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吋大螢幕卻有 30 小時高效續航 高通 Snapdragon X 處理器筆電工作體驗

skiiks wrote:
舉例
一 原先只需1小時(x86裝置)的處理花掉2小時(ARM裝置) 維持原先30小時續航
二 高耗能處理1小時 總續航剩下26小時
前者就ARM用起來慢的原因
後者 續航不就跟X86裝置差不多 那換有相容性問題的ARM筆電幹嘛 用x86筆電就好


這舉例方式邏輯怪怪的,同樣電池模式下,X86筆電更會限制PL1/PL2功耗,維持續航力。

Arm筆電當生產力筆電用:不管修圖/剪輯/轉檔就有知名原生Arm軟體可用,何必虐待自己。

假如Arm筆電去用非原生軟體,經過轉譯使用效能就降低,但功耗還是一樣比X86筆電低,
X86筆電的電池模式限制功耗,效能大幅度降低,高效能的工作上速度也會大幅降低,
但CPU功耗限制下還是比Arm功耗高,X86筆電會更快沒電。(外媒也有測試過全重載情境)

高通Arm筆電的電池模式功耗本來就低,除非極端在電源模式特別開Performance mode,
所以通常大多數高通Arm筆電電池模式下,CPU可能只有跑15~20W,(例如:平衡模式),

Arm低功耗與X86低功耗的跑分,可查Notebookcheck有相關數據(可參考Sustain Power),

極端一點用你說的方式,以Core Ultra 9 285H & X ELITE 做剪輯4K影片的高耗能處理,
非原生Arm軟體下,X86電池模式還是因高瓦數偏高很快沒電,Arm功耗本來就不高,
所以續航力還是比X86長才對喔,另外參考285H 35W & 70W的效能差異有多大。

重點是買Windows on Arm筆電,真要拿去做生產力工作,Adobe系列也都有原生了吧,
建議用原生的就好了,因為蘋果筆電也是類似狀況,就優先都用原生軟體工作就好了。





skiiks wrote:
前者就ARM用起來慢的原因
後者 續航不就跟X86裝置差不多 那換有相容性問題的ARM筆電幹嘛 用x86筆電就好


Cinebench R23是非原生的,應該可以代表Arm筆電經過轉譯後的使用效能參考,

所以Core Ultra 7 155U電池模式下U系列PL1功耗大都15W,參考HP Envy 17 15W效能,

所以電源模式下這兩系列類比,跑高耗能工作,其實得到的感受&續航應該都差不多。

同樣最低階X & X Plus電池模式也是這個跑分,這樣有比較慢嗎?你可以實際用看看。

同理可證兩台都插電下,以非Arm原生軟體比,走高效能的155U筆電(PL1/PL2預設高的),

去做剪輯4K影片就會比X Plus更快一點了。(瓦數高,缺點風扇噪音大,溫度高,機身厚)

高通這一代像多年前AMD Ryzen 7 4800U筆電的良好感受,因為當時CPU 15W效能又好。

溫度低/噪音低/續航也長,機身都可以很輕薄,那年代也有用過相同輕薄機的應該會了解。

而AMD R7 7740U/8840U雖然效能很不錯,但瓦數也拉高到TDP 28W,真的是很可惜,

很多筆電都還設計Sustained Power (PL1) 35W,所以都相對更吵/更熱/續航更短。

希望office跑起來沒有遲滯的感覺, 以前用省電的atom處理器, 按一下滑鼠都要等
vincent700523
純粹分享我個人用X Elite+32GB版本(他牌)心得,同時開幾十個網頁(Chrome/EDGE)&Outlook&PowerPoint&Copilot,外接雙螢幕含筆電共三個螢幕,沒有延遲的感覺。
Brooks wrote:
希望office跑起來沒有遲滯的感覺, 以前用省電的atom處理器, 按一下滑鼠都要等


即使是現在I3-N305(8小核)也不是過去的atom了,也是比過去好上不少才是。

但高通低階X是8大核,也非小核,所以不太可能有過去那種atom的遲滯感受。





覺得模特兒很漂亮,請問有人知道模特兒的資訊嗎?
看起來不錯.....但比較在意跟其他軟體的相容性.....

期待勇者測試
其實對Arm筆電的生產力很疑惑,此篇文章至少能了解一點,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續航力很長。
待日後軟體相容性更高時,相信就會更多消費者接受了。
回文看福利順便看一下筆電評測
vincent700523 wrote:
這舉例方式邏輯怪怪的...(恕刪)
轉譯x86就是這兩種可能
1.處理時間增加
2.續航降低

用是上班時間8小時為限制解說
1.處理時間增加
限制能耗 維持續航
因為限制效能 導致轉譯x86的處理時間增加

總續航8小時不變 但X86軟體佔用時間長 總處理量降低 效益降低

2.續航降低
超頻執行X86軟體 使處理時間降低到同ARM軟體處理時間
把x86執行效益追平原生處理 但高耗能使續航不足8小時


我知道你會說
ARM CPU再怎超頻道最高就是那種低功率

但實際是原生處理幾乎不用最高功耗跑 功率更低 而且處理時間短
跑X86多數只能以最高功耗跑 而且時間長
狀況就是轉譯x86花費高耗能 讓時間減少 但還是追不到原生效益


前者限制功耗
原為8小時ARM處理時間
變成執行X86佔用更多時間+剩餘ARM軟體可用時間 的比例拔河

後者為了獲得等同ARM效益 高效能高耗能降低續航 不足8小時


簡單講
在ARM處理器上跑X86軟體就是 Debuff
比例越高 效益越低


 
不懂為何Debuff的話
用數字表現出來

原生處理1小時 1資料量/1時間 效益100%
X86轉譯要多出半小時 1資料量//1.5倍時間 效益66%
總續航皆為8小時
效益分別為「800% vs 528%

原生處理1小時 效益100% 續航8小時 100%x8 = 800%
X86轉譯 高耗能維持與ARM同效益100% 續航少2小時 100%x6= 600%
總續航分別為8小時與6小時
效益分別為「800% vs 600%


前者 處理同樣資料量 花費時間不同 (X86花費時間較長)
後者 花功耗達成與ARM同樣效益 續航時間不同 (X86續航較短)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