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穿越道設置於路口的迷思這個問題我從以前就想了很久...這是台灣最常見的十字路口動向規劃。行人幾乎與車輛的燈號一致,或者行人燈號多個幾十秒。但行人的行走速度不一,在交通顛峰時間會嚴重延遲右轉車輛的速度,導致堵塞。而且往往是人被行車碰撞死傷的熱區。這是人車流量超大的路口設計,行人與交通工具的燈號完全錯開。雖然避免了人車爭道的危險,但缺點同樣是會嚴重延遲交通流動時間。所以行人穿越道是不是應該脫離路口,在路口轉彎後的直線道路上的中段設置呢?還是說有什麼難點?都市交通管理的超級電腦太笨?
政府有規劃地下道或天橋阿走地下道或天橋可以完全解決問題可是我不懂為什麼很多人不走(懶?)殘障人士就算了,才大概2層樓高而已也懶像士林的中正路和文林路那個天橋明明有天橋可以走很多人卻在下面走斑馬線然後搞得塞車塞得要死
gogojoye wrote:所以行人穿越道是不是應該脫離路口,在路口轉彎後的直線道路上的中段設置呢?還是說有什麼難點?都市交通管理的超級電腦太笨? 反過來,在汽車的立場考慮路口剛剛通過一次紅綠燈等待,到了道路中段又要停一次紅燈讓行人通過這等於所有路上的紅綠燈數量要加一倍,只會塞車塞到死至於斑馬線的傷亡,你應該先去分析,是行人違規比例大(進入車輛視覺死角),還是汽車違規比例大在台灣講究人死為大,很多時候人掛了就贏7成,揹起責任的大多是沒有違規的駕駛交通運輸是一門專業學科,你應該先考慮,你的構想在世界上哪一國有類似案例?並不是全世界的專家都想不到你的點子
其實我覺得可行啊譬如東西向的道路紅燈時,同向道路中段的行人號誌轉綠燈(行人通行)趕在紅燈前穿越十字路口的車輛,在合理號制連鎖的狀況下,本來就應該會遇到下一個路口的紅燈只是差在會提前停在中段的行人穿越道等紅燈而已而此時綠燈左右轉的南北向道路,本來在路口左右轉,正常也是轉彎後就會遇到紅燈,也只是提前一半停行人穿越道而已而行人穿越道的綠燈時間可以稍微比路口的短一些這樣停在行人穿越道停等紅燈的車輛,可以提早幾秒起步,行進到下一個路口前時,剛好路口號誌轉綠燈。不只行人穿越馬路安全得多也可以調配車流速度路口的轉彎車流也可以順暢很多,把停等行人穿越路口的車流往前延伸這樣路口才不會造成大回堵唯一缺點就是這樣要新增很多專門給行人通過的號誌且要維持車流順暢,號誌一定要有連鎖,行人號制的時間也必須重新思考以最佳化調配車流速度但是臺灣交通最大的亂源就是交通部跟各地交通局,所以....
yagami7215 wrote:其實我覺得可行啊譬如...(恕刪) 中華民國交通單位就垃圾,討論這些沒意義啦。走路危險,騎車被他們規劃的不安全,開車辛苦,然後互戰www把交通部這個垃圾部會砍掉重練比較實在
洪摳董 wrote:政府有規劃地下道或天橋阿走地下道或天橋可以完全解決問題可是我不懂為什麼很多人不走(懶?) 洪大說得是可是呢!有沒有注意到最近台北市政府動手拆天橋?例如台北市桂林路康定路口、西藏路萬大路口、石牌國小陸橋、永吉國中陸橋、銘傳大學地下道如果是50歲以下健康的行人不走天橋或是地下道動機可能確實是懶惰但上了年紀的長輩腳力難以負荷上下樓梯不然怎麼會有腳麻走不動的廣告這幾年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小孩人口會越來越年輕化還是老年化?交通建設該一成不變還是以人為本?
洪摳董 wrote:政府有規劃地下道或天橋阿走地下道或天橋可以完全解決問題可是我不懂為什麼很多人不走(懶?) 早年美國車商宣導之下,道路是以車為本,行人不再可以任意jaywalk穿越馬路,要靠邊閃給汽車大爺優先通過,所以有了天橋、地下道的出現這幾年國外Vision Zero交通零傷亡的運動,行人的權益提升到私有汽車之上,已經不再要求行人找地方爬,而是把道路還給行人、腳踏車與大眾運輸了。私有車輛,已經不再是必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