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關鍵字
配備是給不會開車的人討論的

我們來進階討論一下 如何降低 駕駛暴怒的機率 及 如何保持禮讓的好習慣 如何
stitaxi wrote:
配備是給不會開車的人...(恕刪)



這也是很好的議題,因為新聞常有暴力事件,這些人能有資格擁有駕照嗎?需要立法修正嗎?還有無照駕駛,只有罰責嗎?應該還有刑責嗎?

有眼尖的鄉民發現 這駕駛似乎完全沒使用安全帶而是坐在上面

當安全氣囊爆開, 只會支撐臉部, 身體以下都要靠安全帶

結果變成安全氣囊壓迫他的臉 但身體又拚命往前衝

大概頸椎就折斷了

看新聞寫說"廖男經送往林新醫院急救,疑因頭部重創傷重不治"

被撞的車還好不是T牌的, 不然一堆指認標誌的鄉民就又要高潮了
安全帶比氣囊重要
氣囊是輔助,安全帶才是重點
沒有安全帶有氣囊更慘
被撞擊時臉往前衝的同時,又被一個時速兩百多的氣球巴下去


以下引用維基百科
氣囊(Air-bag,或稱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縮寫:SRS)指安裝在汽車上的充氣軟囊,使用在車輛發生撞擊事故的瞬間彈出,藉以達到緩衝的作用,保護駕駛和乘客的安全。一般而言,遭遇到發生碰撞時,可以避免乘座人員頭部和身體,直接撞擊到車輛內部,減少人員傷害程度。根據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調查,氣囊的使用得當下,令轎車的駕駛死亡率減少11%,正面撞擊則降低30%的衝擊力。

值得注意的是,輔助氣囊在多數事故中雖能達成降低乘員傷亡程度之目標,然而在少數事故裡卻可能導致乘員更大之傷害。於中文翻譯習慣上,常常將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縮寫:SRS 或Air-bag譯為「安全」氣囊,而此「安全」二字有誤導大眾之嫌,且於英文原文中更無見到與「safety」等相關安全字樣,另也易成為於事故中若發生乘員傷亡時,消費者與汽車製造商之爭點。就客觀事實而言,應更譯為「輔助」氣囊較為適宜,此譯名不僅呼應英文原文中"supplementary"之意,且提醒大眾,選擇具有輔助氣囊之車款,並不能完全保證事故發生時乘員之絕對安全,仍應在乘員具有足夠安全意識,並確實落實時搭配安全帶,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今天,氣囊已被多數國家規定為必備的車輛被動性安全裝置之一。
這款舊RAV4 撞擊後,看起來似乎只輕微損傷,前面的標誌後面全毀到後座了,RAV4 車主似乎把安全帶坐在屁股下面了,應該是頭部重創的主因。
huang635555 wrote:
之前有人與我討論,安全帶跟氣囊哪個安全,我說安全帶至少有70%,不然十幾年前的車都沒氣囊,不就很可怕?但他認為氣囊比安全帶重要,各位覺得如何?
圖片中駕駛的安全帶是沒有繫嗎???
應該是底下這張圖讓大家猜測死者沒有繫上安全帶。



至於安全帶跟氣囊哪個重要?我想是安全帶比較重要吧。
有使用安全帶的時候,遭到二級碰撞氣囊不用爆開;遭到四級碰撞氣囊還可以緩速爆開。
Volvo撞Volvo,氣囊一邊無作用?!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高速公路車禍人飛出車外的,就是沒有繫安全帶,就算有裝氣囊同樣會被拋飛。
高速正面撞擊的車禍也是一樣。有些車子沒有繫安全帶氣囊就不會動作,人就是直接用頭去撞前檔,頸椎要不是骨折就是折斷。
所以跟氣囊比起來安全帶的重要性一定是100%。
SRS被設計成沒有系安全帶不會啟動爆炸,理由就是駕駛沒被安全帶拉住時人會往前傾,SRS如果又爆發,頸椎骨斷掉得機率極高

國外還有副駕安置安全座椅放小孩,結果SRS爆發時直接把頭噴飛得

所以駕駛不扣安全帶就算了,但裝假扣具(騙警告器)跟把安全帶扣上後壓屁股底下得,就只能認為是想自殺而已

huang635555 wrote:
http://www...(恕刪)

氣囊的英文是SRS
是輔助氣囊
如果沒有安全帶 氣囊反而會傷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