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9-12900k + Z690-A D4 + Z73 + Win11 WSL, 編譯 Android 12 時長分享

話說... 9 月底排到大哥的卡後, 就是一系列的敗家..., 從 EVGA 3070開始, 接著ASUS PG32UQ, 最後來個 Intel 12th 平台...

目前已有不少 Intel 12th 的測試報告, 但比較少有編譯相關的測試, 所以看能不能在這篇之後的測試, 大家也可將編譯的測試部份也納入 ...

這邊也不是要讓大家拿 Linux 來裝編譯環境, 而是 Windows 10 有支援 WSL 的環境, 只要安裝 WSL並安裝相關環境後, 就能編譯 Android 了 (主要就是... 得花時間下載 android src 和編譯), 然後.... 這篇只是純分享, 所以不會太著墨於安裝過程 (其實是我忘了錄過程..., 懶的口述了)

先列一下我的環境:
CPU: Intel i9-12900k
MB: ASUS Z690-A GAMING WIFI D4
SSD: 980 Pro 2T
散熱: NZXT Z73
機殼: NZXT H710i
RAM: 美光 Crucial Ballistix D4 3600/64G(32G*2)
OS: Win11 21H2 (22000.318)

編譯環境:
1. 請參考微軟官方連結, 預設會直接再你安裝 ubuntu (版本會是 20.04)
2. 接著參考Android開發網站的說明, 依 Ubuntu 18.04 的說明, 安裝相關套件即可
3. 下載 Android source code, 我是下載 android-12.0.0_r15 這個 tags 的
- repo init -u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platform/manifest -b refs/tags/android-12.0.0_r15
4. 編譯部份可參考Android 開發版, 我選的是 VIM3 的這組, 下的是 -j16 參數 (還沒空測 -j24)
- . ./build/envsetup.sh
- lunch yukawa-userdebug
- make TARGET_USE_TABLET_LAUNCHER=true TARGET_VIM3=true TARGET_KERNEL_USE=5.4 -j16

最後公佈測試結果
- 時間: 61分24秒
I9-12900k + Z690-A D4 + Z73 + Win11 WSL, 編譯 Android 12 時長分享
- 溫度: NZXT 顯示 CPU 7x 度, 水溫 4x 度, 然後風扇蠻大聲的 (應該是 H710i 的風扇聲)
- CPU: 使用率 100% (大核滿載, 小核目視約 80%), 核心速度約 4.5GHz (BIOS都是預設...沒做任何調整)
I9-12900k + Z690-A D4 + Z73 + Win11 WSL, 編譯 Android 12 時長分享

打完收工....

PS.
a. 我也有在 intel i5 nuc 上編譯過, 大概耗時 181 分 (純 Ubuntu 20.04 環境)
b. 還有一組 3950 的 Win 10 + WSL2 環境未測, 測試過後會再更新結果

再 PS.
a. 現在有時開機後, WSL 不作動 (顯示 "作業逾時,因為未從虛擬機器或容器收到回應。") ...
b. 編譯環境少了安裝 repo 的步驟..., 因為 Android 官網的方式, 小弟我自己裝不了, 最後是網路上隨便抓一個的 (若執行時找不到 python, 可以 sudo apt install python-is-python3 來解決這個問題)
看來工程師議題果然不熱, 不過還是希望 01 站方之後能加入這項測試 XD, 這邊補上一些後續的補充

1. 前文裡說的 intel i5 nuc 為 i5-1135g7, RAM 是 金士頓 FURY ImpactDDR4 3200 32GB * 2
2. 補測了 -j24 的結果, 大概快了約 6 分鐘
AMDer
不過你有提到 vendor tool (你猜測你是系統廠的) ,那有可能真的是要抓 com ports or download tool,那wine就破功了
mingsheu
To AMDer: Q & M 的都須要抓, 怕麻煩的我..., 用 wsl 最適合, 且 wsl 還能讓不同版本的 linux 同時存在, 所以方便性真的很棒.
5.3Ghz 360水冷肯定壓不住 (除非降電壓)
5Ghz 不知道可不可以壓在90度以下 (預設電壓下)
mingsheu
其實... 我還在找 "ASUS BIOS 設定" 的資料, 到時應該會測測看吧...以前就算買 K 板 CPU, 散熱也沒用到這麼高檔, 這次都用到 360 水冷的話, 不試一下極限好像很浪費
玩遊戲的人多很多

搞系統編譯的人太少

沒什麼人注意很正常
mingsheu
是啊..., 希望有人可以加入, 別讓工程師自己花錢測試 .. (誤)
非開發者所以不會去編譯linux

但非常支持有人進行編譯的測試
mingsheu
Android 愈來愈肥, 若測試後速度很快的話 ..., 有須求的工程師, 應該會人手一套 ... XD
好奇樓主這台機器,
在原生 ubuntu 20.04下,
編譯 android 12,
需要多久可以完成?

若是工作需求,
我會 native ubuntu 20.04 + vm windows 11,
把機器編譯效率極大化
mingsheu
我是做嵌入式系統相關, Win+WSL編譯效能當然比原生ubuntu差, 但有些vendor的tool只有win only時, 透過VM attach device時, 會很煩...(哈)
補充一下 3950 的編譯結果, 這個結果看來比 12900k 差, 但這算是我沒有用上好的散熱機制, 所以會一直碰到功耗牆, CPU 被限制在 3.5G ~ 3.8G 間 ...



若真的超有空, 可能會更新散熱機制, 但...懶啊!!

CPU: AMD 3950x
MB: MSI X570 Creation
散熱: 風魔2
RAM: G-Skill 焰光戟 3600-C18 32G * 2
SSD: 980 Pro 1T (WSL image 所在處)
OS: Win 10
WSL: Ubuntu 20.04

相關測試到此結束... :)
這散熱對比也太誇張

NZXT Z73 VS 風魔2....
$$ 10590 VS 1590
究竟是你太看得起AMD
還是太看不起INTEL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mingsheu
一個是去年組的, 一個是剛組的嘛, 當時也怕工作機若漏水的話, 會很麻煩 .... [sorry][sorry][sorry]
dkdon1009
哈 不過3950就算了拉 時代的眼淚 我當初就趁好價趕緊賣掉換5950X
編譯真的不懂,
個人是搞美工的...只能看熱鬧,
純路過給個分,有分享有給分...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mingsheu wrote:
補充一下 3950 (恕刪)


的確 AOSP build 的 performance 數據在網路上的確很少,也分享一下AMD5950X的數據.

CPU: AMD 5950X
MB: Gigabyte B550I AORUS PRO AX
散熱器: 利民 AXP-100RH
散熱膏: 利民 TF8
RAM: 美光 Crucial Ballistix D4 3600/64G(32G*2)
SSD: WD SN850 1TB
OS: Ubuntu 18.04.6
開啟 PBO2, 降壓,設定溫度牆85度C(功耗牆不限制,主板能力到那就到那),所以會有很短的時間可以(zenpower + zenmonitor)觀察到AMD5950x的超強功耗!


zenpower(https://github.com/ocerman/zenpower.git)
zenmonitor(https://github.com/ocerman/zenmonitor.git)

特別使用同樓主的 AOSP 版本,測試數據參考如下(全核心約是4.1GHz左右).

1. make TARGET_USE_TABLET_LAUNCHER=true TARGET_VIM3=true TARGET_KERNEL_USE=5.4 -j24

2. make TARGET_USE_TABLET_LAUNCHER=true TARGET_VIM3=true TARGET_KERNEL_USE=5.4 -j32


PS. 不的不說, Windows WSL 效率真的有驚艷到!
mingsheu
To dkdon1009: 我買的 Z73 是沒有 RGB 的, 所以不到 10k 啦 (誤), 其實有想過是不是組 5950x, 只是最後看 MB + CPU 的價格後, 選了較便宜的12900k
dkdon1009
mingsheu 要不是我已經有5950X 不然如果我現在要組電腦 看性價比買應該也是買12900K 少一點多核效能 但便宜2成有 很可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