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9 3950X 16核心處理器749美金9月上市 Ryzen 5 3400G與Ryzen 3 3200G兩款APU 7/7開賣


skiiks wrote:
一直說AMD多晶多核會互搶RAM
同樣用多U板組成的多晶多核還不是一樣會 而且更慢

家用產品效率 效能 生產瓶頸與售價就是只能膠水
不然家用哪買得起「多U主機板」或「單晶多核(16或更多)的CPU」

多U主機板 U之間資料共享還不是一樣要去搶RAM頻寬
比起AMD膠水的L3與DRAM距離近來說 多U版只會更慢
那倒不如AMD給的方案會更好一點

一樣多核 多U板只是貴在每顆U可以設計給更多RAM容量(插槽數量)
AMD把多U板那些線路全都整合到CPU中了 不用在主機板上設置多U溝通通道的晶片
一樣都是U之間溝通線路 做在U上要比起多U板做在板子上要快

目前瓶頸就跟當初單核心的頻率上不去 往多核心發展
現在瓶頸就是單晶多核心的核心數上不去 往多晶多核心發展
多晶多核心發展最初就是用多U板 現在變成把多U板架構多晶多核心濃縮在單U上

除非製成與架構的技術再突破
不然不膠水下 單晶多核是難以堆廣到AMD目前家用使用範圍

----------------

家用說要買兩顆8核心的U約兩萬多還負擔得起
要買一塊五萬雙U板 這就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 才會一堆人去撿洋垃圾

AMD簡化省略多U板上的東西 變成單U就享有多晶多核的效能 已經很棒了
不然去買intel單晶超多核產品 只會貴到翻而已


總算有人講了

不論單晶多晶 每顆核心需要記憶體頻寬這是不可逆的鐵則
就算是INTEL的單晶結構的16C 16顆核心去搶雙通道的頻寬一樣會有瓶頸

而這次zen2的架構 把io die獨立出來做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平衡每顆核心存取DRAM的延遲,在這種架構下不會出現像2990WX這種借道存造成取延遲爆表的情形

但是io die獨立出來有個壞處 就是延遲會增加一些,那該怎麼做可以抵銷這缺陷呢?
就是加大CPU的快取,減少要從DRAM撈資料的機會

AMD的這個方案 在成本以及目前製程的瓶頸上 做了最佳的平衡
未來幾年的CPU勢必也是這種走向 多晶 膠水
畢竟 對手都已經擺出16C了 intel再不擺出16C應戰也沒臉說是最強的家用CPU了
ค้้้้้้้้้้้้้้้้้้้้้้้้้้้้้้้้้้้้้้้้้้้้้้้้้้้้้้้้้้้้้้้้้้้้้้้้้้้้้้้
ya19881217 wrote:
總算有人講了不論單...(恕刪)
另一個就是前文後來補述的一句

家用在乎搶RAM幹嘛?
又不是商用伺服器一秒幾百萬 一個毫秒也好幾萬 才會去在乎搶RAM的那點延遲」

所以在那邊強調搶RAM頻寬造成延遲 一直大感不解 不就幾微秒到幾毫秒的事
一直拖出來講 講得好像只有AMD會有搶RAM延遲 多U版就不會似的 有延遲就是輸給intel
至少也解釋一下 這延遲幾微秒有什麼作用 影響到什麼 利害關係

就我看來
真的要賺搶RAM那不到毫秒的微秒效益 商用伺服器才需要
如上「」內所說
那就去買商用的單晶超多核主機 就沒有搶RAM的延遲
不過 這是要看伺服器使用效益的

家用就算省下這延遲賺不到什麼好處 還是選AMD比較好
想想整天用下來省下搶RAM的一秒 家用主機賺到什麼?

最後intel假如也開始膠水下去 一樣會有這延遲問題 跟多U板一樣

----------

個人想法
目前AMD把以前能裝多CPU的主機板架構濃縮簡化在CPU中
再搭配一塊不是昂貴多CPU的家用主機板
以一般使用領域來說根本CP值超標
                              彈幕濃!
skiiks wrote:
另一個就是前文後來...(恕刪)

真的是CP值超標

把多晶片封裝在同一個PCB板上 線距短 通訊快
互連效率可比單純的多路主機的效率高得多

64核ROME可以說是8路平台的濃縮

而把記憶體控制器全做在一個IOdie裡面 可以解決在某些應用無法跨NUMA節點 或者效率會大降的問題
可zen2這種做法可將整顆CPU讓系統認為是同個NUMA節點 在記憶體的調度上靈活許多

這種膠水的概念 小弟認為真的非常先進

技術上沒贏 可概念 想法 卻贏了牙膏好幾年
ค้้้้้้้้้้้้้้้้้้้้้้้้้้้้้้้้้้้้้้้้้้้้้้้้้้้้้้้้้้้้้้้้้้้้้้้้้้้้้้้
ya19881217 wrote:
技術上沒贏 可概念 想法 卻贏了牙膏好幾年...(恕刪)
我是覺得沒什麼技術層面大贏
簡略說來只是參考多U板架構去做改造

只是AMD看到單晶多核將會遇到什麼瓶頸
參考早就有的多U主機板
提前將多晶多核多U的主機板架構 變成 多晶多核單U
搭配家用主機版 簡化多U板那些商務功能 以符合一般使用
加上系統軟體多核心應用成熟
以及intel自甘墮落的擠牙膏效能核心增長
給予比intel更多核心使用的選擇


技術層面還是intel強 14nm可以跟7nm打成單核小輸
intel製程沒有再提升以及沒有膠水 AMD還有一段好日子
intel製程要是提升以及膠水 AMD可能還是要以更多核心與更便宜去對抗了
不過AMD膠水已經賺進兩年領先 這效應應該會持續影響在後續裝機與升級的選擇上
                              彈幕濃!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9416/amd-ryzen-5-3600-cpu-review-published-online


上面這網站說r5 3600單核效能直逼i9 9900k 有高手可以解說一下嗎?

ya19881217 wrote:
真的是CP值超標

把多晶片封裝在同一個PCB板上 線距短 通訊快
互連效率可比單純的多路主機的效率高得多

64核ROME可以說是8路平台的濃縮

而把記憶體控制器全做在一個IOdie裡面 可以解決在某些應用無法跨NUMA節點 或者效率會大降的問題
可zen2這種做法可將整顆CPU讓系統認為是同個NUMA節點 在記憶體的調度上靈活許多

這種膠水的概念 小弟認為真的非常先進100分

技術上沒贏 可概念 想法 卻贏了牙膏好幾年

你想多了

如果都用7奈米,女朋友不是要餓死了?

所以中間那個14奈米大IO,至少可以讓女朋友不餓死

孫浩彧 wrote:
你想多了

如果都用7奈米,女朋友不是要餓死了?

所以中間那個14奈米大IO,至少可以讓女朋友不餓死

大哥 我沒提到全用7nm

講的是他膠水的思維先進 膠水要膠得好也不是那麼容易
文中並為提到任何7nm字眼

不僅能照顧老夥伴(GF) 還能用先進製程(TSMC)
這種膠水 系統能把整顆CPU當成一個NUMA結點來運用
從EPYC 32C跟EPYC2 64C的跑分來看 這種新膠水的方式效率極高 幾乎沒有效能上的損耗
ค้้้้้้้้้้้้้้้้้้้้้้้้้้้้้้้้้้้้้้้้้้้้้้้้้้้้้้้้้้้้้้้้้้้้้้้้้้้้้้้

ya19881217 wrote:
大哥 我沒提到全用7nm...(恕刪)

我也沒說你說全用7nm

yc168 wrote:
3400G跟3200G...(恕刪)


不我真心覺得著才是重點..
我比較關心Radeon RX Vega 11的內顯能力大概等同甚麼等級的顯卡
1030還是1050?

我相信相對於3400g跟3200g比起來,沒有多少人會關心價值749美元一顆的cpu....
chengmou wrote:
明年TR平台的32c 64c 價格會到6萬跟12萬了
-------------------------------------
這樣的價錢心就涼了....

Server等級或高階工作站等級,這有什麼好涼的?光使用的軟體價格恐怕就是數倍、數十倍處理器器的價格了。

一般人不需要也用不到這種等級的處理器,根本不用煩惱價格有多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