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車市已經逐漸被進口車吞食,國產車從當初70、80%的市佔率,到現在的幾乎快50:50了,快的話2019年,慢的話2020年台灣進口車的市佔率應該就會過半了。
深究其中原因當然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是主要還是不外乎,台灣市場小、重要零組件仰賴進口,和台灣消費者喜好多樣化,車型眾多,沒有量產規模。我覺得這幾個因素,未來都很難有所改變,台灣的汽車產業,或是說汽油車的產業應該已經很難再回到當年的榮景了。
別的不說,光是日本在關鍵汽車零組件的製造實力,我想台灣就算傾全國之力也難以撼動,但是危機也就是轉機。日本正因為在精密機械、齒輪、傳動軸的製造技術太過精良,反而阻礙了日本發展電動車的契機,因為日本的車廠也擔心電動車會讓汽油車式微。
而少了引擎、變速箱的電動車極有可能台灣未來車市的新契機。
我覺得台灣的國產車賣得好不好,跟政府保不保護其實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在台灣能行銷全球的品牌,也不見有政府的保護。就像台灣的電腦雙A,政府也沒什麼特別的保護,雖然這兩年比較差一些,但依舊還是維持在全球前10名。
我覺得台灣國產的汽油車如果沒有幾款暢銷的車款,未來應該很難跟進口車競爭。如果再撐幾年,想辦法轉做電動車,引擎、變速箱台灣是真的沒什麼太大的本事,但是內裝、配件這些台灣絕對做得來。也許不定百分之百成功,但是至少少了日本這個機械怪物,台灣機會應該大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