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再次討論純8個大核的alderlake的效能

無聊,再次討論純8個大核的alderlake的效能
這是今年底alderlake-s 桌面版的產品綫.摻雜著大核和小核.摻雜小核心部分的型號就暫時不討論了
暫時先來討論這個純8核規格的alderlake,這顆應該帶k.型號猜測可能是12600k
------------------
這個要從cometlake和zen2的競爭開始説起.
首先我們都知道zen2在能效上完勝cometlake
在支援avx512的geekbench5
 (Geekbench 5包含三大項,分別爲crypto加密解密,integer整數,floating point浮點運算.當中只有Crypto 加密解密這一項需要動用到avx512指令,所以也并非全面支援)
在cinebench r15 ,這個就不用多説了,一定要提,非常有代表性.不提這個無法顯示自己的公正性和中立性,雖然他完全不支持avx512
8個核下
同爲45w, zen2都能領先cometlake分別為15%和35%
同爲80w,zen2依舊繼續領先cometlake5%和25%
隨著功耗不斷增加,搬到桌面臺式8核的對比
同爲110w,zen2依舊領先cometlake 0%和15%
到了這裏 zen2臺式功耗增加就停止了,而cometlake一直加到180w後,才能在r15中實現對110w的zen2反超,在gb5中領先15%
雖然不知道zen2功耗加到180w效能如何,但不難看出zen2從45w開始提升功耗對性能的提升是不如cometlake的,所以換句話說,zen2功耗就算加到180w,和cometlake一樣,其性能也不會大幅超過同爲180w的cometlake,而只是會在r15中小幅領先和在gb5中小幅落後。所以公平起見,gb5小幅落後;r15小幅領先,我們就能把180w這裏,理解爲cometlake和zen2的效能拐點。也就是說在這個功耗下,comelalke和zen2在相同功耗下打成平手。但這個能耗拐點來的太遲 180w對於臺式也是很高功耗了。

到了zen3的到來,amd的zen3相比zen2在能效上又獲得進一步的提升。不過要説一下,zen3的能效提升并沒有很多人認爲的那麽出色,不管是臺式還是筆電都一樣。zen3最大的提升在桌面來自與單核和對游戲的提升。這跟amd改善了内存延遲,透過提高ipc來提高單核有很大的關係,這個策略非常成功,迅速博得好名聲以及補齊了對intel cpu的傳統單核上的不足。而zen3相比zen2,在能效上的提升,其實只有10%
口説無憑 有圖爲證
無聊,再次討論純8個大核的alderlake的效能
以上這圖不難看出zen3單核獲得很大的提升,而多核提升則較爲不明顯。這個情況在筆電中也是類似
zen3相比cometlake 能效優勢就更大了。差距就是zen2和cometlake的對比全部再加個10%。比如45w時,zen3在gb5和r15中分別領先cometlake 25%和45%以此類推。一直推到180w 拐點也不會出現,也許要推到350w才會出現拐點。
之後intel在桌面上推出的rocketlake, 能效的提升其實也是有的。功耗增加了,多核性能其實也增加了不少,因爲因爲要讓cometlake同爲8核下達到rocketlake的多核效能 其功耗也一定會高過rocketlake。rocketlake最令人詬病的是它的游戲性能 幾乎沒有提升,這原因出在哪裏 也就不討論了,與本文要討論的東西無關,而rockeltake跟intel未來的產品綫的聯係基本上為0,討論它都是浪費空氣。
------------------------------------------------------------------------------------------------------------------------------------------------
接著是最近 intel 推出了8核心 10nm superfin的tigerlake-h,這是一個對intel產品綫未來佈局很重要的一環。
tigerlake-h本身面只面向標準版筆電這方面其實并不是那麽重要。因爲intel每年都會有面向伺服器,超薄本,標準本,桌面多條戰綫的處理推向市場,所以tigerlake-h只面向其中一個市場并沒什麽
tigerlake-h真正的意義的是它的未來性,基於tigerlake-h,可以準確的預測未來全平臺的alderlake.這個層面的意義就不是rocketlake這種推出既結束的東西所能相比

有關tigerlake的能效表現,本人已經大致上掌握.
這裏就直接拿8核tigerlake-h和zen3來做對比
同爲45w下,在r15中,8核tigerlake把avx關掉後為1596分,而zen3為1860分 差距為86%:100%
(11980hk這裏為1700分). 落後16%,相比cometlake的差距為45%已經大幅減少.11980hk差距為9%
前面有人說高功耗下才能打平,ok這的確是事實.
但別忘了 gb5中,默認45w下的tigerlake-h其實就已經超過了zen3.
所以,公平的說,拐點在其實在默認45w下就差不多出現了.
當然,還是繼續,r15的拐點還是會出現,這個拐點就落在75w,
在把avx512關掉後,11800h在75w時的分數為2150分,而5800h則為2140分數左右 非常接近.
也就是在這裏,雙方功耗繼續往上增加,11800h都會超過,而且是擴大超過5800h
也就是所謂能效比,75w,在r15中 amd zen3的相對tigerlake的能效比都會消失,從優勢變成劣勢
無聊,再次討論純8個大核的alderlake的效能
r23 5800x=15200 ;75w 11800h=13920

75w算高嗎?對筆電而言的確高.但我説的只是r15,并不能代表實際應用.在gb5中 75w時,zen3已經處在全面落後于tigerlake-h
所以就筆電而言,45w-60w算是主流功耗範圍,多工,高負載運用tigerlake-h和zen3也算是打成平手.
就像某人的結論那樣.ok這點我也同意.至於游戲嘛...

以上筆電對筆電的故事大致上就是那樣.
真正的重點來了,我們已經看到tigerlake-h在能效上的提升,上面已經提到雙方功耗越大,amd的優勢就越小,原來是領先的,領先的幅度會縮小.那麽原來就已經處於落後呢?
r15拐點出現在75w,那麽搬到桌面會是什麽結果?一直加到180w會是什麽結果.gb5是不是更不用説了?

從cometlake筆電和桌面之間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大致上有30%的多核差距和10%的單核差距.當中45w的cometlake對比180w的桌面cometlake 差距為45%.80w的cometlake對比180w的桌面cometlake差距為25%
單核心則始終維持著10%左右的差距.兩者ipc也有4-5%的差距,5.1ghz的10700k比5ghz的10870h單核有7%的差距.
所以我們可以預期tigerlake如果搬上桌面,功耗加到180w,將會獲得30%多核效能提升以及10-15%的單核.
到這裏,無論單核多核都超過競品和自己同代產品.而正如上面我們所看到,amd能效從45w往上,增加電壓帶來的性能提升都不如intel,140w的5800x再加壓到180w所能獲得的效能提升恐怕是微乎其微
也就是說,同爲180w下的tigerlake和zen3,兩者的效能差距將達到在r15中的15%,和在gb5中的25%差距
至此,zen3的所謂能效,效能優勢面對tigerlake(不存在的,但可以腦補,由本人從tigerlake-u腦補tigerlake-h的效能的判斷是正確的,自然有理由相信對桌面tigerlake的腦補也會是正確的)已經完全消失.而已經處在劣勢,落後幅度達到20%

我上面已經提到tigerlake真正的意義在於其未來性,由於intel并沒有把tigerlake搬上桌面,而是直接跳到alderlake讓alderlake完成這個任務.
這裏就回到我一直在討論的alder能效的提升,首先alderlake的goldencore架構,也就是傳統大核在ipc上會有很大的提升,這點毋庸置疑,不用懷疑.問題就在於提升ipc的同時會不會增加功耗,增加多少功耗?這是就是能效問題了
有關alderlake能效上的提升目前爲止還無跡可尋.只能從其中一項 10nm sf到10nm esf去推測它最低下限,
記得去年intel發表tigerlake-u時提到superfin能降低30%功耗和提高14%的性能.從目前來看,以上説法基本是事實.而今年初intel則提到改良版的superfin也就是esf能再帶來降低15%功耗.換言之,大約能在提升7%能效.所以這就是alderlake能效提升的最低下限.剩下的只是推測,本人保守推測大約介於15-20%,這當中包括架構升級,從willow 提高到goldencove.以及對10nm的進一步改良.15-20%並不算多,相比從cometlake到tigerlake的30-35%只有一半.

但由於intel已經放生了兩代桌面cpu,讓amd不斷攻城掠地,再加上大家的焦點往往都放在桌面上(實際市場很小,但關注度卻很大.很奇怪的現象,本人也不解)放大了amd打爆intel的效果.
一旦intel直接把最先進的技術重新丟到桌面上來,那對很多人的反差會非常大,一時適應不來.

假設alderlake的大核golden的能效真如我預估的15-20%,那麽180w下的8核alderlake,多核心效能則爲5800x 140w下的135-140%.(不想腦補180w的5800x效能,不想被人罵,讓a粉自己腦補,反正我認爲提升非常有限)
而單核由於ipc的巨大提升,能在獲得20%-25%的提升,也會强於5800x大約30%
這個,其實我在半年前就算出來了.(tigerlake-u出現時)現在還是這樣預測.
最後結論:
12600k :8個大核,180w,gb5=2500/14300 ; r15=330/3333
以上這一行,請截圖存證
游戏脑力 wrote:
假設alderlake的大核golden的能效真如我預估的15-20%,那麽180w下的8核alderlake,多核心效能則爲5800x 140w下的135-140%.



真的好棒棒 你怎不乾脆直接幫INTEL補出一顆1800W的 CPU呢
保證屌打AMD全家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dkdon1009 wrote:
真的好棒棒 你怎不乾(恕刪)

資料有限.只能腦補到250w以内
游戏脑力 wrote:
有關alderlake能效上的提升目前爲止還無跡可尋.只能從其中一項 10nm sf到10nm esf去推測它最低下限,



光看了這句

無跡可尋也能胡扯補成一篇 其實我也滿佩服你的

按你這理論 要不要順便補出13代14代15代還是50代

任何東西都還沒出來就開始腦補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dkdon1009 wrote:
光看了這句 無跡可尋(恕刪)

因为willow cove到golden cove是换了一个架构
这个架构提升有多大只能脑补,不然还能怎样?
像rocketlake还能用icelake去推他的ipc
tigerlake-h也能用tigerlake-u 去推他2倍核心后的能能效表现

willow cove到golden cove现在当然是无迹可寻.
能效的唯一讯息就是intel提到的那句esf相比sf能降低15%的功耗.(这个部分属于制程的提升)
所以我给个15%左右-20%的能效提升不算过分,给的相当保守了.就算没有制程,没有架构的升级 intel过去往往还是能挤出6-7%的能效提升.
比如9900k和10700k就差不多是这样.
游戏脑力 wrote:
因为willow cove...(恕刪)


我的意思是
連東西都沒有 其實可以不用發幻想文

因為你這樣補可以直接幻想每一代
反正理論都+15~20%對吧
說來說去不就廢話 不然沒增加新產品出來要幹嘛
怎麼不用已經有的東西補咧
有的東西太爛補不起來嗎
真的是無聊亂發廢文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dkdon1009 wrote:
我的意思是連東西都沒(恕刪)


這圖的分數説明並不是幻想文
我之前在看了4核nuc 40w的1165g7分數後就推算 8核的tigerlake-h大概什麽分數.
這圖的分數也證實的當時的推算是對的

而alderlake的ipc之前泄露的某一個gb5的跑分就能算出3.2gh左右的性能跟comeltake(skylake) 4.8ghz差不多.
現在唯一不確定的只有從willowcove到golden cove 能效的提升而已
dkdon1009 wrote:
連東西都沒有 其實可以不用發幻想文


其實東西早就有了....

當然,除非到最後一版BIOS出來,不然大家不會太過認真看待。

不過Zen 3確實沒有優勢....我只能這樣說
dkdon1009 wrote:
我的意思是
連東西都沒有 其實可以不用發幻想文

因為你這樣補可以直接幻想每一代
反正理論都+15~20%對吧


你太保守,30%起跳。



實測結果:i7-11800H vs Ryzen 7 4800H vs Ryzen 7 5800H

https://www.notebookcheck.net/R7-5800H-vs-i7-11800H-vs-R7-4800H_13005_13145_11677.247596.0.html




另外幾個benchmark:



說贏30%的,實際一票贏15%左右,說贏15%的,實際一票在正負5%之間,所以具體打幾折,你心裏也就有數了。最喜歡講Cinebench的結果要扣減15%來看,結果自己盧的可信度四捨五入差不多有半個Cinebench。
地圖上的流浪者
你這樣拆他台,他又要無視了,呵呵
1000K wrote:
不過Zen 3確實沒有優勢....我只能這樣說



晚了1年出來
還沒辦法壓過zen3的話
這東西不出來也罷

價格好的話 我也很有興趣
只要能幹掉5950x 又比5950x便宜
我跟只會嘴砲只會雲的不一樣
只要東西好 我一定衝 不像某些只會嘴 嘴了半天都沒在買
電腦是拿來賺錢的
東西好 用i用a我都沒差 目前就i爛到極點用不下去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