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淺談 AMD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及 Curve Optimizer

Aterom wrote:
我朋友組 5600X(恕刪)

贊成

PBO2 的 Curve Optimizer,其實很難調整到最佳值。 不知道未來 Ryzen Master 要怎麼測試到最佳值?
如果電壓 Margin 小,主機板廠也需要對 VRM 的暫態響應做最佳化。或者是需要有 OS 的調度協助?
usoshrike wrote:
贊成PBO2 的 C...(恕刪)


雖然 AMD Ryzen 倍受大家喜愛,我自己也在用,但單純比較 PBO2 與 Intel 的 Turbo Boost Max 還是有差距的,至少Intel 提供的 TB 還是比較實用及穩定,PBO2 的曲線優化還要使用者自己去找數值?這也太拉垮,一直吹這功能吹上天了
PBO2最麻煩的地方是輕負載隨機重啟
這利用P95或是燒機軟體是無法測試穩定的
因為PBO的機制就是溫度只要提昇就是降頻
在跑這類軟體本身就會降壓降頻的狀況下,完全看不出PBO2的穩定
所以很多人跑P95沒事,看個網頁就出事

並且這代還有超麻煩的FCLK
因為FCLK隨著CPU時脈越高越容易黑屏重啟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FCLK設2000以上(我個人是2100)
定頻3.7時隨便上 , 但是到4.7光防掉壓和SOC以及VDDG就有你抓的
然後換成PBO2這種浮動時脈,單核破5G全核破4.7
弄到最後你會發現黑頻根本無法判定是FCLK造成的還是PBO2造成的
尤其一些測試穩定性軟體像R20或23這種對SOC和VDDG電壓比較敏感的
你會弄的一個想死

總之PBO2目前來講最好別碰,真的想碰全核-15以內就好
上週六終於買到5900X,
這兩天也玩了一下PBO2...
因為玩之前有先看遍YT做功課,
所以沒那麼大的失望度...

其實PBO2公佈時,
有說明每負一個數值代表降電壓3mv
某個非測廠玩家講解他一開始有注意到,
所以試測出比較穩定數值5900X約在-13以下,
5950X在-10以下...

個人5900X+技嘉X570I+RAM 3200
(BIOS F33a AGESA ComboV2 1.2.0.0)
EDC選項>Motherboard
Curve Optimizer數值-13

非平均負載測試...
8個核心分給VEGAS轉檔,再開遊戲,
後面哩哩拉拉看Netflix、YT、FB等
兩天到目前沒黑頻或當機過,
當然後續還會繼續...
打算連續開著幾天不關機看它會不會黑掉,
這邊先回報給有玩的版友參考。
loki6865 wrote:
上週六終於買到5900X...(恕刪)


如果廠商能把推薦且能通用的數值列入 BIOS 設定選項內,而這些數值是經過廠商測試能夠穩定運行的,這對於一般新手或大眾使用者相對簡單,如果想要自訂的玩家在自己修改,會看 YT 的玩家通常都是有基本知識或對電腦有略知一二的玩家吧~~~ 真的要普羅大眾的話~~可以直接給個能通過的數值這樣 PBO2 才更有實用性~~~
過了四年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CO 到現在還是一樣需要長期測試穩定性,不建議一般人調整

小弟原本CO調 -30,跑CINE2024/3DMARK/GTA5/FH5/RDR2,能開OPTI FSR4外掛的都開,顯示卡9070
全部都能通過,測試一整天也不會閃退

但碰到2077,這個設定值1小時內一定閃退,CO一路調到 -5 才勉強穩定,目前還在測試穩定度
但效能提升就非常有限,只比原始PBO高了大概2% 的性能而已,卻搞了超久 XD
最近也在用amd bios ,認真的學習一下現在這個超複雜的BIOS設定。
碰上了一些問題
主機板是 ASRock B850i itx ,PBO設定上,主頁的可以簡易設定 Tmax + -30mV ,但這會強制覆蓋內部的AMD超頻功能。
外面需先設定 auto ,再進去設定AMD CBS或超頻設定。 這樣才會生效。
本身沒有ECO選項,所以進去PBO進階設定後,最外面有設定auto ,他才會給預設的 CPU ppt tdc edc 數值,這樣才能精準控制功率牆。
另外也觀察到,在低負荷工作下可以達到最高頻率,頂到功率或溫度都會降頻。
我覺得PBO的邏輯是,一開始最先給你最大的功率與熱值,頂到在下降。以前CPU的邏輯是達到閥值才往上升。
所以目前感覺起來,ryzen CPU都溫度都衝高很快,瞬間得分都會很高。不過平常都是中低負荷,應壓在低溫低頻下來跑,我覺得比較合理。細水長流才能久久,一開始就噴射不好。

我的系統有散熱限制,但對他 降壓降頻,整體溫度並沒有比開PBO來得低。
電壓曲線也不建議開來降壓,燒機都超穩定。初始都穩定,後期可能因為積熱,系統電壓開始偏,就容易在0負荷或低負荷下藍屏當機。
特別是影片看一半、上網、解碼出錯、記憶體管理問題、掉驅動、程式關掉降下去休息的瞬間當機、玩過遊戲後就容易當機。CO我現在全部關掉,降壓好像也感覺不出有降很多溫度。直接打上功率牆就好,讓PBO自己去分配,反正效能都過剩。
我覺得無腦使用就好,去管PBO好像有點多餘。
散熱強就功率開上去,散熱不足就鎖溫度或功率...
Aterom wrote:
雖然 AMD Ryzen 倍受大家喜愛,我自己也在用,但單純比較 PBO2 與 Intel 的 Turbo Boost Max 還是有差距的,至少Intel 提供的 TB 還是比較實用及穩定,PBO2 的曲線優化還要使用者自己去找數值?這也太拉垮,一直吹這功能吹上天了


我比較省工,也沒有想太多。
5900X Eco Mode 設定沒用,就自己設一設手動 Precision Boost 值的功率與電流上限。

反正我的使用模式也沒在最佳化,大部份是上網這種接近空載的輕載。
很少有連續長時間重載。一般幾個月才會一批。其他最多就是當天 1~5 小時內斷續性的。
但平常主要的困擾是:Idle 或輕載時的耗電太多(與核心數成正比),
設功率或電流上限等對這部份沒什麼幫助,要的是降低輕載模式下的耗電。
Intel 的大小核架構應該在這種狀況會比較有用(理論上,限於輕載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