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把Meteor Lake CPU與記憶體黏在一起,展現自家封裝技術優勢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59578/intel-put-meteor-lake-and-lpddr5x-together-to-demonstrate-emib-and-foveros-design

Intel 為了展示 EMIB 與 Foveros 技術,把 Meteor Lake CPU 與 16 GB 的 LPDDR5X 記憶體顆粒封裝在了一起,成為了類似於 Apple 的 M1、M2 晶片一般,讓處理器直接配備記憶體。


Intel把Meteor Lake CPU與記憶體黏在一起,展現自家封裝技術優勢


在這顆組合晶片中,Intel 利用 Foveros 技術將四枚 Meteor Lake 小晶片以「垂直?」的方式堆疊在一起,並透過 EMIB 的拼裝技術,連接兩顆三星的 K3KL3L30CM-BGCT LPDDR5X-7500 記憶體顆粒,組合成了一顆擁有 16 GB 暫存空間的 Soc,並有著 120 GB/s 的傳輸頻寬,超過同容量下 DDR5-5200 或 LPDDR5-6400 的效能。

Intel 的 EMIB 技術的特色是能夠容許讓不同功能、不同製程的小晶片組合在一起,概念類似於 AMD 的 Chiplet 設計; Foveros 技術則是可以讓晶片進行 3D 垂直封裝,打破過去晶片設計只能 進行 2D 平面封裝的限制。

Intel 本次展示的晶片嚴格來說不算是先例,畢竟自家代號為 Sapphire-Rapids HBM 的第四代 Intel Xeon CPU MAX 處理器就是利用 EMIB 技術在核心四周黏上 64GB HBM2e 記憶體,甚至像 Apple 的 M1、M2 早已將處理器和記憶體合併,就連 AMD 也推出了將大容量 L3 快取堆疊在處理器核心的正上方的 Ryzen 5000X3D、7000X3D 系列處理器。

理論上,處理器與記憶體拼裝在一起能夠減少傳輸延遲、提升性能、減少平台的佔用空間,對於像是筆電、平板類的產品來說,裝置得以變得更為輕薄,或是容納更大容量的電池來增加續航。

然而代價是發熱源變得更為集中,會極度考驗散熱設計,同時也會面臨處理器時脈難以提高、容易過熱等疑慮,再加上所有東西全被都被焊死在一起,維修、擴充升級的難度都會變得趨近不可能,Intel 在未來是否真的會推出類似產品都還有待觀察。
這樣有算垂直封裝?

pc88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mCYqN6KSs&ab_channel=IntelNewsroom
pc8801
可能指的是封裝方式而不是你認為的那些東西全都垂直堆疊在一起?
所以接下來的筆電平板的記憶體是 16 GB 起跳了?!
maya95 wrote:
這樣有算垂直封裝?...

你應該要問得更直接一點:
這算不算 3D 封裝!?

此顆的記憶體 IC, 共 16GB, 分成兩顆, 每顆 8GB.
看這面積, 比較像是 使用 2GB 的 DRAM die "平鋪" 4顆 dice,
封裝在同一粒 IC 中.

這還比不上 2018 年 NUC 級 Hades Canyon, 使用的是 HBM2.

skiiks
AMD的X3D才算吧 不過記憶體疊在晶片上 不是CPU晶片疊CPU晶片 如果是U疊U 要另想辦法散熱了
stephenchenwwc
以 記憶體 及 控制器 疊在 邏輯芯片上, 以 TSV 聯結, 才是現在所謂的 3D 封裝. 記憶體疊記憶體四層或八層, 現在是"不算" 3D 封裝.
被民主、被言論自由、監督人民、大內宣、性騷擾,真是「共規綠隨」。挺台獨,去當兵。
altoph wrote:
這邊有相關的說明
廣義來說算,因為它的確是「好幾層」
狹義來說,只能算2.5D,因為它不是晶片疊晶片


謝謝




stephenchenwwc
您上面那張的定義是舊的. 詳見13樓.
問個白癡問题!高樓層的3D封裝晶片製成的CPU,在加裝散熱片風扇模組時,會不會壓上去就"樓塌下來"?
maya95
不會. 因為設計工程師會算過,實驗過. 會壓壞的話廠商準備賠死. 而且樓上只是示意圖.
dsrex
會~有一定機率~就算有算過~散熱片誤差~主機板誤差~看看7800X3D有過熱就會掛掉
stephenchenwwc wrote:
你應該要問得更直接一...(恕刪)
蘋果M1 也是2018年產品
這種頂多是水平封裝



要說立體封裝 同樣為2018年的產品
iX與i8 用的類載板封裝比較像那個金屬條架橋的結構(不是晶片立體)
哀鳳基板最初的E型F L 到最後I
最終再因為類載板技術把這個I型再減少40%體積
讓哀鳳還有容積放更多增加產品價值的零件
哀鳳類載板中有這種架橋方式

除了節能省電外 還有低延遲效果
容積大 設計上也較為容易

缺點
上下夾的方式 散熱較差
製作工藝高 成本高


要看蘋果產品拆解與分析 可以到「iFixit」這網站看

最初是以維修蘋果電腦的拆解步驟與維修教學網站
再將維修理念發揚光大 拓展到多種3C(安卓手機), 家電, 電器等領域維修
所以可以看到蘋果電腦歸類自成一格為「Mac」在項目中

網站有賣維修工具 起子 塑膠撬桿翹片這些 品質中上
覺得受益 可以贊助一下這種教人維修產品的網站
                              彈幕濃!
這讓我好像又看到AMD的RX Vega
也是把DRAM一起封裝

上面的DRAM一壞就沒得修...除非把整個GPU換掉
後來的RX 6xxx或7xxx 又做回DRAM跟GPU分開
skiiks
難壞 但壞了跟壞U一樣只能換U。蘋果是直接把CPU載版當主機板用 晶片焊在主機板上 壞了換總成 沒保固保險差不多是整台報廢 保固保險就很重要了(或找副廠維修)
skiiks wrote:
蘋果M1 也是2018年產品
這種頂多是水平封裝


3D封裝的定義是晶片垂直堆疊

但實務上3D封裝到底是不是處理器解藥,還是要看個案吧
1000K
你應該誤會我的意思喔....3D封裝就是垂直堆疊,這點沒人有疑慮
stephenchenwwc
垂直堆疊, 都是 記憶體的話, 這樣還不是 3D 封裝. 所以, 垂直堆疊 .不等於. 3D 封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