台慢慢爬坡,偏偏就有一台世豪的天兵大客車駕駛,在陡坡的地方一次超4台,結果速度也只比外側快幾公里而已(表速60),後面就回堵了10台以上小客車陪他慢慢爬,然後一到林口後這天兵駕駛又跨越雙白線切入高乘載車道一路以破110的時速下坡

假如哪天上班日也發生這情況,再加上內側高乘載也有大客車在龜速爬坡(高承載又不能變換車道),那回堵的狀況一定很恐怖,以後我應該也不敢走高承載吧,遇到龜車就慘了,雙白線還不能換車道

下班回程北上,基本上跟早上沒啥差別,但是在林口要下泰山的路段要小心,坡度大加上又是S型,以後我猜應該會很容易出事吧,林口段我表速105在跑,一到下坡馬上就是左彎,就驚覺必須趕快減速不然危險,還蠻恐怖的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發生有人行經這最高點開始下坡時,因車速快再加上懼高症發作,衝下護欄啊

話說那個ETC收費站還真不明顯,回程仔細看才發現他的所在位置

雖然是開公司的車,也該考慮買台行車紀錄器來裝了,常常都會被這種載上下班通勤的大客車逼(不打方向燈或以大逼小硬擠)
以後我應該也不敢走高承載吧,遇到龜車就慘了,雙白線還不能換車道
---------------------------------------------------------------------
那個高承載車道設計真的有問題
今天早上開五楊高高承載車道時
前面一台烏龜車以不到90的速度定速在高承載道
但高承載道幾乎都是雙白線,只有少部分路段可變換車道
只好一路跟著龜速到可變換車道的路段才能換到中線

一過中線回復正常車速100後開了一公里多
發現高承載車道一台車也沒有
所有車全被龜車擋在後面了
只要遇到龜車
高承載道的利用效率真的會很差
我以後也不敢走高承載道了
走中線還比較快

今天傍晚從楊梅端一路開到台北

北上側林口下五股真的有點危險

下坡幅度跟主線差不多

路幅卻大概只有主線的一半

一閃神可能就會出意外

這邊的速限以後應該會被調整



至於高乘載車道

有沒有人覺得設在樓下主線的內側會比較有用?
似乎大家都誤會"高乘載車道" , 也或者政府宣導的不足
高乘載車道並不是"高速" 車道 , 所以並不是龜車開 90或 110km/h 的問題 ,

高乘載車道設置的主要用意應該是在當車流量多的時候 ,
整體車流也許 4,50 或者更低的時候
高乘載車道因為有限制三人以上 , 所以車輛會比較少
車輛少,車速可以提高(maybe 6,70km/h)
也就是讓高乘載車輛少一點塞車

也因為內側超車道問題,讓大家都認為內線應該要開快一點,
或右切讓開給後方較快的車輛超車用
高乘載車道又剛好在最內車道 ,
所以有龜車占用內側車道開 90 的疑慮

但實在不應該把高乘載跟目前很熱門的內側超車道當成是同一件事

當然高乘載車道的效果如何有待時間驗證...
(前提是大家守規矩, 2人車或 1 人車不要進入高乘載車道)

==============================================================
(以下是 20 年前經驗,現在不知道變成如何,有錯請糾正)

高乘載車道,美國 20 幾年前就已經有了,看了它們駕駛也很遵守這項規定,甚至
美國有些高速公路免收費 , 但是同一條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可能會岔開變成兩條
(舉例如同現在五楊高架跟原本的國道一)
一條免收費,另一條要收費
(舉例,五楊高要收費,原國道一同路段不收費,純舉例,勿誤會)
這樣想爭取時間的人開收費車道(車少速度快,塞車機會比較少)
想省錢的走免費車道(車多可能塞到車)
我今天也跑了一趟,基本上時間真的節省了不少

不過也看到了一些亂象,常常有龜車歸在內線,外線空著還不打緊,至少我還可以超車
但是要是外線剛好是慢車的話,那慘了,兩線都卡住了,這時候往往就會有一些司機朋友
直接往跨越雙白線往左側超車,再不然就是看得明明車內才坐一個人但大喇喇地開在高乘載車道
真不知道該如何說, 高乘載車道是很好的設計,但是沒有好的配套or檢舉方法,我想一堆人還是會投機取巧
根本就不應該設定24小時高乘載管制, 只要上下班時間即可
而且龜車這麼多, 讓後面車輛不得換到超車也不合理
不然就要規定必須依最高速行駛, 低於90km/h就開單
Vincnt大 點到重點, 高乘載是在塞車時讓有高乘載的車可以以較快的方式通過, 提高高速公路乘載量。想想在大塞車的時候,只能望著高承載的車一台一台的超過去~~~
坦白說4/20,21兩天跑高速公路 林口到台中段
五楊算是近代建設內最有感的一項了,林口到內壢車速快很多
接下來就等周一驗證一下上下班車潮的狀況了
lyp1972tw wrote:
前面一台烏龜車以不到90的速度定速在高承載道
但高承載道幾乎都是雙白線,只有少部分路段可變換車道
只好一路跟著龜速到可變換車道的路段才能換到中線...(恕刪)


這個我上星期在中壢->湖口段已經遇過了....那邊是兩線道又是大上坡段..外線一台貨車慢慢爬...
內線一台"拖鞋兒"給你開個七.八十...前方超過一公里以上沒有車,後面被他卡了最少有三.四十台車
..這位老兄還是給你輕鬆的逛大街.....
這種狀況..看來以後會很常發生......
看到新聞就好笑...甚麼比較粗顆粒的柏油可以加快排水...騙鬼喔路面設計本來不是單邊傾斜要不然就是雙邊以利排水滲水率越高柏油就鬆散的越快(謎之音:真好用不久就要再重鋪一次在賺一次)..用次級料還說的跟真的一樣..伸縮縫有些落差真的很大這樣都能驗收..雨在下久一點路面很快就爛了...到時候就真的粒粒分明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