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AMD Ryzen 5000系列 開蓋翻車分享

AMD的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
全都是使用鉛焊的版本,雖然厚度還是比液金厚
開蓋處理還是可以有更好的熱傳表現
但是AMD的開蓋風險會高很多,不建議沒有經驗的自行處理
鉛焊的焊料主要是銦片為主,建議要加溫到160度C以上

對岸的網友沒加熱直接開,CPU晶片直接被拔起來
對岸AMD Ryzen  5000系列 開蓋翻車分享
可以看到AMD的CPU,內部排組跟上蓋非常的接近
是沒有辦法用物理橫向剪力破壞黑膠和焊料的結構
沒有沒有加讓讓焊料容化,這樣直接拔起來的風險會非常的高
因此不建議自行針對AMD的CPU作開蓋的處理

對岸AMD Ryzen  5000系列 開蓋翻車分享
這是那個陣亡的CPU,應用來說明晶片的圖片

對岸AMD Ryzen  5000系列 開蓋翻車分享
微星林董是有成功的開蓋說明的,開起來之後會是這樣的狀況
表面的焊料清除可以使用一般外面買的液金散熱膏去溶
AMD的產品用了鉛焊了
為什麼還有人會想要去開蓋處理上液金呢
這邊我來跟大家做一些基本的說明

AMD因為是使用了鉛焊處理,是使用了銦片為焊料
銦的導熱系數是82左右,還是遠低於銅的403
所以厚度會是影響熱傳的一個關鍵問題
就跟INTEL的鉛焊一樣,太厚就是開蓋之後改換液金可以有更好的熱傳效果

散熱膏:泥狀物,流動性差,抗形變能力高,施做厚度厚
液態金屬:液態,流動性高,抗形變能力小,低壓合力就能極薄
這是粗體字

取代散熱膏的液態金屬的主原料是鎵和絪的合金為主
通常還會添加一些其他的材料,金屬/鑽石粉末等可以拉高導熱系數
不過那樣通常會降低液金的流動性,讓施作厚度增加
除了會影響到熱量通過的效率,更有可能增加液金流出的風險
外面許多標榜高導熱系數的液金產品,其實效果差安全性也差
應該只能算是過度時期,開發方向錯誤的產品
真正良好的液金散熱產品,應該流動性高,容易極薄的施作
當然穩定度高,不易結晶也是配方調整的重要關鍵
跟散熱膏一樣要有良好的熱傳表現,一樣是要有良好的浸潤吸附
對CPU晶片和散熱器接觸面的銅片,都要有良好的浸潤吸附
這樣才能是最有效率,良好的接觸熱傳導運作

製程越先進的晶片,單一晶格就越小,在相同面積內就會有更多的晶體
晶片運作效能的晶片面積也會更小
在相同的運作功耗之下,單位面積的熱密度就會提高
熱傳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溫度差
沒有了溫度差就會形成嚴重的積熱問題
散熱膏因為是泥狀物一樣會有厚度的問題
在加上熱通量處理能力本來就比較差
容易因為無法處理大量的熱通量,讓晶片接觸面的散熱膏升溫
到很接近CPU的溫度牆的時候,就會非常不利熱傳
用導熱系數更更高的產品,還有更薄的施作品質都是有幫助的

水冷的應用是增加溫度差讓熱傳效率提升的方式
其實在冷排的部份還是空冷散熱的
水的比熱很大,不容易快速升溫,有利產生足夠的溫度差
rax116688
比熱大…相對也是熱的不良導體喔
对岸网友盗别人的图吧

https://twitter.com/FritzchensFritz
原來開蓋是指這樣啊...原來CPU是一個小鐵盒子
jjx874 wrote:
对岸网友盗别人的图吧

https://twitter.com/FritzchensFritz


我都有講是對岸網友開的囉
因為是在群內別人分享的
我也沒有辦法給網址所以也就只能這樣囉
阿愈 wrote:
原來開蓋是指這樣啊...原來CPU是一個小鐵盒子


不是喔
AMD的CPU應該是
上蓋-焊料-晶片-載板-針角
這樣的多層結構
上蓋是銅鍍鎳
凌曜頂峰 wrote:
我都有講是對岸網友開(恕刪)

推特里发图的那位是德国人
凌曜頂峰 wrote:
AMD的AMD Ry...(恕刪)

沒有沒有加讓讓?
凌曜頂峰 wrote:
AMD的AMD Ryzen...(恕刪)



你要不要確認一下,那個是排阻還是排容,

沒有常識就別亂說.
venlen wrote:
你要不要確認一下,那(恕刪)



廢文共賞阿,

排容排阻傻傻分不清

騙騙外行夠了啦!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