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望到絕望!AMDZen4也在擠牙膏?英特爾都笑了

簡單說就是前面有著製程大躍進而效能有顯著的提升,

但後面7nm到5+6nm這個躍進幅度就很有限了

大概就這麼回事吧

要說失望倒也不至於,這狀況不該是合於情理之中嗎?
期望值也是要有根有據去推算的......

然而不可諱言的,
眼下可能有面臨著一個不算短的核心數量與單核效能的停滯期......
(也就是上面有人說的大家一起擠牙膏......)

可能就看能不能有既便宜又夠用的低階產品了吧?
eclair_lave
時脈極限本來就跟指令管線深度有密切關係,不然Prescott(31階)跟被砍掉的Tejas(40階+)這類超長管線設計求的是啥?他們就是為了追求高時脈而往超深管線設計靠攏的,只是太偏激的結果副作用也大
eclair_lave
要講高時脈的話IBM 在2012就有最大5.5GHz 的 zEC12了,這咚咚也是32nm製程,製程差距對它造成的影響是在尺寸跟功耗表現上(zEC12最大功耗為300w)
pc8801 wrote:
簡單說就是前面有著製程大躍進而效能有顯著的提升,

但後面7nm到5+6nm這個躍進幅度就很有限了

大概就這麼回事吧

要說失望倒也不至於,這狀況不該是合於情理之中嗎?
期望值也是要有根有據去推算的......

然而不可諱言的,
眼下可能有面臨著一個不算短的核心數量與單核效能的停滯期......
(也就是上面有人說的大家一起擠牙膏......)

非常認同,除非換下一個新架構思路吧.

intel因為10nm難產所以一直祖傳打磨14nm+++++,這次13代差不多也能看到架構上限了.
amd到zen4應該也是把這個架構的潛力榨得差不多了.
大升級後才只多15%,看來今年又準備被I家按在地上磨擦

換架構又換製程售價一定不香,今年裝機應該還是坐12望13
ya19881217
如果13代真如所言有8大16小 那AMD肯定被按在地上磨擦無懸念...之前謠傳的ZEN4 24C沒望了。
eclair_lave
AMD的Genoa示意圖(透視)出來時已知是12CCD/96C,跟AM5 CPU樣品出來時就差不多看得出只放得下2CCD,在桌面跟伺服CCD是共用的前提下那個24C的傳言本來可信度就很低
我看Zen4的提升似乎不如預期
所以準備從A家跳巢到I家了
等I家13帶出來就該A家說拜拜
人有夢想而偉大 換車嘍~~~
不雨
單核只要沒贏很多多核被跟上差距不是很大.....AMD就沒競爭力最主要還是定價格!
pc8801
換換病是有的換就行
真的...消失的">"


而且這"大於15%"的單線呈效能增長,
也沒說是遊戲或是哪個跑分...
你猜我猜都是猜,還是等正式發佈再說。

=============

IPC增長固然重要也是性能指標,
但也非代表CPU全部,
5800X3D IPC沒增長,遊戲也照戰平12900K,也賣的不錯。
11900K當初Intel大畫19%IPC遠超Zen3
IPC提升19%,Intel首度展示Core i9-11900K
但實際跑起來跟使一樣...近年Intel最短命處理器,

所以...真得等實際產品上市再來看消費者接受度...

Newman.Chen wrote:
話說那些"A粉"去哪了


輝煌的90>>>68
您應該問:話說那些"I粉"去哪了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loki6865
那就看到時候這大於是大到哪裡了...
pc8801
你這個說的根本是針對換換病吧?換換病只要有的換就是王道.
換腳位的第一批重點,不是效能提升,而是支援ddr5,
依照i家12代的經驗,初代支援dd5的問題會很多,
所以a家應該是把技術放在「內顯」上,多核效能強,加上解碼能力的提升,
對cpu在「商業應用」的支援有大幅的提升,
以前i家最鐵的就是企業用戶,現在這些人有選擇的機會,i家不再是唯一選項。

話說,遊戲直播賺錢的,在乎的應該是多核效能的提升,不是ipc或單核性能的進步。

買電腦的人不是全部玩遊戲,拿來當生財工具的比玩遊戲的人還多.....
~感恩、感恩、再感恩~
terbinafine
5600G/5700G都不能硬解AV1了,AMD真的有些用力用不對地方。
thron
5系列apu本來就還是vega,不支援正常.要支援得等到RNDA內顯了
我們回頭看看以前ZEN3發佈時AMD的IPC算法


當年AMD的這些測試裡,提升從9~39%都有,而ZEN3相對ZEN2的帳面時脈規格提升極少,以同核心數的3700X/5800X看,兩者的帳面最大TB時脈都設定在4.7GHz
其他就算5900x/5950x也只標在4.8/4.9GHz,同時在不同負載時會有不同的時脈降幅設定,這可能也是當年AMD挑IPC做性能提升報告項目的主要原因(因為時脈進步不明顯,不如只以IPC做報告主軸)



這裡可以看到5800x帳面全核TB時脈3.8GHz,實際可以跑到4.4GHz,16C的5950X則只標到3.4,實際跑在大概3.775GHz

如果之前AMD說遊戲運作裡的16C全核5.2~5.5GHz也能套在其他大部分應用上時,或許比ZEN3時期最多有可能拿到約3成左右得全核時脈提升紅利(以ZEN3/4 16C的全核TB時脈3.775/5.2GHz(暫假定)計

若ZEN4沒有因為設計上受到啥奇怪的分支預測錯誤懲罰造成IPC倒退嚕,單項或綜合性能提升幅度應該不會小於上次ZEN3之於ZEN2(雖然沒跟時脈同比例提升的應用也不是沒有...)

總之上面打這堆也都是廢話,重點單憑現在放出的R23再加一個Blender Timelapse還是霧裡看花,其實AMD這次在簡報上就真的有講跟沒講差不多

在沒有官方正式產品發佈稿與各方詳測前,光憑這兩項誰知道其他應用的提升有多少啦
ya19881217
多的電晶體空間塞個大部分用戶用不到的avx512 還有l2快取空間翻倍(遊戲或許會嚇嚇叫?) ipc成長很小
eclair_lave
AVX512主要是放給HPC用的,消費級共用CCD順便沾到邊而已,至於塞快取是很正常的事,越是飆時脈,就越怕快取裏沒有想要的資料得往下一級去抓的損失
連個影都看不見,
還能掰一堆故事,
為何不先吧ptt備份起來,
等東西上市再拿出來鞭?
記得intel也要如法泡製這樣才公平阿!


--------分隔線---------

強制ddr5,
這點小弟不能接受,
畢竟手上四組ddr4....
想了想,
畢竟手上5800x永遠都只使用5%,
連3500x都用不滿的我,
也因手癢才換5800x
應該沒升級需求了吧!
不雨
永遠5%組5800X意義在哪?觀賞用?
ya19881217
牙膏在01被鞭得還不嗎? 偶爾換個Amd一下。之前的zen3沒人說擠牙膏 但zen4孤狗搜尋為何一堆說擠牙膏?真的是空穴來風?
hwr wrote:


強制ddr5,
這點小弟不能接受,
畢竟手上四組ddr4....
想了想,
畢竟手上5800x永遠都只使用5%,
連3500x都用不滿的我,
也因手癢才換5800x
應該沒升級需求了吧

應該是新舊製程同時存在的狀況吧.高階7X系列,中低階5系列這樣.

等到7系列上市,我也要找機會收5600G做最後一次升級
ya19881217 wrote:
同為zen架構 還會去改管線深度去衝時脈?


指令集不同,整體管線深度就有可能改變。這次加了AvX-512 指令集,管線深度增加也不是不可能的。

IPC 跟時脈,跟Cache 都沒有關係。
同一顆CPU 超頻20%,IPC 增長還是為0
成熟指令集的架構下,IPC 要增長是非常困難的,一般都是靠更多的線路(堆晶體數)。這次加了Avx512,晶圓面積更加緊缺,指令集又更多,IPC 沒有增長也很正常。
但是cpu的效能不是只看IPC增長。以前不支援Avx 指令,如果要搬運16個byte的資料,你要靠軟體翻譯,可能一個指令變成16個,每個指令就算是2個clock(ipc=0.5),總共8個clock才能完成。現在有Avx 512,你可以不用翻譯直接完成,但是這時候,就算管線深度變長成4個clock(IPC=0.25), 總花費時間也才4個clock。
所以IPC 的意義,重要嗎?

要比IPC,RISC 架構的IPC 看起來都很強,但是效能真的有比較強嗎?
ya19881217
有時脈5g的m1x處理器嗎? X86有指令集的加成 拿risc比實在牛頭不對馬嘴。 牙膏ipc擠十年被噴的要死 amd明明ipc擠牙膏 噴一下就一堆理由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