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自製率制定,經濟部硬起來【Auto Online 汽車線上 毒舌評論】
和泰不只能控制立委修法,還能直接讓經濟部硬起來
台灣韭菜就是爽!

個人積分:13102分
文章編號:90197707

個人積分:78分
文章編號:90197877
常見的洗廠地,做表面加工,合資,掛人頭,,, 都是閃避辦法.. 許多的參與政府標案的廠商,不也是如此?
想想台灣的市場經濟規模小,一個物件可以用好幾十年,這些廠商如果真的是自己開發,光權利金,研發,模具費,測試費,認證規費 ,行銷,人事費 等 一切費用都攤提到這些物件售價之中,價格應該比進口車還貴吧!
除非這些國產開發廠商,打進國際市場,將市場經濟規模做起,要不然政府的國產化,雖可保障國人就業機會,長期來看,這些企業的資金,可以撐多久?
幾十年前就聽說過,國產車為了減少成本,收購海外車廠報廢的模具,設計圖,拿來修改,可以縮減時間,也節省開發全新模具的費用。
有的甚至請海外原廠工程師修改,連國內研發都不用動手。
台灣汽車品牌多樣化, 2 ~3 年面臨小改款,5年之後,有的品牌甚至大改款,這些開發廠商得資金?羊毛出在羊身上... 沒有經濟規模,廠商要如何接單生產? 難道要車商擺放庫存? 還是廠商吸收庫存管理,積堆資金?
要回收成本,可以想到的將來國產化的設計,是共用模具,共用零組件,才能符合經濟效益,所謂換湯不換藥的設計原則,測試條件放寬,耐用性不長... ?
不如直接買進口車。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