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時間來到 2022 年三月,新的一年也已經快過了四分之一,前兩年至三年間桌上型處理器市場幾乎由 AMD 獨霸的局面,因為 Intel 第十二代處理器的問世而有了些變化。Intel 可算在聲量上扳回一成,但效能上未必能說反敗為勝,加上 AMD 近期的降價策略,間接使得讓玩家們的選擇可謂十分豐富。

去年秋天測完 APU 後就很忙,到最近才有時間湊齊新一代的處理器來做測試。接下來打算用幾篇文章的篇幅比較一下兩大陣營高階、中階、入門型號的處理器心得,順便分享 DDR5 與 DDR4 目前各自的優勢。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5950x 已經問世很久了,在旗艦型號裡仍然屹立不搖,因為它仍然是消費型處理器裡(扣掉工作站及伺服器平台不算)實體核心及執行緒數量最多的型號。只要是能善用執行緒、把核心數吃好吃滿的應用,5950x 就是會佔絕對優勢,而且它的單執行緒效能也不差。

12900K 推出近一季,聲量很高,出自於遊戲效能有很大增長,但在泛用性上以及溫度、耗電仍然是硬傷。十二代 Intel 處理器耗電比起十一代是有進步沒錯,但仍然超出 AMD 5000 系列一倍,對散熱器的要求也更嚴苛,若是選擇了 DDR5 平台,成本更是會高上不少。

這次我們實測 4K 遊戲以及繪圖渲染的項目,來看看兩者之間在效能是否並駕其軀。不過一說到遊戲,之前十二代處理器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相容性,大小核的設計是能比較有效省電沒錯,只是還要透過一些比較技巧性的手段才能順暢執行某些遊戲,難免在操作實務上會有些拗手。大小核是不簡單的技術,要達到最佳化應還有段路要走,相較下 AMD 5000 系列處理器對於核心的「一視同仁」反而讓情況簡化許多,不管在遊戲或一般應用上都是如此。

硬體規格
AMD 主機板:X570S AORUS MASTER
Intel 主機板:Z690 AORUS MASTER
顯示卡:MSI RTX3080 GAMING 10GB
記憶體:T-FORCE DDR4-3600
散熱:MSI CORELIQUID 360R
儲存裝置:Crucial P5 1TB
供電:全漢 HYDRO G PRO 1000W 80 PLUS金牌

簡單的先從規格上比較一下兩者差異: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需留意的是 i9-12900K 的 16 個核心是由 8 個效能核心跟 8 個省電核心組成,省電核心沒有 Hyper-Thread 機能,所以整體的執行緒數量少於 R9-5950x,全速運行時,也比 5950x 耗電。

遊戲效能

雖說 4K 遊戲對處理器的要求不似顯示卡來得高,用來測試高檔零組件組合仍然是硬體價值的簡易評斷方式。坊間有種說法是跑 4K 遊戲時可以把預算全數投注在顯示卡上,1080p 遊戲則是可以把顯示卡的預算挪一些到處理器上,這種作法有點倒果為因,現在高階處理器的效能價格比是歷年新高,先選處理器再來選顯示卡來滿足解析度需求,才會是比較對時的作法。

遊戲的測試分為兩部份,最主要為純射擊取向 vs 非純射擊取向,能用 DX12 跑就用 DX12 跑。可以看出雙方的差距真的不大,這次測試的遊戲並沒有刻意規避、也沒有排除納入遇到 Intel 大小核機制會產生問題的作品,因為你玩個遊戲還要先注意有沒有相容性問題?也太麻煩。

3D Mark 效能,分數愈高愈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4K 遊戲效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4k 射擊遊戲效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繪圖效能
Cinebench R23 運算效能,分數愈高愈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Blender 2.93 運算效能,秒數愈低愈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Corona 1.3 運算效能,秒數愈低愈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Pov-ray 運算效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V-Ray 運算效能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從幾款繪圖引擎的運算效能來看,12900k 只有在 Cinebench 扳回一城,其它仍是 5950x 吃香。原因之一是這些引擎很容易榨乾多核效能,不管怎麼測,每次的結果都相差不大,多核仍然有一定勝算。

再來看看整體成本的部份。12900k 很有技巧性的在定價上「不賣太貴」,但主機板跟記憶體仍會是硬傷。若選擇 DDR5,就是得多花些錢,若選擇 DDR4,你還是得換張 Z690 主機板才行。個人是覺得想投奔 Intel 的話,就直接上 DDR5 了,因為 I 社在平台間的過渡不像 AMD 那麼有彈性。

反觀手上已有 DDR4 記憶體的玩家,或是有近兩年的 AM4 高階主板,比如 B550 或 X570,直上 5950X 完全可行,在這個時間點反而不必考慮那麼多。如果是手上沒有既有平台,DDR4 現在的價格從上市以來算是在平均線下,一堆成熟的型號可挑,要被淘汰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數據比較:

AMD 5950x 眾核平等 vs Intel 12900k 大小核之爭

16 個項目,AMD Ryzen9 5950x 11個勝出。
頭文字A wrote:
時間來到 2022 (恕刪)


有圖就給推
辛苦了!做了好多的表格圖
頭文字A wrote:
時間來到 2022 ...(恕刪)


推花時間評測,這真的吃力不討好!
吃頻率的12900K勝
吃核心數 吃執行緒的5950x勝

現在軟體大多求核心數 執行緒數 追高頻率的少

即時性更新內容這類型使用 以高頻率換取高更新率
如遊戲或是即時顯示結果的這類軟體


12900k在遊戲會小勝一些
5950x全能使用
雖然遊戲輸了 但也只是小輸12900K
(而且用這種頻率能吊打10, 11兩代已經很神奇了)
還因為功耗較低 溫度較低與省電 可以節省不少散熱的開銷
(12代額外開銷 多風扇的大機殼 另購多風扇 高階風冷或水冷散熱 夏天冷氣降溫的電費)


現在AMD價格也降下來了 12代在價格CP值也快被追上
然後越接近夏天 預測12代的使用者(尤其K版超不上去)(註)哀嚎散熱不足此起彼落
成為月經文


註:12代K版超頻在冬天 水冷也能燒到百度的
上市時在冬天的測試 一堆破百的
夏天K版超好超滿的狀況真不想像
大概就是一直降頻消減效能 效益降低吧

然後更早的11代其實也差不多
                              彈幕濃!
繼續用3950x
不雨
撐得越久才是展現真正CP值所在
牛頭王
已更換5950X 無痛升級
頭文字A wrote:
時間來到 2022 (恕刪)


這些旗艦晶片對遊戲的影響真的是微乎其微
很多只差1FPS,甚至無法稱為輸贏,幾乎可以列為誤差範圍
大量核心對於能夠最佳化的生產力工具還是比較有意義

如果真的要遊戲,還是少量核心但是拉高頻率比較實在

另外一個問題,這些FPS都是平均嗎?
可能要挑1%或是0.1%會比較容易看出差異

最後就是如果真的要測CPU在遊戲中的影響
那應該是降低解析度到FHD,因為資料如果卡在GPU
那這些FPS的波動並不能反應出CPU的差異
頭文字A wrote:
時間來到 2022 (恕刪)

想想上次阿速龍後過了多久才冒出頭

INTEL:你殺不死我必使我更強大
不知道下回要AMD又明顯勝出要多久
有圖給推!!

不過說真的遊戲應用到4k的時候 其實處理器反而壓力都不大了

影響最明顯還是在於顯卡 這也是為什麼這兩顆差距不明顯的原因
Intel這個慢一年了才和5959互有輸贏不太行啊…

目前板子貴,好像優勢也不明顯
ゴミ丼わがんにんにゃれ 我沒有義務回覆你的問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