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違規的國家
七月一日起,警政署開始交通大執法,推動「路權優先安全第一」專案。眾所周知,台灣駕駛人違規早就成了習慣。在這樣一個全民違規的國家,短期嚴格執法,其實很難改變現狀。
台灣人的駕駛習慣反映了短視近利的計畫形態:只針對眼前的狀況選擇下一步。就像一個眼睛被矇住的人爬山,伸出腳尖前後左右試探一 下哪個方向是上坡,然後踏出一步。重複這個程序,感覺上是逐漸往上爬的,但未必能達到目標。因為只根據眼前的訊息作計畫,有可能爬上附近的小土堆就被困住了,因為不管再往哪走都是下坡。
許多駕駛人變換車道的心態就像這樣,只要覺得正前方的車子開得慢,再看到旁邊車道有一點空間,就急著變換車道。變換車道後,如 果又覺得正前方的車子開得慢,就再換車道,如此反覆不已。這樣的駕駛人是短視的,作計畫時沒有考慮車流及號誌的整體狀況,不見得會比較快抵達目標。
短視近利的計畫形態,也造成許多違規行為。轉彎車駕駛人如果不禮讓直行車或行人,就可以馬上轉過去。機車駕駛人如果不顧汽車路權 而在路口直接左轉,當然比兩段式左轉快。逆向駛入單行道可以馬上到家,當然比繞一大圈方便。機車行駛間遇到公車停在前方上下客,直接騎上快車道繞過公車,當然比停在慢車道上等公車開走來得快。
在這種集體侵犯路權的環境裡,「禮讓」的意義變成了「歡迎來侵犯我」。於是,為了讓自己不被侵犯,許多人選擇侵犯回去。就這樣, 違規成了穩定的常態。最諷刺的是,警政署的執法專案本身也是短視近利的計畫形態的產物。長期放任、短期嚴格,只會讓人們更相信連政府也把違規當成常態。
短視帶來近利,人們卻沒有意識到,全民違規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遠大於短暫的快感。因為大家都違規,人們無法依照交通規則預期其他 駕駛人的行為,而必須長期帶著極大的壓力上路。開車經過小巷子,擔心有車輛會不禮讓而從巷子裡直接衝出來。直行車進入十字路口也要提心吊膽,擔心撞上不禮讓的轉彎車。就連不開車的時候,走在路上仍然不能安心,因為要時時提防不禮讓行人的汽機車駕駛。
健康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日常瑣事帶給人們的壓力愈大,人的心理與生理的健康都會變得愈差。所以,在台灣的道路上,人們即使沒有因 為車禍受傷或喪命,也是在持續地傷害自己。這都是因為欠缺計畫能力,忽略了長期的行車舒適、交通安全與身心健康所造成的。
如果希望活得久一點、健康一點,台灣人就要改變過去的駕駛習慣,確實遵守交通規則。警政署如果真的想幫忙,就應該把嚴格執法常態 化,別再搞什麼專案了。
............................分格線................................
以上摘自防禦駕駛教戰手冊
有興趣的人請用google搜尋
忘記在哪抓的
因為交通部把禁行機車道畫上後,慢車道就變成機車族的快車道,任何汽車、砂石車、公車一到慢車道,不達限速標準,一定被機車叭、超車、鑽車,因為慢車道是機車的快車道兼慢車道,所以汽車、砂石車、公車一到慢車道來,還是當快車道使用。
如果遇到慢速媽媽騎機車,遇到自行車,我們的汽車、砂石車、公車就好不客氣用擠的,好像在慢車道騎慢該死一樣,而這位砂石車就是這種態度,完完全全不減速,就算是快車道,有何理由不減速?
1、然道汽車在慢車道開慢車找路、找門牌、找人,這樣也要被開單嗎? 還是機超越他要被開單? 然到機車族也要一起找門牌、找路、找人? 還是汽車族閃到內線車道拿望遠鏡找門牌?
2、如果汽車右轉塞住慢車道,機車騎上禁行機車也要被開單嗎?
3、政府畫的公車格小不拉西的,公車停不進,機車騎上禁行機車也要被開單嗎? 還是公車被開單?
4、請教畫黃線可以合法臨時停車,確是停在慢車道上,機車只有一線可騎,沒有去路,請教禁行機道車可以騎上嗎?
5、為什麼汽車族沒有在內車道行駛慢速的權力? 我的慢速行駛權到底在那?
6、為什麼自行車騎在慢車道有如在快車道一樣,不被尊重,慢車道變成機車族的快車道,自行車的權益、安全又在那?
7、慢車道已不被允許汽車行駛慢速,因為是機車的快車道,請問汽車行駛慢速全都跑到快車道,快車道比較順暢嗎?
8、這一點我很想請教交通部,公車限速40,必需行駛內車道,可是道路限速50~60,公車在內側就開50~60,怎麼不大執法開單? 說真的交通部定的交規,已經爛到柪不下去,破破爛爛的。
還是把禁行機車道廢了,以先進國家的交規為準,不然破洞百出。
( http://home.anet.net.tw/newpower/sos/index.html )交通部信箱(motceyes@motc.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