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避免的傷亡,就這樣變成悲劇了?!唉....

自撞發生事故,沒讓妻兒移到護欄外卻站在車道上待援?
完全可以避免的傷亡,就這樣變成悲劇了。



據指出,警方原本懷疑貨車可能下雨打滑翻車後,轎車煞車不及才衝撞,但初步從事故車輛車頭、車尾都嚴重毀損狀況研判,極可能是轎車失控自撞後,男駕駛、妻子跟女兒下車後,站在車道上才被貨車衝撞,男駕駛幸運逃過一劫,但他的妻子及女兒送醫不治。警方正調閱ETC等監視器影像釐清事故原因中。

國3苗栗段兩車撞擊4人送醫 母及5歲女車外待援被撞飛雙不治



Red Bull Racing Honda
文章關鍵字
yuanchih wrote:
自撞發生事故,沒讓妻(恕刪)


就說很多駕駛人只會開車~
完全沒有自保的觀念~
真的要隨時多預想~發生事故時該怎麼辦~免得遇到時只會緊張~腦袋一片空白~

遇事故的基本流程~(尤其是在並非人多車多的市區的道路上面~特別是高速公路~)
1.只要車子還能動~在還算安全的條件下~就是盡量往路邊停靠~
2.只要車內有人還能動~就是幫助所有人先離開車內~出來的人不是幫忙警戒~就是去躲~
3.不管車內只有1人or有多人~除了擺放警告+警戒的人之外~其他人全部躲到安全的地方去~
4.擺放警告+警戒的人~做好你的工作之後~同樣全部躲到安全的地方去~
5.最後才是打電話找救援~當然有餘力~可以同時在安全的地方警示後方車輛~
Coffee1018
車損事故可以憑當時照片,至負責轄區警局補事故記錄,拿事故聯單給保險出險
kurokawa079
你自己下車很快,但是妻小下車需要時間,所以車子買硬一點自己下車去擺三角錐才是正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預測未來
完全可避免吾人不知。
這件事要有很多巧合才會變成這個結果:
要先自撞,然後車停在一個危險的地方,車上的人下車站在一個危險的地方,後方剛好有車過來,沒看到或是來不及就撞上去。
有一件沒發生就不會有這個事故
命運
weaber
車禍不就是很多巧合在一起,避免一個巧合就可以避免一場車禍,但大家希望是其他人避開巧合
bradia wrote:
完全可避免吾人不知。(恕刪)



有正確的觀念才能避免悲劇。


Red Bull Racing Honda
yuanchih wrote:
自撞發生事故,沒讓妻(恕刪)

日常開車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 下大雨的高速公路風險更大(視線減半, 輪胎抓地力[traction]可能不到平常的30%), 保持"足夠"車距和"減速"慢行(目光放遠放大, 注意他車動態, 不隨意踩剎車/換道, 兩手也要同時放在方向盤上, 隨時看後視鏡), 可以避免自撞, 也可以保護別人,但好像只是口號(感覺大多數人未養成這些好的駕駛習慣), 沒有危機意識, 否則至少損害/傷亡會減少.

覺得未來類似悲劇還是會持續發生....
fsvbzq wrote:
就說很多駕駛人只會開...(恕刪)

很久以前開車曾經高速公路顧路一次,因為不是自己的車,拿出三角板的時候發現居然是壞的,站不起來,整個傻眼。
趕緊把車上行李拿下來充當支柱,在車後沿路每隔20公尺左右丟一包行李,一路衍伸約100公尺再立三角板。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看過白目繞過三角板後走回路肩,直到遇到故障車才又緊急切出,所以不給任何縫隙,寧可行李被壓爛也不要給白癡有冒險的機會。
接下來全家人跨過護欄在外面等待救援。
Steve2.0 wrote:
日常開車本來就有一定的風險, 下大雨的高速公路風險更大(視線減半, 輪胎抓地力可能<30%), 保持"足夠"車距和"減速"慢行(目光放遠放大, 注意他車動態, 不隨意踩剎車/換道, 兩手也要同時放在方向盤上, 隨時看後視鏡), 可以避免自撞, 也可以保護別人,但好像只是口號(感覺大多數人未養成這些好的駕駛習慣), 沒有危機意識, 否則至少損害/傷亡會減少.

覺得未來類似悲劇還是會持續發生....



建立良好的觀念就是為了規避風險,把它降到最低。
如事故車一樣,第一時間就該放置警告,把人撤到護欄外。
類似的事件,每年都發生好幾起,這些完全可以避免。

Red Bull Racing Honda
Mikadoyakumo wrote:
很久以前開車曾經高速(恕刪)




fsvbzq wrote:
就說很多駕駛人只會開車~
完全沒有自保的觀念~
真的要隨時多預想發生事故時該怎麼辦~免得遇到時只會緊張~腦袋一片空白~

遇事故的基本流程~(尤其是在並非人多車多的市區的道路上面~特別是高速公路~)
1.只要車子還能動~在還算安全的條件下~就是盡量往路邊停靠~
2.只要車內有人還能動~就是幫助所有人先離開車內~出來的人不是幫忙警戒~就是去躲~
3.不管車內只有1人or有多人~除了擺放警告+警戒的人之外~其他人全部躲到安全的地方去~
4.擺放警告+警戒的人~做好你的工作之後~同樣全部躲到安全的地方去~
5.最後才是打電話找救援~當然有餘力~可以同時在安全的地方警示後方車輛~




...造成後方追撞....很危險,沒有做好警示...還要賠對方...

第一:車能動,移到路肩、車不能動....人都要往護欄外...

第二:要做好警示.....衣服、行李.....揮動往來車方向....備個LED電筒,都有"爆閃"....白天、晚上....

第三:...打110、119或交通電台0800-000123電話求援....

~~~停在車道,人在車道....

PS:

除了安全的駕駛觀念....更安全車輛主動安全(歐ESP、美ESC.....)

道路的軟、硬體設施.....有收費、道路的品質.....看看差異...(註)




(註):

巿區,回收環保的柏油路....如右邊...勉強可接受...

日本、新加坡、德國、歐洲....都是左邊的柏油.......排水坡度、礫石、磨擦力.......

他們的快速路.....噪音應該更大,磨擦力、排水性......應該更好才是....

~~~~加油~~~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可能自撞後車停在中線,人要走到護欄還需經過其他車道,車主覺得危險才會讓家人留在車後方等待救援,看到這種新聞令人難過⋯
RIP
Coffee1018
車後方是個非常危險的地方,傻了才站那邊
king97878 wrote:
...造成後方追撞.(恕刪)

從這個比較圖看起來
在交通部門的人真的都很廢
完全不曉得輪胎是靠橡膠的變形來抓住地面
而不是單純靠摩擦力的
整天說標線摩擦係數有多高,一點屁用都沒有
風~~
帶髮修行
應該沒有聰明過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