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個國策問題都沒人問:
台灣為何還要養CKD的組裝業?是不是跟不上時代?
一個無技術、被國外母廠把持且依靠內銷的產業還要發展個鬼?
山不轉路轉,不搞整車CKD組裝,發展汽車零組件產業(特別是電動車、自駕車相關),這才是未來。
產業政策的制定者沒有高瞻遠望,被沒有競爭力的利益團體牽著走。
先定義名詞:

資料來源:台灣趨勢研究 https://www.twtrend.com/trend-detail/motor-vehicles-and-parts-manufacturing-2023/
再講產值,汽車零組件產業已經超越汽車製造業,且汽車零組件產業70%都是出口賺外匯。

資料來源:台灣趨勢研究 https://www.twtrend.com/trend-detail/motor-vehicles-and-parts-manufacturing-2023/
相較汽車製造業,依賴國外技術母廠(整車廠)CKD、別人給你什麼你吃什麼、倒庫存舊貨、國外五星安全國內變三星、台規土砲車機等行為。一年整車出口量也僅剩下約10%,其實台灣的汽車製造業就是夕陽產業,依靠關稅保護的保護政策在續命了。
另一方面,台灣製整車沒有比較利益,也無規模經濟可言,年產接近30萬輛不到。別說跟第一梯隊(中國、美國、日本、印度,年產五百萬輛以上)、第二梯隊(韓國、德國、墨西哥、泰國等,年產一百五十萬到五百萬輛間)、第三梯隊(土耳其、捷克、斯洛伐克、馬來西亞、南非、摩洛哥等,年產五十萬到一百五十萬間)比,連越南都已經接近18萬輛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motor_vehicle_production
比較成本方面,就拿市場主流Altis來說,中國製跟台製差了多少錢,大家可以自己找來看。
最後,為何台灣的產業政策應該停止繼續保護汽車製造業,而應該鼓勵廠商轉型成汽車零件廠。
因為這是趨勢。台灣汽車零組件搭上了汽車轉向自動化、電動化的時代。正處在快速上升階段。產業政策應該鼓勵汽車零組件業朝向Tier 1 一階供應商走。才能賺到最大的利潤。
產業政策別再被無競爭力的利益集團綁架,好好思考台灣擅長什麼,比較成本、規模經濟,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