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I7 與AMD 推土機 只是CPU有很大的差別嗎?
小弟我膚淺以為只要速度高效能越好 核心越多 效能越強
希望有資深玩家開導一下 讓我不再迷網

如果去看AMD申請的CMT(Cluster-based Multi-Threading)相關專利原文,是一個核心內有兩個Cluster,這跟稍早學術界/業界的相關論文,稱呼是較一致的。
不過就像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到Intel手裡就變成叫做Hyperthreading,面對消費者,AMD的行銷部門直接把『Cluster』的稱呼rename升級成『核心』,至於那原先專利內定義的『核心』要叫什麼?AMD說:這個不是重點(不過一直有注意推土機消息的,應該知道原先專利內的『核心』現在叫『模組』)....
四核rename成八"核",有行銷好處,也有後座力。至於時脈越高或"核心"越多,效能越強,這當然都是不成立的,因為架構設計不同,基準不同,無從直接用時脈/核心數比較起,要以真實應用程式效能為主,專門的效能測試程式為輔。
專門的效能測試程式為輔,是因為幾十年來有太多的黑歷史......當然真實應用程式並不是沒有只針對某個指令集或某家處理器最佳化的,但至少對該應用程式的使用者來說,這是真正吃得到的牛肉;專門的效能測試程式,跑完爽玩就沒了,不能幫你遊戲順順玩、也不能轉檔時間少個半小時。
Orochi八歧大蛇,也就是FX-8120/8150最早實作代號的示意圖

a125387509taiwan wrote:
只要速度高 效能越好 核心越多 效能越強
1. 時脈高不代表效能高.
時脈高=效能高, 只有在 "同一種核心架構" 的比較下成立.
簡單的講, 就算是 Intel 自家的產品
Core 2 Duo E6300 的 1.8GHz 可以跑出的效能
要遠比 Pentium 4 3.0GHz 來得強大多了.
P4 的頻率是贏了 C2D , 可是效能大敗.
所以要讓 AMD 跟 Intel 比誰時脈高... 沒意義啊...
2. 核心多不代表效能強.
核心多=效能強, 只有在 "同時間能做不同事情時" 的情況下有效.
而且, 必須要先確保沒有發生 1. 的情況
亦即, 在同架構下, 核心越多才有越強.
簡單的講, 一個人跑 3000公尺一趟要 20分鐘,
不會因為改由四個人跑, 時間就會變成只要 5分鐘
核心多是為了能分工合作 --- 但有不少工作是必需自己獨力完成
這種情況下就算有一兆個核心也沒用, 因為只有一個核心能做
更明白的說, 如同玩遊戲, 總不會遊戲剛開進去第一關, 就已經知道第四關成功闖關了吧...
So.
CPU 的效能基本上還是要經由 "去做同樣的事情" 來比較
這樣才有辦法得知這 CPU 的效能到哪.
例如跑遊戲, 跑計算, 跑跑卡丁車, 跑路, 跑船, 跑龍套... etc (好像混了些怪東西進去?)
因此, 想要知道該 CPU 的效能...
還是請自己上網查閱吧
自行分析人家的測試報告結果比較容易.
當然也會有些網站會幫你製好表格.
如果不想上網找資料...
那就只好自己花錢買來試啦.
我相信就算是有錢人也不會這麼閒.

ycweng wrote:
沒法度嘍!畢竟是AM...(恕刪)
你這我想到一些透天厝的廣告。
只要XXX萬,入主百坪豪宅。
真的是百坪喔,一層樓含工設就34坪。
透天三樓,所以3X34=102坪。讚吧!
chiyenms wrote:
這當然是不成立的
...(恕刪)
從早上我就一直在想怎麼簡化闡述的方式。
畢竟自從AMD大玩平價X核之後就更難形容了。
老大你有什麼看法?
我本來想到的是金屬的『熱』、『電』傳導係數的差異。
比如說同樣5mm的電纜,一公尺的金纜的傳導能力不等於一公尺的銅纜。
兩條一公尺的金纜比四條一公尺的銅纜傳導的還多。
所以用的是累加的形容方法。
傳導係數就成了核心效能。公尺成了頻率。幾條就等於幾顆。
但好像這樣形容又太複雜了。而且。金跟銅的傳導係數沒差距到倍數。
所以...好亂啊。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