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實作融合CPU和GPU的不是AMD也不是INTEL,是XBOX360的XCGPU!

CPU和GPU一起封裝在一顆Chip應該不算融合,應該是實質上有共享部分晶片硬體資源,才像融合的感覺.

可是CPU和GPU的差異並不小.CPU的管線長度,分支預測,非循序執行能力,快取延遲,記憶體頻寬,ALU和FPU單元的規模複雜度都跟GPU有非常大的差異.一個明顯的例子是GPU的管線很難衝到一般CPU的高時脈.差勁的分支預測能力也使得GPU難以承擔CPU的工作.

不論是CPU設計遷就GPU,或是GPU設計遷就CPU,對任何一方都有效能減損.融合CPU和GPU未必有有相輔相乘的效果.

以最小的K8核心有68M的電晶體,就算有GTX480的3200M的電晶體預算,也只能有48*3 ALUs的效果,遠低於GPU的480 ALUs或512 ALUs,所以看外面看進去像融合,裡面看出去卻像虛耗電晶體,這是好的結果嗎?

有一種80%的執行需求都落在20%硬體資源的說法,對於CPU和GPU的耗電規模屢創新高,下一代半導體元件製程材料尚未明朗的當下,應該小心節制電晶體開銷才是.
slime wrote:
在 Pentium (586) 時期, Cyrix 公司就有 MediaGX 系列, 將 CPU 與 GPU 整合了
...(恕刪)

突然想到,先不考慮3D笑能部分,Intel在1999年曾搞過內建繪圖晶片、記憶體控制器(比AMD早)跟L2快取(MediaGX沒有內建L2)的Timna,現在想想,當時在Intel取消Timna上市計畫後,為何不將公司拿到那台、最後晾在一旁的Timna樣機的CPU拆下來,現在應該已經是逸品等級的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