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淡水往北新荘走巴拉卡上竹子湖,開的是prius 2016 台灣叫 prius 4
延路跟著車流順順的開,還沒到大屯自然公園副駕座就吐了,到竹子湖已經有半個塑膠袋
總算見識到T牌的威力,號稱行車像行船,果真名不虛傳!
文章關鍵字
人的關係。

但有兩種

1.他本身體質
2.駕駛。

小宸宇 wrote:
人的關係。但有兩種1...(恕刪)



同意再不過了
prius4我開過,如果這台車會暈那可能是人的問題居多了。
同上
通常是駕駛者技術太差或開車習慣導致
少部分是體質與當時身體因素

基本上這種大眾取向市售車款
在調教與設定上會迎合多數消費者需求
畢竟是它要靠這商品賺錢求的就是最大公約數
可是有些武斷消費者就不同了
他會片面主觀的認為無法配合它習慣的商品就有"問題"
但很可能那個"問題"其實是出於於個人自己
可它拉不下臉承認會怪罪轉嫁到別人
因為他面子很重要它注重的是個人感覺問題

因此在該目的驅使下
真相事實為何?
並不是它言論重點與在意的部份
它關心的是"個人結論"有沒有被宣傳表達出去
也因此可預見的將來它的重點都會放在維護該結論(目的)
其中就算個人言論會自我矛盾衝突它也無視不在意
部份不理性過於主觀者
已經將意識形態與立場為主之言論排練過無數次
這劇情走向早就寫好了
以我自己載過的親友經驗,(1)新車味道重,乘客容易暈車,(2)平時不暈的乘客,若前晚沒睡飽,走山路易暈

有些人說T牌像船,容易造成暈車,這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換了三次車,從未考慮過T牌
我開BRZ載人
他還直接吐在車內
而且還是強壯的老美
act01 wrote:
昨天從淡水往北新荘...(恕刪)

人車都有影響,
我算是從小暈車暈到大的,
甚至嚴重到小時候有次我爸騎摩托車載我跑北橫也吐了,
加上早年的汽車塑膠味重,
(民國60幾年家裡有跑天下跟勝利803)
我光是上車車還沒開就想吐了,
直到上高中要搭公車才克服暈車,
但是坐上操控好的車跑山路,
駕駛開車又比較殺還是會暈車,
坐美規的車種山路順順開反而不會暈車....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會暈車主要還是人拉

小弟我的老婆也是暈車體質
為了她,我也實驗過好多種組合
休旅車不管哪種避震都暈
轎車適中調性跟偏硬調性避震的都試過,沒用
低底盤的偏硬調性避震的雙門跑車
但是轎車中有一個例外,也只是比較好一點而已
就是有電子避震系統的車(不是那種只有三段式的喔,那種沒用)
以前的代表就是雪鐵龍的避震系統,現在有很多大廠高價車有跟進了

所以我現在都不管了,買我自己喜歡開的車
要去哪玩都會先講好,提醒他自己記得吃暈車藥,不然吐就別怪我
不吃暈車藥,就算沒吐,去哪玩都反胃不舒服

PS 開山路跟著車流順順的開是最暈的
因為會多了很多因前車減速後的煞車

開山路寧可當第一台烏龜車路隊長,也不要開很快去跟在人家屁股
豬趴死
以我這種連坐捷運都會暈車的體質來說!

暈車要素第一位是駕駛的技術,技術好的可能開TOYATA都不會讓我暈車

第二順位是車,因為有上述那種技術的人很少,所以做到T牌的車大多還是會暈

我是覺得通常當兵有開過長官車的,基本上開車讓人暈車的機會不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