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再次討論純8個大核的alderlake的效能

三山直文 wrote:
今年的computex(恕刪)

這個小丑整天帶風向
每天黑 我講的就是這個人.
之前還在那邊講11900k是浪費沙子
其實他到底想要intel怎樣?
好像intel做什麽都不對
intel把1165g7,1185g7 翻新成1195g7也不行了?

現在11代的產品就這些,不是桌面的rocketlake就是筆電tigerlake
能做的就只有翻新, 進一步完善產品綫.
但這個小丑還是能找到點來黑.
intel又沒有說要延遲alderlake.(不但沒延期,還提早了)又不是7nm延期
去年amd推出那個真心黑的3800xt時他怎麽不黑?
地圖上的流浪者
奇怪了,你好像很激動呢,要不要去水桶裡涼快一下?
Waste of Money: NVIDIA RTX 3080 Ti Review & Benchmark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kk-_0jrPU&t=889s
此人真他娘惡心
黑intel 黑nvidia.,對於amd就特別寬容 這人就是amd的dog.還裝中立
6900xt價格臭 性能差 .他給的標題卻特別寬容
----------------------------------
3080ti并沒有waste of money
性能和預期的一樣,價格也介於3080和3090之間 性價比也就那樣.沒有驚喜,也沒有黑點
完全在預期之中
如果3080ti是waste of money的話,那麽現在的顯卡都是waste of money
而這一切,不是3080ti的錯,是挖礦
用這種標題就是嘩衆取寵帶風向
最近youtube上某知名(IN黑)又在youtube上对intel翻新的新品cpu酸言酸語 這次遭殃的是intel的tigerlake-u的refresh 版 1195g7
本來我對這顆4核u的翻新也沒什麽期待.畢竟8核都推出,4核的tigerlake-u去年已經討論了很多
但還是在geekbench查了一下它的表現

本來我以爲他是1185g7和1165g7的翻新版,頻率也就那樣,玩不出什麽新把戲
在geekbench上查了一下後發現性能相比1165g7和1185g7提升還真不少.算是有點驚喜
喜的不是這顆1195g7本身,而是發現intel現在的10nm相比起去年10月左右又更加成熟和效率更高
1185g7的分數大概是1580/5600,理想狀態下. 而1195g7留出的三個分數都達到1670/6000左右,
單核多核提升幅度都達到5-10%,同樣架構,同樣製程(成熟度不同),同樣功耗下,竟然能拉出這麽多的提升
看來intel的10nm製程的能效爬升還真的很快(剛開始量產到已經很成熟能效上是有不小差距的)
這個refresh版被黑了.
-------------------------------------------
而這楊的refresh


卻是好棒棒 重點是refresh比原版功耗還增加了10%,換來這樣的性能提升?
游戏脑力 wrote:
這個小丑整天帶風向
每天黑 我講的就是這個人.
之前還在那邊講11900k是浪費沙子

但這個小丑還是能找到點來黑.

去年amd推出那個真心黑的3800xt時他怎麽不黑?


游戏脑力 wrote:
此人真他娘惡心
黑intel 黑nvidia.,對於amd就特別寬容 這人就是amd的dog.還裝中立


游戏脑力 wrote:
而這楊的refresh
卻是好棒棒 重點是refresh比原版功耗還增加了10%,換來這樣的性能提升?




你再説一遍。




https://www.eet-china.com/mp/a56097.html
-------------------------
Intel将在年底发布Alder Lake 12代酷睿,堪称近年来最重磅的一代产品,桌面第一次10nm工艺和大小核架构,首次支持DDR5、PCIe 5.0,新的LGA1700封装接口、600系列主板。
其中,大小核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但也面临不少争议,尤其是调度效率问题。
曝料大神Moore's Law is Dead今天曝光了12代酷睿的众多细节,包括设计理念、规格参数、产品布局、发布进度等等。
他首先强调,Alder Lake采用大小核设计,只是Intel未来架构设计一个新的起步阶段,今后所有的Lake系列产品都会是混合架构,而且不仅仅是有不同的CPU核心,更会通过各种封装技术,集成不同IP模块,扩展性能和功能。
因此,如果你现在就认为x86大小核是失败的,等于直接否定了Intel未来多年的愿景,就算初期确实这方面的问题,Intel也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同时尽全力快速优化。
Lakefield大家应该还记得,这个采用3D Foveros封装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只是Intel混合架构的一个试验品,也是给微软做好准备,迎接Alder Lake。
而在今年秋天,微软会发布一个特殊版本的Windows,集成深度调度更新(Deep Scheduling Upgrades),自然是给Alder Lake来铺路。
再说产品,Intel已经告知合作伙伴,Alder Lake的性能会翻一番,对比现在的11代多线程性能会提升一倍,而且功耗持平甚至更低,这既是大小核的威力。
Goden Cove大核心的单核性能将比Tiger Lake提升达20%Gracemont小核心则可以视为Skylake核心的低频版,同时更新指令集、去掉多线程。

内存同时支持DDR4、DDR5,方便过渡,PCIe 5.0支持则很奇怪仅限PCIe插槽显卡,而不能用于M.2 SSD。
产品线方面,Alder Lake非常丰富,已知有:
S1系列:面向桌面和部分移动市场,最多8大8小共16核心。
S2系列:面向桌面,最多6大核。
P1系列:面向移动,最多6大8小共14核心,也就是现在的H系列。
P2系列:面向移动,最多2大8小共10核心,也就是现在的U系列。
M系列:面向超低功耗移动,最多2大8小共10核心。
HX系列:面向顶级移动,最多8大8小16核心。
再看发布进程,分为五部走,时间跨度差不多半年之久。

S1系列:
10月25日解禁,也是今年唯一的一批,至少是唯一批量上市的。
仅限K系列解锁版,包括i9 K 8+8核心、i7 K 8+4核心、i5 K 6+4核心,集成Xe架构、32个单元的UHD核芯显卡,热设计功耗125W。


S1/S2系列:
2022年第一季度发布。包括S1 i9/i7系列非K版本,以及S2 i5系列非K版本(6+0核心)、i3系列(4+0核心)。

P系列:
CES 2022大展上发布
又分为P1 H系列高性能版(大部分6+8核心)、P2 U系列低功耗版(大部分2+8核心),热设计功耗12-45W。
核显最多96单元,命名锐炬Xe系列,支持DDR5、PCIe 5.0。

M系列:
CES 2022之后发布。
热设计功耗7-12W,也就是现在酷睿M、酷睿Y系列的档次,2+8核心,封装尺寸更小,仅支持PCIe 4.0、LPDDR4X、LPDDR5,但仍有96单元核显(永远这么看重核显)。

HX系列:
2022年第二季度发布。
定位高端游戏本,在一个小型BGA封装内整合桌面级CPU、芯片组,8+8核心,热设计功耗45-65W。

---------------------------------------------------------------------------
深黑字部分是我比較關注的.逐一拿出來講
Alder Lake的性能会翻一番,对比现在的11代多线程性能会提升一倍,而且功耗持平甚至更低,这既是大小核的威力。
Goden Cove大核心的单核性能将比Tiger Lake提升达20%Gracemont小核心则可以视为Skylake核心的低频版,同时更新指令集、去掉多线程。
如果說只有一個人講,不知哪來的謠言可以姑且當作空穴來風.但很多文章都這樣寫,很多分析都逐漸推論出這樣的性能時 就不是空穴來風了.
而抛開成見,認真推算一下其實也蠻合理.
我也多次在這裏推算過了.150w到200w左右的goldencove 8核比rocketlake 強20%根本非難事,腦袋稍微正常的想一想都知道這很合理,製程紅利擺在那邊.而事實上他的前身tigerlake 其實就已經差不多做到,只是受限于ipc不夠 頻率又很難上5ghz而已.
小核心

這圖很重要.很值得參考,小核在57%之前能耗比大核好.而此時小核的功耗只達到大核100%時功耗的30%
假設大核為180w,那麽小核心工號大約為50w 加起來230w,介於現在11700k和11900k之間.
而小核為大核的55%好了
那麽大核120% +小核66% 就是186% 雖然沒有達到官方標稱的2x 但也差不遠了
整個大小核8大8小的合理多核性能推斷大致上就是這樣.根本算不上什麽吹牛.
而這個多核性能也小超5950x一點大概5-10%
但某些人卻說相比rocketlake 只提升10%
某些人一直在那裏說zen4?但zen4的對手不是alderlake, 是raptor lake.至於這兩者結果怎樣,那是更遙遠的事了.
*在這裏小核是沒有什麽能效優勢的.動腦想一下就明白了,小核在桌面性能肯定推向極緻 非常接近拐點的地方.到哪裏相比大核也就失去了能效優勢

P2系列:面向移动,最多2大8小共10核心,也就是现在的U系列。
也就是tigerlake-u的繼承者.這個有意思,大核心數目變少了,用大量小核心來替代
這裏小核心的低頻能效比能發揮的極緻
假設最多28w,那麽全核頻率必然被限制在低頻區間,這時候小核心的能效優勢就能發揮作用了.
更上面的情況又相反,因爲受限于最大功耗28w,假設小核分配到的功耗為16w,那麽8個小核性能肯定低於大核高平時的50%以下,所以在這個範圍以下的小核相比大核是有很大的能效優勢的.
而intel最多給到8個小核,卻只有2個大核.小核的比例是大核的4倍.其目的很明顯 就是要盡可能發揮小核低頻時的能效優勢.比如兩個大核全核3.6到3.8;8個小核全核2.5ghz
大核ipc比skylake強50% 可得5.5ghzx2 8個小核跟skylake ipc差不多 2.5ghzx8
這樣的多核效能就相當於skyelake 8個大核全核3.9ghz.gb5分數大概會落在8000分左右 ..單核最高頻率為可能是4.2-4.7ghz,加上ipc單核分數可能落在1700-2000左右
其實這樣的設計整個思路就很類似蘋果的M1,蘋果M1也是這樣子搞的

S1系列:
10月25日解禁,也是今年唯一的一批,至少是唯一批量上市的。
仅限K系列解锁版,包括i9 K 8+8核心、i7 K 8+4核心、i5 K 6+4核心,集成Xe架构、32个单元的UHD核芯显卡,热设计功耗125W。

看到這裏,那些等intel桌面10nm的玩家可以感到欣慰了.
intel終於重視桌面玩家一回.把alderlake桌面最强那顆最先端出來.
如果真的是10月25日解禁.那麽11月就可以用上桌面alderlake 離現在也不遠了/時間過的真快
明年则是Raptor Lake 13代酷睿,它会和12代一样继续使用10nm制造工艺、大小核混合架构、LGA1700封装接口,支持DDR5内存、PCIe 5.0通道。


硬件曝料大神Moore's Law is Dead今天同时给出了Raptor Lake的一些猛料,以及之后Intel的长远规划,令人激动。


Raptor Lake 13代酷睿将在2022年年底假期正式发布,正好届时AMD Zen4架构的锐龙7000系列也会登场,正面竞争。


大核心架构为Raptor Cove(RPC),可以看做12代酷睿所用Golden Cove架构的增强版,会在IPC同频性能、频率、能耗比方面继续提升,最多还是8个。


小核心架构继续采用Gracemont,但最多翻番到16个,主要是用来强化多线程性能。


12代酷睿会搭配新的600系列芯片组,13代则会升级到700系列,主要升级输入输出,并支持更高频率的DDR5内存,至少能达到5600MHz。


当然,鉴于都是同样的接口,彼此互相兼容理论上是没啥问题的,只要Intel不习惯性地在供电方面设置障碍。


而且这一次,LGA1700接口将会持续多代,看起来不仅后续的Raptor Lake 13代酷睿会继续用,再往后的Meteor Lake乃至是Lunar Lake也都有希望。


根据此前消息,13代酷睿在桌面上会改进缓存,提升游戏性能,引入新的vPro博锐特性,在笔记本上会首次支持LPDDR5X内存,并有新的DLVR供电机制。



再往后的Meteor Lake 14代酷睿、Lunar Lake 15代酷睿都没有任何具体信息,但是按照Moore's Laws is Dead的说法,Raptor Lake和下一代服务器至强Sapphire Rapids之后的东西,将会是非常疯狂的(insane)。


2022年之后,无论是消费级还是服务器,Intel的架构都会无比强大(expeonentially strong),面对Zen5乃至是Zen6的竞争都绝对值得期待——这个PPT有点太远了……


有趣的是,Moore's Laws is Dead还提到,苹果的威胁其实比AMD更大,Mac Pro的处理器未来将会拥有32个大核心、8个小核心。


然后,NVIDIA黄仁勋曾给Intel CEO基辛格打招呼,说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会考虑使用Intel代工……

其實也不是不可能.intel的10nm已經基本成熟.其性能比三星的8nm強多了.
而intel 10nm的產能過去1-2年迅速飆升,如果有需求,他們當然願意繼續擴大產能來降低成本
而intel要擴大產能比臺積電容易多了.
臺積電受限于台灣整體環境擴產難度很大.搬到其他國家成本又要上漲.
而10nm esf 也會强於臺積電的7nm
鑒於臺積電更高納米比如5nm供不應求的情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解決
而如果nvidia願意找intel代工 價錢不會太貴 也不是不可能
intel 10nm的成本真的沒有很多人認爲的那麽高.從tigerlake-h筆電11800h供貨給oem廠商的定價來看就證明了這一點.其價格跟amd 的5800h幾乎相同
游戏脑力 wrote:
硬件曝料大神Moore's Law is Dead今天同时给出了Raptor Lake的一些猛料


這張嘴啊……

我在第三頁提到Moore's Law is Dead的爆料,你説什麽,你再説一遍?現在又當撿個寳。



3800XT出來時Gamers Nexus怎麽説的?拖了四天了,你以爲這事就這麽過去了是嗎?你對Gamers Nexus進行與事實完全相反的指責,而這本是兩秒鐘搜尋就能馬上找到的事,你能連續有頭有尾有氣魄地噴三篇,然後看到風向不對就靜靜等它慢慢流走。

游戏脑力 wrote:
那麽大核120% +小核66% 就是186% 雖然沒有達到官方標稱的2x 但也差不遠了


你算了半天來把2x算得合理,顯然你比爆料大神本神還懂。Moore's Law is Dead本人對Alder Lake的性能和定位,AMD的應對又是怎麽説的,你有過半點瞭解嗎?你還是不要瞭解了,你一瞭解,爆料大神就又變成不知道哪裏的路人甲了。



你對CPU的研究正如你對Youtuber的研究一樣精到,七竅已通六竅。反正話都給你説完了,到時候小輸也是你對,打平也是你對,省電也是你對,費電小勝也是你對,省電小勝也是你對,費電大勝還是你對,我就提前恭喜你繼承你們光榮傳統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就是了。
地圖上的流浪者
反駁不了就轉移風向,真阿Q
okay now let's summarize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of alder lake before we get into the core configurations. intel is telling its partners that alder lake doubles performance, some products obviously, not all, not the gaming focus ones, i'd assume some products though, will double multi-threading performance at the same or even lower power than their predecessors, i would expect basically some mobile chips to come out that double tiger like even tiger lake h, and use less energy additionally


...and that lines up with what i just conveyed in my other leak that intel believes they can probably outright beat the 5900x. the information is now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crete that indeed alder lake is the real deal. it is the gaming platform to get late this year, if you've been waiting with an older system for a very long time


so, look, i think one thing's clear, intel is likely to at least, even if it's very brief briefly, take the gaming performance crown with alder lake. i think there's no doubt that amd is going to do at least in xt refresh, you know your 5600xt, your 5800xt, 59 5950 on xt, followed by some paper launch of a zen3d special edition chips at the very end of this year. amd can do that, but it's not all going to be ready in time, at least not the zen 3d parts, and so alder lake should be the de facto gaming crown, you know,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even if it's just for like a week, but that'll be fun to see. i think realcompetition returning


i guess the last thing that i will say is this. look, i think genoa is gonna crush sapphire rapids by double digits. i think that alder lake will be less efficient than zen 4, maybe even then zen 3d and even if it keeps the gaming crown, it'll probably be a slight keeping of it, if not zen 3d will almost certainly, you know, retake the crown very quickly, you know. when i say alder lake will take the crown briefly, i just mean before zen3d launches after all, you know.


Intel自己都只拿5900X來對標8大8小,Moore's Law Is Dead認爲genoa會大勝sapphire rapids,ADL能效比較差,到年底是gaming crown,但優勢不足以保持到Zen 3D,double performance是部分移動端,要是按你的算法隨便吊打5000系……別人叫爆料大神,你叫補腦大神是有原因的。
三山直文 wrote:
Moore's Law is Dead


Moore's Law is Dead只是爆料大神 .并不是性能推測大神
要先分清楚這兩點.moore's law is dead 不知道透過什麽方式 經常能拿到第一手資料
比如有關的發佈日期.產品綫.規格這些
或者内部發佈會前會放出的一些性能圖 或者跑分流出這些他都會比其他人先拿到手

而對於性能真實性能 他的分析聽聽就好.他會分析 ,我也會分析一堆人都會分析
這是兩回事
三山直文 wrote:



你自己畫紅綫哪裏.
説的是alderlake-u是tigerlake-u的2倍多核心效能
這比我預估的還樂觀....很多...
現在最强的tigerlake-u 1195g7, geekbench 5 跑分為6000分/稍微次一點的1185g7也有5600分(理想狀態下)
2倍?12000分?
然後卻說8大8小對標5900x?這邏輯真的腦死了
-----------------------------------

爆料大神果然只適合爆料
我相信這些圖片他不知道從哪裏拿到手的.但他的分析...

alderlake-u 有2倍tigerlake-u多核效能
alderlake-u最大規格為2大8小

這兩句話都是來自他的爆料
到這裏你不覺得哪裏怪怪的.這簡直强到不像話 已經達到5900x的80%多核效能

然後,從2大8小規格提高了2倍到8大8小;而功耗提高了5-10倍的結果....
只能寄再擠出20%的性能 ,勉强和5000x打平.不如5950x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