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與GlobalFoundries 聯手想直衝7nm? 分不清輕重緩急

消息來源
http://news.mydrivers.com/1/497/497680.htm

節錄:
14nm工藝的下一站是10nm,Intel、台積電、三星都在努力,明年就會開始爆發,但是AMD、GF研究後決定跳過它,直奔更有潛力的7nm,當然時間上也需要更久一些。

根據協議,AMD將向GF支付1億美元,分四個季付清,另外還會拿出約2.35億美元的保證金,合計3.35億美元。

不過雙方的採購協議並非排他性的,2017年開始AMD還會向其他代工廠採購晶圓,並為此向GF支付一定的款項。

2020年2月29日之前,AMD還會向GF的一家姊妹公司發行最多7500萬股公司股票(每股6美元),但持股比例不會超過19.9%。

本次協議的有效期從2016年開始到2020年,為期五年,這意味著GF 7nm工藝會在2020年前投入量產。


市場給AMD留下的選擇已不多?( https://read01.com/yMg5KE.html )
此篇是關於AMD財務的分析,
對照一下便能知這一好高騖遠的策略是否洽當,若有人看得懂財務報表,也能自行去比對。

==============================

amd的財務狀況爛得要死,可以說是命懸一線,好不容易靠著gpu有點轉機了,
又開始想花錢了? 而且還是花大錢。
AMD在未來5年的製程可能會止步不前,然而依AMD的財務赤字來看,未來真的能撐過5年嗎?
應該是未來5年內都需穩扎穩打才對吧,而不是想一步登天。

在製程沒有差太多的情況下,架構才是決定效能的重點。
amd 現在既不優先縮減債務以利後續公司營運與研發動能,也不把錢用於刀口上,
真的是得過且過。
是欠債欠慣了? 還是已經欠到沒感覺了?

cpu zen是否有競爭力還在未定之天,要訂這合約起碼等zen上市半年後,確定口袋深度與債務狀況再來談。

lisa蘇 真的很厲害?
在我觀察,他只是站在前人的成就上,然後稍作市場策略微調而已,
她根本沒甚麼了不起。


===================
Zen 在未來會失敗或成功, 主因不是效能,而是價格, 也就是cp index 。
我在幾個月前就得手amd 內部對 zen的測試資料, ipc 僅約 intel 2000 series的水準,
換言之,就是指令集多一點、 p/w高一點 的 intel 2000 series。

如何評估cpu的優劣? 各位有沒有發現前些日子的幾篇amd發出來的zen測試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只有展現 multi- thread, 而single-thread 連提都不敢提。

Render測試影片中,其成績會好,我認為是歸功於這方面的指令集做的不錯,
但是其他方面呢?

dx11 game怎不抓幾個去跑一下?
Geekbench 3 也去跑一下,測測single thread.

宣傳手法與 推廣過去失敗的CMT架構一樣。
要知道的性能優劣指標之一是ipc , single-thread test即是測試ipc的最佳方式。
綜觀整個市場,爭不爭第一根本無關獲利,頂端的消費者才幾隻貓?
好好地打下中低階市場才是獲利關鍵,面子不會比裡子重要的。

再者, intel 在 SMT架構上砸了多少心血,沒理由讓 一間快倒的amd 一次就趕上,
CMT架構這種東西 若無軟體支援,那就是個屁,amd當初太看得起自己的影響力了。
總和以上,這zen 的 ipc 僅約 intel 2000 series的水準, 算是合情合理的結果,
能否搶回市佔率,唯一的關鍵真的只有"價格"!

文章關鍵字
我對zen的期望只有
1.i3價錢i5效能
2.奔騰價位i3效能
反正估計出來後一樣輕型應用不比賽揚省電,也拚不出i7效能.
直接跳7nm是合理的
die shrink不是直接套用即可生產, 如果要做10nm就得要多花一大筆錢, AMD每個製程世代都要玩的話, 反而會更花錢
況且目前intel的情況14nm並不能比22nm提升多少效能, 綜合種種因素, 略過10nm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決定

預估2017量產10奈米 ,7奈米問世,預計2020年才有可能量產,5奈米問世,2022年登場....3.5奈米問世(最後世代)
直接跳7nm是合理,因為隨著製程微縮
目前每代的差異減小
如果研發時間無法減少,隔代製程的效益會比較大
也可以省下不少錢
h7878220 wrote:
直接跳7nm是合理...(恕刪)


meridian wrote:
直接跳7nm是合理...(恕刪)


神一樣的對手 wrote:
預估2017量產10...(恕刪)


我並不否認3位的見解,但這是在財務狀況穩建,且技術微幅領先的情況下才成立,
amd 兩樣條件都沒有,zen還幾乎能確定輸對手一節。

更久之前我不敢講,但近5~8年 amd 一直處於以債養債的雪球中,
你們有注意看他的負債量和淨資產嗎?

我的重點在『amd 未來有沒有5年真的不知道』,
良性負債是資產,但是當良性負債累積到無法負荷時,那就是噩夢了,
同時也代表該公司被債務逼入死角、ceo愚蠢無知。

該合約中的金額大約是amd 1年多的研發費,gf不被看好是公認的,
既然當初意見不合要拆成2間公司,現在又何苦藕斷絲連?
2間要死不活的公司湊在一起不會比較厲害,反而彼此拖累。

應該要求gf自己去找財源,自己去找新客戶做生意才對。

eanck wrote:
我並不否認3位的見...(恕刪)

的確, 大家都不看好GF, 就歷來經驗來看, 技術落後的在未來只會落後更多
不確定是否轉換製程花費會更大, 還是AMD覺得GF依然有可為?

不過即使AMD倒掉了, X86可能變成intel獨佔的狀態, 但也不見得會讓intel面臨anti trust制裁
因為現在有更多選擇了, 並不一定非X86不可, 像是Apple A9, IPC都比AMD CPU還高了, 而耗電量卻只有1/5

eanck wrote:
我並不否認3位的見...(恕刪)


我不知道我的回應會不會又被回收了。
所以就很冒昧PM你囉,也不是什麼很特別的話要知會你。
單純覺得回文沒人看到就很沒意思了。
請多多見諒啊!

我覺得:
1.2020-2016 = 3年多。
每年都要想願景讓投資者繼續輸血累了。
乾脆給投資人一個長遠的標的,讓他們直接評估直接長期投資。

2.GF不是意見不合分拆的。
當初中東金主出資的條件就是GF要獨立讓他管。
中東金主覺得AMD應用GF的效率不佳!
所以當初GF獨立成為公司之後,有讓TSMC,UMC震撼一下。
對,GF一開始就想要做晶圓代工。

3.我猜測。這7nm的計畫,出資者最多的會是Sony,Microsoft.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做白工罷了 , 等他們做出來 , 良率又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INTEL和台積電一定比他們早做出來
自己搞先進製程
在越小尺寸上越划不來
整個開發成本
器具成本
沒有一定的出貨量根本撐不起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