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AMD的Zen 2架構IPC效能僅為4年前Intel Skylake的67%?

有了Zen2 才終結掉I7 4C8T
不然我想8 9代應該還是I7 4C8T,已經從2代玩到7代了
不會有現在的I7 8C8T
也不會有不到5000元的I5 9400F 6C6T CPU
只會拿這些跑分來自嗨

要教粉粉們什麼是正常的軟體?

R15或r20之前Intel都測很爽,現在突然變冷門不準的測法,連全家筒都輸,是還能護什麼。

剩信仰
看了網頁,從頭到尾也沒看到他跑測分軟體的畫面?也沒說測試平台是什麼零組件,如何測試法?

傳說中的

就只是幾個表格,幾行文字.....信他的大頭鬼

要黑也不黑專業一點,好歹也P個圖,這種程度,比小學生還不如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1710313

以防有人搞不清楚:這是微基準測試的一個極小樣本。當對諸如此類性能的非常簡單的任務進行基準測試時,架構之間的差異往往很大。

例如,指令在執行時被分配給少數端口之一,某些指令只能分配給某些端口,具體哪些指令分配哪些端口依架構而不同。如果內部循環僅使用幾個不同的指令,那麼一種架構可能會很不幸,因為大多數指令都需要相同的端口,因此總體上可以執行較少的指令。

對於真正的基準測試,請使用許多不同的複雜工作。這並不完美,但這是我們比較不同處理器的最佳方法。

確實。早在1999年,在測量ROR / ROL指令性能的微基準測試中,AMD K7的速度是Intel 的整整三倍,因為這些循環指令的每時鐘吞吐量正好是Intel的三倍。顯然,這並不意味著AMD比英特爾快3倍。

像博客文章作者一樣,隨機選擇1或2個微基準測試對於對所有實際工作負載的整體性能進行分類沒有用。如果他選擇了其他測試代碼,那麼他們顯示AMD的速度可能是英特爾的兩倍。
我猜是CPU Mark 99跟SuperPI這兩個骨灰及軟體輸到67%脫褲我答對了嗎?




forumstartw wrote:
今天早上看到的新聞不(恕刪)
Jamesyang1997 wrote:
只會拿這些跑分來自嗨(恕刪)


在跑分軟體上贏了:你看你們就是爛。
在跑分軟體上輸了:你們只是跑分好看而已。

在實際應用上贏了:你看你們就是爛。
在實際應用上輸了:你們的工作一點都不實際。

本家出漏洞:不影響實際使用。
對家出漏洞:你看你們就是爛。

本家賣的貴:我們强大到這麽貴也有人買。
對家賣的貴:黑心奸商趁消費者之危。

本家降價:業界良心公司。
對家降價:賣不出去只好打折求售啦。

本家賣得好:你看你們就是爛。
對家賣的好:才不屑跟你們比DIY市場。

OEM用本家:你看你們就是爛。
OEM用對家:我……我找不到呢?
小笨賢 wrote:
https://lemire...(恕刪)


=====================
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只能使用最新的AMD處理器(Zen 2),但是在這短時間內,我通常發現它每個週期的指令數量甚至比舊的Intel處理器要少。

讓我們考慮一下一個軟件,它每個週期具有大量指令,即快速JSON解析器simdjson。我在Linux下使用GNU GCC 8,我使用基準命令行parse處理一個名為twitter.json的測試文件。我記錄了在處理的兩個階段中每個週期的指令數(由CPU計數器測量)。這兩個階段共同有效地解析了JSON文檔。這是一個繁重的基準測試:錯誤預測的分支和高速緩存未命中的數量很少。Skylake處理器的頻率最高。我使用AMD Rome(服務器)處理器。

我發現AMD比英特爾落後約10%到15%。
===========================

SERVER 需要 大量轉換 JSON 字串 跟 AES256 + RSA 4096 ... 人家可是 有憑有據的!!

這個還不是 多工+繁重運算...Rome 跑分 單一渲染 好看而已!!

=========================================================================

關於這位魁北克大學教授的文章, Intel 與 AMD 兩個 CISC (複雜指令集) x86 架構的 CPU, 為何 AMD CPU 使用的新指令集會比 Intel 的指令集要少!!

對於 CISC(相對於 ARM RISC) 架構, 每一個 CPU 指令都由微碼 (Micro-Code) 所構成, 只是每一個 CPU 指令需要多少個微碼去執行而已!! 其實換句話說, 每一個相同 CPU 指令 (如 Memory Copy), Intel 需要 100 個指令, AMD 只需 70 個!! 然而我們在計算 CPU 效能時, 通常不是用微碼數量來計算與比較, 而是比較其指令完成時間, 耗用資源, 還有數值正確與否!!

意思是說, 一個 bitset operation, Intel 需要 2.1 個指令, AMD 只需 1.4 個指令來完成!! 各自指令集包含不同微碼, 而微碼有因為 Compiler 是否針對 CPU 進行優化而不同!!
然而由此可知, AMD 的 CPU 確實是經過優化, 可以在相同的 Compiler 用比較少的指令集去完成一個 動作!!
比較少的指令意味可以用比較少的CPU 資源與時間, 也是 AMD架構優於 Intel 的特性之一!!

通常去評估 CPU 的 benchmark, 是以單位時間內可執行的 cpu 指令數, 或是執行某項高複雜度的標準工作(如3D Rendering) 所需時間與耗用資源來去做評估! 這種以執行某項工作只算幾個執行指令的方式, 真的是失之考慮!!


所以要正確解讀人家的文章, 才是正解!!
RK2K0602 wrote:
==========(恕刪)


樓主就是專業intel推廣者,講這麼多他也未必有這個背景去了解。mobile01姓葉特別多,並不太意外
小笨賢 wrote:
在巴哈看到這篇...(恕刪)


您標題有誤導讀者的可能,麻煩請修正標題。

原文作者已聲明文章與效能無關,而且結論來自他自己在乎的軟體(表示不是全面性客觀對比)。




加註,我個人對CPU廠商無偏好。只是希望傳播新聞或知識時力求翔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