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該擔心Ivy的頂蓋矽脂久了後會乾硬?

有可能會變硬.
1. 這需要一段時間.
2. 就算真的變硬了, 你也不知道. (要拆殼檢查嗎?)
3. 你不超頻, 我相信你不是重度使用者, 故了不起最高 60~70度.
--------------------------------------

還是選 I5-2500 吧.

您要求的是穩定.

而新品 3xxx系列 對您來說, 會有心理上的陰影.
有一種試驗叫...冷熱衝擊測試.可以模擬10年.50年之後的產品樣子.你覺的INTEL會沒做嗎??

toocck wrote:
有一種試驗叫...冷...(恕刪)

costdown的東西 應該連這也一起省了
這東西只會做在研發階段.跟COSTDOWN沒關係.真正賣給你的產品是不能進去冷熱衝擊的.又不是要賣你10年後的產品.賣你一定是全新品.有可能是INTEL每生產100顆.挑一顆出來做各種QC測試.(包含到破壞測試).但賣你的東西應該只做電子測試.你能接受你的CPU出廠前.曾經從桌上掉到地上3次嗎?還是能接受用鐵槌.木槌等工具用多少的力量槌幾下?
怎麼會有這種擔心,
難道矽脂乾了就變成熱絕緣體嗎
我認為只有在裝上當時因為需要點流動性
才不能是乾的
裝上後,散熱膏都已經填在二介面間的間隙了
乾了對散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zenkila wrote:
怎麼會有這種擔心,
難道矽脂乾了就變成熱絕緣體嗎
我認為只有在裝上當時因為需要點流動性
才不能是乾的


技術上來說, 東西乾了的話, 是可能會產生熱阻上的變化
不管原來含水的方式是混合物, 還是化合物

不過同前述, 這邊的人應該不用替 Intel 的人擔心這個
人家手上材料實驗室的資源和知識經驗, 超過這邊的任何一個單一個人


(雖然出問題的機率也不是絕對等於零, 例如某同級大廠的硬碟機瘟
- 產品上有時也會有知識以外的其他流程的問題.
不過在這之前要去證明 Intel 這次的蓋片下散熱膏用法會有問題...
大概不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真的有想到並且確定導證會有什麼問題的話, 趕快寫給 Intel. 獎金應該不少.

正解就是找sb來用
ivy效能沒差多少
在這個一堆配獨顯的時代
內顯效能提升沒多大用處

直接等下一代會是更好的選擇

x94fujo6rpg wrote:
正解就是找sb來用
ivy效能沒差多少


單論 CPU 能力是這樣沒錯

不過問題在於價格 (還有省一些電)

如果 Sandy Bridge 這一陣子出清價壓到夠低的話, 那的確買 Sandy Bridge 也是很好
反正消費者要的很簡單, 就是結果而已

但如果 Sandy Bridge 的價格沒降多少的話,
例如 Performance 只差 10%, 價格也只差 10% 的話.
那就買新的還是好些 (至少耗電再少一些)

以上假設是一般使用者不超頻使用的狀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