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SLab 團隊 是由alang,thx,sunchiahome ,oreo等人組成團隊

團隊中有 是企業級儲存 (EMC ,NetAPP,Falconstor)企業級 Storage 設備代工廠FAE 跟RD.
多年 Linux,Windows ,VMware ,Citrix ,Hyper V 虛擬化講師, 除錯經驗 ,單顆硬碟FAE .Embedded system ,通訊系統工程師
有興趣人可以多到我們網站參考文章..99%都是由我們團隊編寫原創文章

從企業化儲存架構,應用,(fc ,iscsi,sas ) Design Server
到單硬碟的救援.在我們合作努力下對於儲存媒體有更深入透徹瞭解..

這篇專文慢慢連載真正Hardcore 資料救援的資料救援原理 設備.指令 等....
並盡量整理層次架構,非東沾西沾 引用他人未確定資料.

對硬碟做資料救援,第一步是先要看懂ATA訊號
觀看ATA 訊號正常否可用
可下載免費 Victoria

http://www.osslab.org.tw/Storage/Data_Recovery/Software/Victoria


ATA 訊號

BIT7: BSY (busy)
BIT6: DRDY (device ready)
BIT5: DF (Device Fault)
BIT4: DSC 或DRSC (seek complete)
BIT3: DRQ (Data Transfer Requested)
BIT2: CORR (data corrected)
BIT1: IDX (index mark)
BIT0: ERR (error)


上面為正確硬碟ATA訊號回應

一般故障硬碟會有下面幾種可能

1. 完全無ATA 訊號反應 電機沒轉
2. 完全無ATA 訊號反應 電機有轉
3. 有 ATA 反應 ,BSY 不就緒狀況 電機沒轉
4. 有 ATA 反應 ,BSY 不就緒狀況 電機有轉
5.ATA 待命正常如上圖 ,但容量 型號 其中之一錯誤 電機有轉.(Bios 會出現錯誤)
6.ATA 待命正常如上圖 ,但容量錯誤 電機有轉.
7.ATA 待命正常如上圖 ,容量 型號 都正確 電機有轉. 但無法正常運作

以上每種故障狀況各有千奇百怪種理由..因為有可能硬碟軟硬體層面出問題.而碟片與磁頭偏偏又很脆弱

1.硬體PCB ,HDA 問題

HDA (Head Disk Assembly) 稱之為磁頭磁片總成或盤體
碟片 (Platter)、磁頭(Head) 、磁頭臂(Acutaor) 、主軸馬達(Spinde motor)、前置訊號,放大器( Preamp) ,音圈馬達 VCM ) 其中之一壞
修理HDA 必需在無塵室..

2.PCB 上 電路損壞或 Flash memory (NV-RAM ,ROM ) 固件遺失.

硬碟啟動原理就像一台電腦主機一樣. Hitachi HDD 為例 .
Mask ROM code 起動-->NV-RAM 放起始SA 啟動區位置,啟動後還要Loading 在磁片上 Service area "硬碟應用程式"之後......
整顆硬碟才ATA 待命正常...硬碟抓的到正確型號跟容量 所以載入碟片上module 起動失敗 部份狀況會bios認不到硬碟或報錯

要是這塊失敗 有二個處理方式 1.電路版熱交換法 2.虛擬LDR載入法..
電路版熱交換方法很簡單,讓一塊已經"開好機"讀取好硬碟module 的PCB 停掉電機,再移去別顆 HDA上處理強制Scan data區.

HDA內問題 最多是磁頭讀取不良 若碟片資訊還良好.此時就要更換磁頭

但是正確說法是更換磁頭臂組(HSA)

磁頭是由晶圓刻成.Slider,因為空氣動力學特性,能夠在盤片轉動帶來的空氣墊上滑行並穩定在一個高度範圍內 (離碟片高度約為 1 micro mm)

Slider便被固定在磁頭臂前端的懸架上,後面引出相應的電路,即所謂的HGA(Head Gimbal Assembly,磁頭懸架組件)。由於同一張盤片上下兩面的HGA方向相對,所以便有A、B兩種類型的HGA

幾個HGA(一張盤片需要1或2個)堆疊在一起,再加上前置放大器(preamplifier),+VCM 線圈就形成HSA(Head Stack Assembly,磁頭臂組件)。



更換磁頭就是更換磁頭臂組 (HSA)
以下為HSA 更換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QdwWI5gpFc

更換HSA 後 某大公司在其網站說要用 SERVO TRACK WRITING去定位.Head 再組裝實際上直接更換上就可. 只要碟片無嚴重損毀,Servo area and 固件區正常.HSA 自動會尋道.正常定位就續.更換環境 基本上至少要用低塵工作台.就可以進行拆卸更換 .並且該做防靜電處理

其實近1x年硬碟已不用 SERVO TRACK WRITING Tool.因為Servo Tool 昂貴佔用時間又長.整體流程會卡死
所以Maxtor 研發了embedded servo(自校驗)

待續...............................

更多圖文 與本文最終修訂

http://www.osslab.org.tw/Storage/HDA

(圖與影片原出處 為張慶彬與ACSDATA)
Opensources,虛擬化,Voip,FC ,Storage ,Embedded system http://www.osslab.org.tw
真是專業的文章!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做到家用版啊?!
thx wrote:
OSSLab 團隊 ...(恕刪)
感謝大大願意在這邊發表這麼有內容的技術性文章.
不過我以我的經驗, 太技術性的東西在這邊的反應反而不好.
樓主您就當成有空做做善事, 不要因為反應冷淡就不發了~
幫您加個滿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thx wrote:
大公司在其網站說要用 SERVO TRACK WRITING去定


那個說法本來就是虎爛的!
因為明明韌體故障或電路故障他也是寫故障原因都一樣收費都是2萬起到3萬5.
太多客戶來抱怨過這事情了.
這行業黑暗面太多.
不小心還會被告.

thx wrote:
夠在盤片轉動帶來的空氣墊上滑行並穩定在一個高度範圍內 (離碟片高度約為 1 micro mm)


這裡寫錯了!
現在單碟到250GB 已經到 5-10奈米高度


thx wrote:
其實近1x年硬碟已不用 SERVO TRACK WRITING Tool.因為Servo Tool 昂貴佔用時間又長.整體流程會卡死
所以Maxtor 研發了embedded servo(自校驗)


其實這裡也是錯誤的!

不知道可不可以順便在這邊發問?
我有一顆WD 250GB的硬碟是買iMac附的, 用了幾年之後系統突然變得很慢(但工作正常).
後來拆下來用測試軟體做寫入測試才發現寫入的速度只有大約1~2百KB/S. 像這樣的情形
可能是什麼地方故障造成的呢? 因為我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只有寫入速度異常,其它測試是
OK的~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bluesystem wrote:
測試才發現寫入的速度只有大約1~2百KB/S. 像這樣的情形
可能是什麼地方故障造成的呢? 因為我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只有寫入速度異常,其它測試是
OK的~


寫入異常屬讀寫頭劣化!
WD工程模式中可看見單一讀寫頭的RW品質數據。
硬碟是消耗品所以不用考慮用一輩子或超過5-6年!
丟了吧
伯爵紅茶 wrote:
...(恕刪)其實這裡也是錯誤的!

詳細希望,謝謝!

bluesystem wrote:
太技術性的東西在這邊的反應反而不好.
樓主您就當成有空做做善事, 不要因為反應冷淡就不發了~


但還是有人會看的呀~XD
基本上我比較喜歡這種文章..

伯爵紅茶 wrote:
寫入異常屬讀寫頭劣化!
WD工程模式中可看見單一讀寫頭的RW品質數據。
硬碟是消耗品所以不用考慮用一輩子或超過5-6年!
丟了吧


原來如此~謝謝~

這顆本來就是打算丟了或拿來惡搞的, 早就已經買新硬碟裝上去了!
只是用電腦那麼久第一次看過這種狀況, 而且為了抓這個問題花了不少心思.
所以一直想知道原因是什麼.

其實一顆硬碟用超過三年,我都有心理準備那個可靠性已經都要打折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