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10:57 聯合報/ 記者
徐白櫻
/高雄即時報導
許多車禍事故靠監視器畫面釐清責任,民眾常需要拜託路口店家或民宅提供監視畫面。高雄市議員吳利成指出,高雄每年編列15億交通罰鍰預算,年年超收,公家在路口監視器風吹日曬易故障,建議補助重要路口家用監視器,降低社會成本。交通局表示,現階段已有13%違規罰款用在改善交通安全設備及宣導。
高雄市議會總質詢,國民議員吳利成關心納骨塔公有塔位不足、校園性平通報案處理時程過慢等案提出質詢,另建議市府比照推動住宅警報器,部分公費或全額補助,選在重要路口民宅裝家用監視器。
吳利成指出,公家監視器都設在戶外,風吹日曬及光纖拉長導致故障率高,維修不易,家用監視器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用5年、10年沒問題,很多民眾都有經驗,萬一發生車禍必須拜託私人監視器提供畫面,「高興給人調,不高興也沒辦法」,若能選在重要路口或多時向路口補助監視器,有利查明交通事故查,對嚇阻犯罪有幫助。
「透過補助來降低社會成本!」吳利成說,高雄市交通罰鍰年年超收,前年編15億、實際收入22億,只要挪其中一部分裝監視器,每年花個2、3千萬,長年累月可以促進交通安全及治安,不用一口氣花很多錢。
交通局張淑娟答詢說,每年罰鍰編列15億,依規定其中12%用來改善交通及宣導,超收入市庫,現在市府將12%提高至13.3%,警察局分配1億056萬元,大部分用來裝置號誌、標線等促進交通安全項目,會針對議員建議進一步研議可行性。
=========================
交通罰鍰年年超收的原因
1.人民普遍不守法
2.交通罰鍰預算訂太低
3.科技區間執法設下去,政府發大財
請理性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