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 icelake 去年放出了的預測跑分圖 ,看看有沒有被誇大或造假

來看看 icelake 去年放出了的預測跑分圖 ,看看有沒有被誇大或造假
看清楚了,這圖。是icelake還沒出來前intel放出的圖
現在icelake單核跑分不如4000u 所以這圖是錯的嗎?

事實上這圖放到現在也成立
為什麼跑分沒像這圖一樣icelake一馬當先呢?

這圖表示的是每ghz下,不同cpu表現出來的性能
簡言之:就是ipc
為什麼icelake跑分不如4000u?
原因很簡單,在相同功耗下,icelake只能用2ghz全核時脈跟對方2.6ghz全核時脈打
也就是icelake 每ghz 功耗表現太差

這些圖,強調了icelake的ipc架構優勢,卻隱瞞了功耗不行的事實
這是典型的官方宣傳手法。但並沒造假或說謊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懂得人自然會懂
我必須承認我在icelake上面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icelake 每ghz所需功耗比起cometlake 還高了15%
因為就我的理解,透過換工藝,也就是從14nm跳到10nm,每ghz所需的功耗理應更低而不是更高,否則這個換工藝就沒有意義。然而icelake卻正好相反,intel官方直到產品出來前都在隱瞞這一點

而這一次,tigerlake 也是產品出來前各種偷跑,這一次的所有偷跑,都透露兩個訊息:
1,每ghz所需功耗將大幅度降低,大幅度低於icelake 之餘,也低於cometlake的14nm,這就符合和回歸了從14nm跳到10nm換來的功耗較低的晶體密度和功耗關係原理
2,tigerlake 的willow cove架構,比起icelake的sunny cove 架構 ,ipc又獲得了提升

這一次,除非那些偷跑的圖作假,否則基本不可能再出現icelake那種錯判情況
我是覺得,評價一顆CPU,首先先搞清楚這顆CPU的定位
是伺服器級、還是桌面級、抑或是筆電端
落到每一個人現實層面的使用狀況,i7-1065G7,這顆10代10nmCPU的表現確實很糟糕

FX推土機還在超頻世界紀錄長期占據第一位,8.722Ghz天下無敵
可真的能實際應用嗎?
就如樓主所提供的這張圖來說,其實也有自打intel臉的意思,因為intel在桌面級一向號稱IPC比AMD強
結果去年桌面級的RYZEN3000系列就已經擊敗了桌面級的9代,而9代只能靠提高頻率跟解鎖功耗,來取得整體領先

可奇怪的是,intel又說10代10nm跟11代10nm都是首發在輕薄筆電
既然明知功耗不行,為何又要搞進輕薄本市場??弄個8/16直接進軍桌面
退一步甚至用個6/6、6/12、或8/8,還不是能輕易的把AMD打得找不著北??

就我看,以前是intel做得到下放核心到桌面級,但intel不願意做
而現在,是intel做不到增加核心,所以我們看不到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10nm遇到技術瓶頸了

好吧~既然i7-1065G7這顆10奈米CPU IPC如此強大,當然未來可期
可就目前來說,應用在輕薄本就是不行
在效能不行的情況下,筆電商的賣法,其實很大程度是在賣品牌信仰
看了很多使用體驗,用相同模具同級別搭載I、A不同CPU的筆電,
I牌就是價格貴了很多的精品、A牌就是勉強過得去
什麼筆電邊緣會割手啦~沒辦法單手開闔之類的,有些甚至乾脆沒有鍵盤背光,魔鬼藏在細節裡

個人感覺現在賣搭載intel CPU的筆電越來越像在賣蘋果筆電
但可惜,I、A兩家都是用WIN10系統,所以拉回現實來說,還是比效能。

就如同一些搭載10980HK的肌肉電競筆電,這些筆電才不跟你AMD比RTX2060
他們直接拉到2070S或2080S,甚至2080TI這等級
可即便繞那麼大一圈,ryZEN4000照樣幹趴10代I7、I9
用消費者角度來看,30000元級距的筆電就能有超越6位數價格筆電的生產力
遊戲方面也不是說你用了2080TI,在1080P螢幕的表現下吃雞就比較厲害
也難怪R4000賣到缺貨

就算未來在輕薄本方面,11代tigerlake效能高於R4000好了,
可這定價應該會突破天際,要知道現在I7-1065G7效能差R4000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不客氣的說I7-1065G7是一個退步的產品,賣的是遠超過R4000的價格
就此推估,tigerlake會落在哪一個價格區間段,而消費者屆時又買不買單
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來電腦板都是逛過看看就算了.......

2017年?樓主是不是搞錯啥了?2017年是去年?我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2017年到現在都過多久了INTEL還不長進?要捧也不是這樣捧著讓人打臉的吧?

內行人?是有多內行?可以說說看所謂的內行是怎麼內行嗎?小弟在日本TOWA株式会社任職超過15年,從不敢在各位先進面前說啥內行人,可以教導我一下怎麼變內行人嗎?

2020年都快過了一半了還是被AMD壓在地上磨
游戏脑力 wrote: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懂得人自然會懂(恕刪)


所以你在自打臉看熱鬧嘛?

那波股票你是賠了多少??
eclair_lave wrote:
所以你在自打臉看熱鬧(恕刪)



送他一張圖好了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1/19/99/7356550.jpg&x=0&y=0&sw=0&sh=0&sl=W&fw=800&exp=3600&w=930&nt=1

這就是可悲的點,
拿著根本還沒上市的東西(而且還抓不準上市日)在那吹噓
對消費者來說,誰鳥你?
吹技術力又怎樣?IC業最會吹得可是同為i開頭的IBM,
結果現在IBM呢??商業上無法及時賣出去發大財就是X啦

拿這種自慰宣傳沉醉在I皇能重返農藥?做夢去吧
(還沒吐槽說與其拿舊的BFV算FPS,為何不拿新的COD??)
小龍鐵金剛 wrote:
就算未來在輕薄本方面,11代tigerlake效能高於R4000好了,


有趣的是,這幾天還在某站看到Intel Core i7-1165G7僅憑4核就戰平了核心數2倍(8核)的AMD Ryzen 7 4700U。
鄧忠 wrote:
有趣的是,這幾天還在(恕刪)

在3dmark下的time spy跑分。
之前是3dmark 11跑分,那個跑分1165g7 直接打平了4800u,那個連我不信,後來證實了是4800u在15w下
後來兩次又漏跑了time spy ,大致結果和這次差不多
這一次又跑了一次

實際情況是這樣
4核8線的 1165g7 28w 物理分數打平了8核8線的4700u, 圖形跑分超出了35.6%

理論上
8核8線大致上會比6核12線稍微強那麼一點,也可以看成6核12線,因為這裡1165g7 28w相比4700u 25w也多出3w

所以可以直接看成4核8線打平6核12線
假設功耗不受限,6核12線理論上會比4核8線強50%,
而在相同功耗(tdp)下這個優勢會縮小到30%

現在1165g7打平了 4700u,換言之,tigerlake相比4000u 單核不但逆轉了原本對比4000u 10%劣勢,還一舉反超取得高達30%的領先優勢

當然這個是3dmark time spy 跑分,不跑r15 ,r20 ,a粉是不會服的
還沒看到個鬼東西就單純PO個廠商的測試圖你也可以HIGH成這樣?
有經過各大3C網站或是YT網紅的測試嗎?
有人真的有拿到實體去比較嗎?
都沒有嘛......
我雖然I家A家的東西都有,現在回你文的還是最爛的ATOM小筆電,但是就事論事也要有實際上的東西來讓人評斷不是嗎?
樓主的邏輯就是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推出的納致捷用嘴砲幹翻保時捷一樣,嘴砲最強,拿出個實際上有生產的U來打不是更能讓人心服口服?更何況如你所說2017年I家就有的東西可以打臉2020的A家,那拿出東西來啊?
鄧忠 wrote:
有趣的是,這幾天還在...(恕刪)


其實正常也是要有打平4700u的程度啦,intel跟AMD目前的新架構發佈順序是相反的
有越過ZEN2架構的表現才能跟之後的ZEN3對陣的本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