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單比旅費貴?取消氾濫科技執法,才是解決台灣交通問題的良方

大規模取消氾濫的科技執法,才是台灣交通改革的起點

近年來,科技執法成為台灣各縣市改善交通安全的「萬能解方」——闖紅燈測速照相、違規取締系統、區間測速,幾乎無處不在。
罰單比旅費貴?取消氾濫科技執法,才是解決台灣交通問題的良方

然而,這種看似科技化、數據化的「進步手段」,在國外已有不同的聲音與反思。

美國的啟示:當科技執法變成政府違法設施

在美國,部分州份已立法大幅限制甚至禁止科技執法,理由相當直接:
  1. 缺乏執法人員在場,違反「面對面執法」原則,人民無法即時獲知違規事實,也喪失申訴公平性。
  2. 除非是少數學校周邊的安全防護區,其餘地區使用固定式或遠端自動取締,容易被視為「政府變相徵稅」。
  3. 多起案例揭露科技執法與特定企業的利益勾結,營運合約中存在抽成獎金制,導致執法誘因與安全目標脫節。
這樣的立法並非反對交通安全,而是認知到當科技執法成本過低,政府會失去改善交通工程與基礎建設的動力
罰單比旅費貴?取消氾濫科技執法,才是解決台灣交通問題的良方

台灣的現實:罰單變成國內旅遊的「隱形費用」

台灣近年來的情況,正好驗證了這個邏輯。

一趟花東之旅,原本應該是欣賞山海景色、促進地方觀光的美好體驗,卻可能在事後收到一疊罰單——金額甚至高過旅費。

對民眾而言,這不只是「交通執法」,更像是一種變項課稅
  • 旅遊前沒有人能完全掌握沿途的「陷阱路段」
  • 設計拙劣的速限與突兀的標誌,成為攝影機收割的工具
  • 最終結果是,民眾乾脆不開車遠遊,地方經濟直接受傷
這樣的氾濫現象,對改善交通秩序幫助有限,卻確實重創了觀光與民間信任
罰單比旅費貴?取消氾濫科技執法,才是解決台灣交通問題的良方



為何政府偏好科技執法?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 急性成本低:安裝一套科技執法系統,比重新規劃道路、改善交叉口設計便宜得多
  • 免人力:不需要大量警力巡邏與執勤
  • 創造稅收:罰單收入直接挹注地方財政,甚至成為部分縣市的穩定財源之一
於是,政府在面對交通工程缺陷時,選擇了最省事的解法:多裝幾台攝影機就好。

結果是,錯誤的道路設計持續存在,事故率沒有根本下降,執法卻越來越多
罰單比旅費貴?取消氾濫科技執法,才是解決台灣交通問題的良方



成本倒逼:讓政府回到改善工程的正途

國際上有研究(如美國《交通研究期刊》TRR的分析)指出:當執法成本升高,政府更傾向於一次性投資道路改善,以長期降低事故率
如果台灣立法取消大部分科技執法,僅保留必要的校園與高事故黑點,改以警力現場執法取代——
  • 執行成本將大幅提高
  • 政府就會發現,長期依賴執法並不划算
  • 最合理的做法,反而是投資在道路設計、號誌系統、視線改善與駕駛教育
換句話說,提高執法成本,才能逼政府認真從根本改善交通

結語:科技不是萬靈丹,政策才是

科技執法的本意是為了輔助,而不是取代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思維。

當它變成地方政府的財政工具,就已經背離初衷。
罰單比旅費貴?取消氾濫科技執法,才是解決台灣交通問題的良方



若台灣真心想降低事故率,應該從立法限制科技執法的使用範圍開始,迫使政府回到交通工程與設計的本質工作。

畢竟,安全的道路,不是因為攝影機多,而是因為它本來就不容易出事

這不是反對科技,而是反對懶政。當人民不再被罰單嚇阻出遊,當道路安全來自工程而非恐懼,台灣的交通才能真正走向文明與進步。
你認為科技執法真的讓道路更安全,還是只是換個方式課稅?
你的想法,也許能改變別人的觀點——留言告訴我!
延伸閱讀
1.【政府提款機解密】全台每年300億罰單背後:你的違規竟是地方財政的「甜蜜負擔」
2.【罰單地獄?】台灣交通檢舉制度掏空警察裁量權,執法公信力正崩解
3.【打燈沒打滿也要罰?】法院撤銷罰單揭露荒謬真相:當交通執法變成全民獵巫
旅館價格、景點特色、塞車時長、有沒有訂到房才是主因
有些旅館是真的很貴
有些景點是真的很無聊
有些地方是真的逢假日必塞需做功課
有些房是真的常常訂不到
奇怪這些跟罰單或是交通規劃有關連嗎?

逢假日必塞的就會看要避開哪一時段
會故意很早出門
本來是來回全塞會變成去沒塞回來塞
這就是所謂的做功課也能稱為是規劃吧?
Lexus001
空殼椰子 所以科技執法是正確的,你可以違規但是也要有心理準備收到罰單。不然就乖乖守法守規,啥事都沒,科技執法可以把它當成空氣,沒影響!
On9ccc
你會被迫違規 但是你也要自己舉證 申訴。浪費的時間你也拿不到賠償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指出,2023年交通事故40萬2926件,較前年增加2萬7082件,增幅7.2%,其中死亡3023人,較前年減少41人、減幅1.3%;受傷人數53萬9535人,增加4萬0356人,增加8.1%。 路安司副司長蔡書彬說,去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尚未扣除自殺跟他殺,扣除後可能會低於3000人。 行人死亡部分則為380人,較前年減少14人,酒駕、高齡及機車死亡人數皆下降。

2024年交通事故死亡2950人 高雄310死全台最高
2025.03.05 14:57 中時即時 蔡明亘
交通部今公布2024年交通事故數據,全年共發生39.3萬件事故,30日死亡人數2950人,受傷人數52.4萬人,與前年相比,事故降幅2.2%、死亡降幅2.4%、受傷降幅2.8%,三者皆較前年同期減少,且去年死亡人數為近3年最低,交通事故死亡年降7%目標跳票,另觀察各縣市死亡數據,高雄市310死全台最高,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雖數字不滿意,但已往好的趨勢呈現」。

2023年交通事故死亡3023人
2024年交通事故死亡2950人
增加科技執法數量,一年少死73人
但平均每天還是要死8個人
科技執法對交通秩序改善沒有幫助的話
為什麼一年可以減少9926件交通事故???
少死73人???
為什麼很多人反對科技執法???
因為違規人被罰到會痛
會痛表示對改善交通秩序有效果
不然就不用跳腳
每個科技執法路段前方都設置大型黃色告示牌
眼睛看不到超大告示牌
眼中還能看到其他車輛跟行人嗎???
科技執法公平在於每天24小時執法
不管你是檢舉魔人還是違規魔人???
只要有違規行為
一律抓出來
沒有任何挾怨報復
這才是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意義
今年一月我開車去一趟花蓮台東
車機的樂客導航王有語音提醒
手機跟車機都沒裝神盾app
一張罰單都沒收到
證明科技執法專打不長眼睛的駕駛人
良好的駕駛習慣
才是對抗罰單的最好武器
han888
不負責任猜測因為大多數死亡都是無號誌路口未停讓及違規釀禍,跟超速有關的可能比較少,由0178分享的案例大概就可以看的出來
joyce3aj
科技執法你不能看一個地區的死亡人數,你要看有科技執法的路口事故減少程度,像台中有科技執法路口事故減少六成,按這種成效,只要把易發生事故的佈滿科技執法,行車一定都乖乖的。
國旅真的是這些交通搞死嗎?

想太多了。
hch2006
是交通違規魔不敢出去玩, 害了國旅?
On9ccc
其實是有加乘效果。
henrylai21 wrote:
台灣的現實:罰單變成國內旅遊的「隱形費用」
台灣近年來的情況,正好驗證了這個邏輯。

一趟花東之旅,原本應該是欣賞山海景色、促進地方觀光的美好體驗,卻可能在事後收到一疊罰單——金額甚至高過旅費。

對民眾而言,這不只是「交通執法」,更像是一種變項課稅:
旅遊前沒有人能完全掌握沿途的「陷阱路段」
設計拙劣的速限與突兀的標誌,成為攝影機收割的工具
最終結果是,民眾乾脆不開車遠遊,地方經濟直接受傷






henrylai21 wrote:
為何政府偏好科技執法?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急性成本低:安裝一套科技執法系統,比重新規劃道路、改善交叉口設計便宜得多免人力:不需要大量警力巡邏與執勤創造稅收:罰單收入直接挹注地方財政,甚至成為部分縣市的穩定財源之一於是,政府在面對交通工程缺陷時,選擇了最省事的解法:多裝幾台攝影機就好。

結果是,錯誤的道路設計持續存在,事故率沒有根本下降,執法卻越來越多。

成本倒逼:讓政府回到改善工程的正途國際上有研究(如美國《交通研究期刊》TRR的分析)指出:當執法成本升高,政府更傾向於一次性投資道路改善,以長期降低事故率。
如果台灣立法取消大部分科技執法,僅保留必要的校園與高事故黑點,改以警力現場執法取代——
執行成本將大幅提高政府就會發現,長期依賴執法並不划算最合理的做法,反而是投資在道路設計、號誌系統、視線改善與駕駛教育換句話說,提高執法成本,才能逼政府認真從根本改善交通。
結語:科技不是萬靈丹,政策才是科技執法的本意是為了輔助,而不是取代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思維。

當它變成地方政府的財政工具,就已經背離初衷。



完全同意

地方政府財政端賴中央撥補,不能以抓違規為主要收入
那不是一個政府正常發展的樣態

====================================================================

國外是把科技應用在讓人生活更便利,中華民國是把科技拿來隨時監控人民有沒有違法

真的很棒!

別說中國監視器最多

我看中華民國每平方公里的區間測速,科技執法,測速照相機,檢舉達人的密度應該是世界第一
hch2006
地方政府額外收入, 哪個縣市會取消?
joyce3aj
不要超速就好了呀,神盾一直叫,不會很煩嗎,開車那麼多年,沒裝過神盾這東西。
要多會違規才能被開那麼多罰單?
超速?跨越雙線?闖紅燈?

要訂多便宜的旅館才能比罰單省?
現在還有這麼便宜的國內飯店?

樓主您寫了一堆我理解,不過,國旅的問題不在罰單,
而是在於CP值太低,且本島不要節假日幾乎都可以當日來回。
住外面就跟去看電影是一種體驗,而不是必要!
現在的房子動輒2000萬起跳,住外面住不起?
很多人家庭劇院也是百萬起跳,還獨立視聽室,
可以暫停800次去上廁所,但是還是會上電影院,
這是換場所約會的感覺!

開慢一點,開著汽車更要多讓讓行人跟機車,
多注意一下周邊號誌與警告標誌,罰單會少一點。
節假日尖峰就不要開車了,自找麻煩,
停車費又貴又少,還一肚子氣!
所以這禮拜我搭高鐵去高雄旅遊
不開車了






On9ccc
不開車 就多繳移動的經費
Motor123 wrote:
國旅真的是這些交通搞...(恕刪)

就像車價貴就推給關稅,現在國旅貴就推給科技執法,台灣人個個推拿高手.
在台灣唯一的開車樂趣,把8缸猛獸開成小綿羊....
fruits0800
用高鐵的票價,走臺鐵區間車的速度。
外國人應該沒人敢在台灣自駕吧,我們去日本自駕包含當地人沿途都超速很多,也沒收到半張罰單,不過台灣相機這麼多也要怪那些跑山猴子,沒這些猴子相信不會有這麼多區間測速,嚴懲跑山猴子才能杜絕區間測速氾濫
jeff200565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台灣跑山的這麼多?賽車場又少又貴自然都去山上了,沒有配套的防堵只會造成其他問題
autoskin
台灣,顆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