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下午從宜蘭到台北,經過雪山隧道,要進隧道的時候大塞車,時速約20km/hr。
行駛在隧道中時,時速大約在20-40km/hr,相當緩慢,可是發現很多車子還是與前車保持很大的間距,雖然隧道中不斷廣播,請大家不要留過大的間距,以免造成堵塞。

出隧道以後,時速已經可以不低於80km/hr,可見不是因為出隧道以後速限降低,或是太多車子所造成的堵塞,而是某些車子留了太大的間距所造成的。

我想假如規定,行駛在雪山隧道左線的車輛,時速若低於80km/hr,且與前車距離"大於"50m(假設合格汽車從80km/hr煞停的距離是50m)要受罰,罰金3000元(跟超速的罰金一樣),這樣就可以要求駕駛人開車要以不低於時速80公里,或是與前車間距不要過長,是不是可以減少雪隧的塞車狀況呢?

有可以偵測兩車行駛間距的儀器嗎?
文章關鍵字
不要塞了幾次,就提出鬼建議,尤其是提出各式各樣的開罰建議,
有什麼罰款規定,最好全台高速公路同步實施.
很多人不聽廣播的

我雖然有聽廣播,可是自己測試過好幾次聽別的廣播或是聽CD,基本上只聽到雪隧嗡嗡的廣播聲。
就算搖下車窗仔細聽,還是聽不清楚廣播在講甚麼。

所以只要沒聽警廣,根本就是不知道有廣播這檔事。

lyi33tw wrote:
很多人不聽廣播的我...(恕刪)


我在車上看DVD,你叫我進雪隧要聽警廣??
這年頭誰還聽廣播電台??
進雪隧當然是定速60按下去,然後沿路欣賞DVD啊
塞車跟過長的車距沒有絕對的關係。

假如隧道內已經塞車,縮短車距只會容納更多車進隧道,並不會提高行車速度。
假如隧道內有龜車,就算縮短車距也沒有辦法提高行車速度。
因為宜蘭有個莫名其妙的警察,
喜歡在塞車時間,
還開雪隧車距不足的罰單,
逼得大家不得不名哲保身,
不把那個莫名其妙的警察撤職查辦,
雪隧塞車問題無解.

除非連國中物理都沒學好,
否則塞車,當然與過長的車距有絕對的關係,
流量=密度X流速,
車距加一倍,密度降一半,流量剩一半.
龜車開60後面保持車距也是開60(開60跟開90過雪隧差不到10分鐘)
後面每台不保持車距硬逼硬煞車就剩20甚至停下來
這時就需要另一台拉長車距的龜車來消化已經停下來的車流
事實是塞車時你要感謝前面有龜車才不會讓你更塞

不懂去查一下專業討論交通的網頁
在這邊叫叫龜車不會不見
車流量大不保持車距100%會塞
正解就是嚴格取締車距
提前降低速限而不是升高速限

塞車要怪的不是笨蛋官員
是鄉愿屈就民粹的小孬孬
常常隧道內只剩50~60,出了隧道馬上就可以變80~100,想不透到底是在慢什麼意思的
交通管理政策上,甚麼決定都是以「安全第一」為優先,
提高車速或縮短車距,根本就是與「安全第一」背道而馳,
只想出「提高車速或縮短車距」主意的人,不覺得自己是野人獻曝嗎。
ethan567 wrote:
正解就是嚴格取締車距
提前降低速限而不是升高速限

塞車要怪的不是笨蛋官員
是鄉愿屈就民粹的小孬孬


正確!說的好!

慢!就絕對安全!
任何政策都是安全優先,塞不塞車,要花多久時間,那是用路人的事
政府只要做好不出事,官員可以安全下莊之後領終身奉,這才是最重要的
用路人要的就是安全,安全最重要
車開再快,也是晚七天回家
車,就是要慢慢開,如果大家都能確實遵守定速60,何來塞車可言?
自己要急忙忙開很快,然後被堵下來,踩了煞車,變成比前面更慢,然後後面的因為你更慢,所以也踩煞車又更慢
這才是塞車主因!
甚至我認為,雪隧因為視線跟空間關係,速限應該要更降低才對
速限40,車距至少要保持1公里
車距越長,就能有越多因為速度差異造成後方回堵的緩衝空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