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老翁事發後第三天各項議題滿天飛,
以下個人見解,針對本案件為何引發的社會公憤的原因,
也順便探討核心問題應該在哪:
1. 原因一:今天當天使的是前陣子才剛被加冕為帝王的行人,而且還是國家的幼主們!
• 訪間相關議題:我沒有反對行人路權,可是行人違規應該也要比照汽車嚴懲。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交通觀念、責任義務觀念薄弱,凡事都推給別人的錯
首先行人屬於交通弱勢族群,
因為駕駛人無論是有意甚至無意識,
都能非常輕易的造成行人傷害,
本就應該且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到這邊很多人一定會問:帝王也有昏君,昏君在我面前駕崩怎麼辦?
這個問題哪怕是在前段班的歐洲日本也都時有所聞,
歐洲一樣有專長製作魔杖的各大王公貴族沒在跟你責任義務,
大家A到王宮貴族一樣當下情況都對自己不利,
申訴過程一樣曠日廢時、勞心勞力,
但絕大多數勝訴不外乎兩大要件:
1. 路權在你
2. 應注意、能注意、有反應
第二項聽起來耳熟能詳但好像哪裡不一樣?
過來人經驗分享:不要聽信說某某表單只是形式,不具有最終判決效力…等說法就不留意曾經寫了什麼,
所有交出去的白紙黑字、圖片、影片都是日後保護自己的證據,
因此從一開始就要努力證明自己有路權、守法,且時時掌握狀況、並已做出應該做的反應,
並且一言一行始終一致不能有出入,
一味推託都是對方的錯無助於幫自己脫身,
這裡同時也證明基本觀念有多麼重要,
不僅僅是避免上路違規被取締,
不幸被栽贓又不懂得幫自己辯護只能祝福你。
2. 原因二:肇事者是剛換完照的高齡駕駛,而且還是有多項違規、肇事紀錄的高齡駕駛
• 訪間相關議題:高齡駕駛是不是該下修? 老了就不要開車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高齡駕駛不是根因,合格的駕駛能力與交通素養才是重點
本案帶出的社會問題絕對不只是高齡駕駛問題,
種種證據都指出該名駕駛平時駕駛素養、法治觀念就相當差勁,
今天若換作是某去年剛滿18歲考上駕照的大學生,
領照當天還被翻出有違規、險釀車禍等行為,
今天的新聞標題就會變成:交通部研擬考照年齡是否上修?
18歲是不是心智年齡不足不適合開車?...之類的議題出來。
因此核心問題根本不在年齡,
訂定幾歲為高齡也只關乎換照頻率的標準而已,
真正應該探討的當今合格駕駛判定制度出了問題,
檢測項目是否足以判定合格駕駛應該有的行為與能力、以及檢測成績的有效程度…才是重點
3. 原因三:政府長期故步自封,民團群眾聲音又被漠視甚至被打壓
• 訪間相關議題:速限要訂多少? 通學區要不要設立?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主管機關凡事只知道拿速限管理當萬靈丹用,不傾聽採納外界專業
隨科技進步資訊發達,
越來越多民眾發現原來主管機關一直在用過時的觀念管理和教育一般民眾,
從工程設計標準、法規面、本職學能、乃或是綜合統計數據指標…
保守推定落後先進國家至少40年以上,
要知道所有方法都有其邊際效益,
只想靠速限管理改善總有效益極限,
而如果申訴管道暢通,
政府也願意傾聽民意改善是好事,
但更多的是主管機關選擇關閉申訴管道,
又甚至申訴管道形同虛設,
民眾有苦難言、有冤難申,
直到那些原本就能預期和防範的事情發生,
自然民怨爆發不可收拾,
因此主管機關的怠惰、故步自封,
絕對應負最大的責任。
最後,現階段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
三點建議:
1. 無論你是行人或駕駛人,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2. 保險不用多,但該買的要買,拿的到錢比拿多少錢重要
3. 隨時自我學習新知,緊盯政府說好的改善決心

個人積分:4352分
文章編號:91603074
YTKessel wrote:
三峽老翁事發後第三天各項議題滿天飛,
以下個人見解,針對本案件為何引發的社會公憤的原因,
也順便探討核心問題應該在哪:
1. 原因一:今天當天使的是前陣子才剛被加冕為帝王的行人,而且還是國家的幼主們!
• 訪間相關議題:我沒有反對行人路權,可是行人違規應該也要比照汽車嚴懲。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交通觀念、責任義務觀念薄弱,凡事都推給別人的錯
首先行人屬於交通弱勢族群,
因為駕駛人無論是有意甚至無意識,
都能非常輕易的造成行人傷害,
本就應該且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
到這邊很多人一定會問:帝王也有昏君,昏君在我面前駕崩怎麼辦?
這個問題哪怕是在前段班的歐洲日本也都時有所聞,
歐洲一樣有專長製作魔杖的各大王公貴族沒在跟你責任義務,
大家A到王宮貴族一樣當下情況都對自己不利,
申訴過程一樣曠日廢時、勞心勞力,
但絕大多數勝訴不外乎兩大要件:
1. 路權在你
2. 應注意、能注意、有反應
第二項聽起來耳熟能詳但好像哪裡不一樣?
過來人經驗分享:不要聽信說某某表單只是形式,不具有最終判決效力…等說法就不留意曾經寫了什麼,
所有交出去的白紙黑字、圖片、影片都是日後保護自己的證據,
因此從一開始就要努力證明自己有路權、守法,且時時掌握狀況、並已做出所有應該做的反應,
並且一言一行始終一致不能有出入,
一味推託都是對方的錯無助於幫自己脫身,
這裡同時也證明基本觀念有多麼重要,
不僅僅是避免上路違規被取締,
不幸被栽贓又不懂得幫自己辯護只能祝福你。
2. 原因二:肇事者是剛換完照的高齡駕駛,而且還是有多項違規、肇事紀錄的高齡駕駛
• 訪間相關議題:高齡駕駛是不是該下修? 老了就不要開車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高齡駕駛不是根因,合格的駕駛能力與交通素養才是重點
本案帶出的社會問題絕對不只是高齡駕駛問題,
種種證據都指出該名駕駛平時駕駛素養、法治觀念就相當差勁,
今天若換作是某去年剛滿18歲考上駕照的大學生,
領照當天還被翻出有違規、險釀車禍等行為,
今天的新聞標題就會變成:交通部研擬考照年齡是否上修?
18歲是不是心智年齡不足不適合開車?...之類的議題出來。
因此核心問題根本不在年齡,
訂定幾歲為高齡也只關乎換照頻率的標準而已,
真正應該探討的當今合格駕駛判定制度出了問題,
檢測項目是否足以判定合格駕駛應該有的行為與能力、以及檢測成績的有效程度…才是重點
3. 原因三:政府長期故步自封,民團群眾聲音又被漠視甚至被打壓
• 訪間相關議題:速限要訂多少? 通學區要不要設立?
• 真正該探討的問題核心:主管機關凡事只知道拿速限管理當萬靈丹用,不傾聽採納外界專業
隨科技進步資訊發達,
越來越多民眾發現原來主管機關一直在用過時的觀念管理和教育一般民眾,
從工程設計標準、法規面、本職學能、乃或是綜合統計數據指標…
保守推定落後先進國家至少40年以上,
要知道所有方法都有其邊際效益,
只想靠速限管理改善總有效益極限,
而如果申訴管道暢通,
政府也願意傾聽民意改善是好事,
但更多的是主管機關選擇關閉申訴管道,
又甚至申訴管道形同虛設,
民眾有苦難言、有冤難申,
直到那些原本就能預期和防範的事情發生,
自然民怨爆發不可收拾,
因此主管機關的怠惰、故步自封,
絕對應負最大的責任。
最後,現階段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
三點建議:
1. 無論你是行人或駕駛人,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2. 保險不用多,但該買的要買,拿的到錢比拿多少錢重要
3. 隨時自我學習新知,緊盯政府說好的改善決心
中華民國人本來就沒禮讓行人的習慣,結果因為網紅來台灣拍影片
大肆宣傳是路人地獄,於是政府急救章的就馬上規定未禮讓行人就重罰
罰沒有用呀! 只是治標不治本。
其實對於路人來說,本來就該養成不管有無來車,過馬路都該快速通過,不是因為政府規範才放心慢慢走
如此可避免自身危險問題
對於汽機車駕駛,也該注意行人安全,台灣因為地小所以開車進市區盡量放慢速度,郊區政府就不該再設什麼區間測速,科技執法,不但是擾民影響經濟發展,還剝削掉駕駛人最後卑微的駕駛樂趣,如此才能廣為大眾所接受
對於政府,不該是急救章的立法,應該先從環境改善起,開始在四邊路口設立行人通行鈕,用AI統計有多少人
次,累計被按次數再行變換燈號,在人口密集度高的都市路口設立X型斑馬線,如此一來不會影響交通效率,更可保障行人安全,行人也會養成沒按扭就不通行的習慣,而不是設立那行人庇護島阻礙通行,但又沒達到保護效果。

個人積分:2415分
文章編號:91603247
過斑馬線時即便是綠燈.也要先觀察各個方向的來車是否真的停下來.以及遠方車輛是否有異狀再移動.因為不是所有車都會依紅綠燈指示起停.搶燈闖燈或違規左右轉的駕駛大有人在.更何況是這事件中完全無視燈號的老翁? 這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不要談什麼法規規定行人路權什麼的.今天就是那麼多合法使用路權的國中生輕重傷甚至死亡.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不守法的駕駛.法規最後能還給我小孩的命嗎? 我不禁想著影片中過馬路的學生們.那怕是只有一人發現異狀.說不定就可以出聲救下全部過馬路的學生(當然那位因準備停等紅燈而遇難的母親騎士就沒辦法了...).
法規僅是規範使用方式與應負責任.但法規還不了已逝之人的性命.與其指望某些不負責任的他人遵守法規.不如教育自己保護自我的方式...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