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個人心中的納悶和疑問
這一兩年一直感覺到政府在強調未來淨零碳排的目標
2040年全面電動車化,2050年零排放等等的
但就現在2023年的眼光來看,電動車輛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已經慢慢在浮現
當電動車的銷售量越來越多,充電車位、充電站的可用數量卻嚴重不足時,就會有很多民怨產生
就以我們現在燃油汽車去加油站來看好了
油價再怎麼上漲,大家排隊排一排總可以一台車在幾分鐘之內就流動掉
但如果換成電動汽車的充電,除非未來的充電時間有革命性的變革
就算是快充,一台車停在充電車位至少就要30分鐘起跳吧?
除非是人人家裡都有充電車位(現在還很多老舊社區不給裝充電樁),可能有機會盡量不用到外面的充電樁
那如果移動出門在外,總是要充到電的時候,電動車位滿載、無處可充的情況應該隨處可見吧?
尤其是以現在台灣車輛的數量之多、密度之高,真的有辦法順利發展起電動車嗎?
另一個考量是,出門在外假設都要節省時間,用的是快充,電池的壽命也會消耗較快吧?
那持有電動車的電池成本,在過保固之後,是鼓勵人人都換車嗎?
又或是真的要人人家裡都有車位、有充電裝置,才能有辦法實行慢慢充、比較不傷電池?
個人積分:1692分
文章編號:87257710
個人積分:20829分
文章編號:87258127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