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吋的5400轉、3.5吋5400轉 架構一樣??


目前壞掉的是 ESATA+外接盒+3.5吋綠標WD硬碟

平常就插在電腦後面,然後放在主機上不動XD

然後其實都是裝一些娛樂檔案而已。

突然想到放在主機內,主要是因為好像一直都是插著3.5吋外接盒在主機上,不會拔掉線,"基本上"也不會帶著走,哈。(除非有人要COPY,但機率很小就是了)

maxsanta wrote:
都說要備份用的, 還裝在主機內幹麻? 是要擴充嗎?
2.5吋 2TB 應該價錢還好吧, 多一些些, 可以跑得快又容量大
1TB以上, 如果是 5400轉, 那真的很慢吧(會等到睡著了 XD)
如果考慮不用帶來帶去的(帶到外面), 又要省點錢, 那用 3.5吋7200轉的就可以了, 容量又大
網路流氓的習性-多重標準+自私邏輯遮掩現實+加油添醋無限上綱+沒有品德,眼不見為淨。

sportsw wrote:
目前想買硬碟+外接盒當作資料備份的槽,之前買過了WD的ELEMENT目前沒甚麼太大問題,所以如果就金錢上的考量也有可能考慮這種。

不過我想問的是,

2.5吋的5400轉、3.5吋5400轉 的架構是一樣的嗎??

會不會因為2.5比較小,所以比較脆弱之類的??


另外,如果以同樣的 WD 2.5 5400轉 VS WD 3.5 5400轉比較資料移動速度的話,
兩者的速度是否會有明顯的差異??

謝謝


1.你都不想知道一堆數據了架構對你來說沒意義
2.2.5比較脆弱
3.
2.5速度大概 60M~80M
3.5速度大概 90M~110M

傳小檔案應該不明顯~~傳大檔案或是很多檔案會有差
電腦工程師,有問題可以找我討論 Raxel

raxel wrote:
1.你都不想知道一堆數據了架構對你來說沒意義
2.2.5比較脆弱
3.
2.5速度大概 60M~80M
3.5速度大概 90M~110M
傳小檔案應該不明顯~~傳大檔案或是很多檔案會有差


2不認同,2.5設計為行動裝置使用,其抗G力更優於3.5硬碟。
謝謝大家回答兼討論問題:) 也歡迎大家繼續討論

像前面我有問到2.5跟3.5架構、或許該問到兩種尺寸"結構"上是否有所不同?
還是說2.5的組裝與設計方面,只是3.5一模一樣的組裝設計,只是2.5的長寬高比例比較小而已?

依照我的觀念來說,如果只是體型比例縮水而已,基本上硬碟自己損壞的機率是一樣的
(不一定正確的觀念、又錯歡迎指證討論)

另外,這樣看來2.5跟3.5的硬碟在傳送檔案時的差一點就出來了!!(大檔案/多檔案)
所以我還是要以3.5為選購目標!!

接著就是外接盒的問題了,很多年以前我有買個創見的外接盒裝了一個2.5吋的硬碟,最後到是硬碟先壞掉了,外接盒應該是還OK,當然,創建的外接盒印象中才500而已。

但是也有爬文網路上提到外接盒的好壞也會影響傳輸資料的速度,所以很多高手開箱的外接盒都是2000起跳的等級><

因此外接盒的部分也是令人頭痛的一環呀!! 有沒有甚麼建議呢?

PS:因為電腦主機只有 USB 2.0跟E SATA,有考慮買PCIE轉USB3.0,這個又是另一門學問惹OTZ

那A買個硬碟可以牽扯出好多配件阿~~~QQ
網路流氓的習性-多重標準+自私邏輯遮掩現實+加油添醋無限上綱+沒有品德,眼不見為淨。
關於 2.5吋 vs 3.5吋硬碟比較

理論上 2.5吋因為體積小需要更精密,所以"似乎"會比 3.5吋還不耐用,

實際上 2.5吋一開始是專門為了NB設計的,因此2.5吋在製作上會更加考慮這一點,

反而品質來得更好。其實也有人說 2.5吋碟盤較小,磁頭軸距小,抗G力天生就是比

3.5吋來的好。

而3.5"的設計一開始就是給不會動的桌機使用,加上體積夠大,結果造成不斷的

CostDown,最後"似乎"變得比2.5還要不耐用。

但畢竟受限於物理限制,2.5吋的容量目前比3.5吋要來得低,CP也比較差

所以如果資料量過於龐大,通常就只有3.5吋可以選擇,而且2.5吋的轉速

也有限制(主要是溫控),因此效能也會有差別如果沒有考量其他因素,3.5吋

應該會是比較好的選擇,至於耐用度,反正不管哪一種,多備份才是不二法門。

理論上,同樣單碟1TB,2.5"磁碟密度比較高;
在所有條件都相同下,讀取頭掃過的面積一樣時,2.5"能讀到的資料最多...

剩下的就......有錯請指正,謝謝!


↑ 硬碟內部結構

如果大容量的,碟片會不只一片

磁頭臂是會前後動的,在尖端處有磁頭,負責讀寫碟片上的磁性資料。

然後碟片會轉。



↑ 磁軌 = 碟片上的一圈(圓周)


圓周有所謂:內圈、外圈

靠外面的一圈,比靠裡面的一圈,圓周來的長,也就是磁軌長度更大,能紀錄更多資料。

同樣 5400轉來說(RPM,每分鐘轉速),3.5" 速度比較快(外圈的部份)

因為 3.5"(直徑,英吋)的碟片,比 2.5" 來的大,最外面的圓周,也比 2.5" 來的長。

轉速相同情況下,3.5" 轉一圈,外圈能讀寫的資料,比 2.5" 多更多。


影響硬碟速度有幾個因素:

1) 轉速
2) 碟片尺寸(圓周/磁軌長度),愈大愈快
3) 碟片的磁性塗布密度

磁性密度是指:碟片不光是金屬片,表面有塗上一層磁性層材料。而這種材料依照科技年代,有密度等級之分。

早期也許 500GB 單碟,就是一個碟片只能 500GB。現在則是 1TB 單碟,一個碟片就能有 1TB。碟片的金屬還是一樣,差別在上面塗的磁性材料不同,密度不同(或者說奈米程度不同)。

因此就算轉速相同,碟片尺寸也相同,假如磁性塗布密度(材料)不同,速度也不一樣。

密度愈高的,讀寫速度愈快。

理論上同轉速下, 3.5" 是快過 2.5" 的。但仍必須考慮到磁性密度的差別。如果 2.5" 的磁性密度比 3.5" 高,就有可能 2.5" 快過 3.5"。

不過如果同一世代的硬碟,磁性密度應該都是相同的。新舊代的才會有差別。


穩度性與可靠度來講:

碟片愈小的,穩定性愈高。

因為碟片愈大,馬達再轉的時候,就愈容易飄(晃動)。

晃動若太大,會去撞到磁頭,導致刮傷(壞軌)。

也就是說:2.5" 比 3.5" 穩定。

※ 磁頭並不是貼在碟片上面,而是靠著碟片旋轉時的空氣阻力,浮在碟片上,浮的距離不到一根頭髮直徑的。

硬碟裡面並不是真空的,而是有乾淨的空氣,氣壓與外部一樣,有通風孔,孔上有空氣過濾片。
如果是外接的話,2.5吋比3.5還多一個優點
那就是大多不用另外接電源,利用USB埠供電即可
回覆標題

HDD硬碟的架構當然一樣
硬碟盤,讀取頭,緩存記憶體


回覆本文
這其實是個大齊問
所以一堆人請樓主爬測試資料

硬碟讀寫有幾個要素,但不是絕對

1.轉速
單位時間內可以讀寫更多資料
2.密度
轉一圈可以讀寫更多資料
3.資料在內圈還是外圈
外圈的話,轉一圈當然可以讀比較多資料

想到久遠以前Quantum Bigfoot就是出了5 1/4吋的硬碟
在密度還沒提升的狀況下,用比較大的碟盤,利用外圈更快的特性大肆宣傳


依樓主的狀況
相同容量相同轉速

資料密度
2.5吋的有幾片磁碟? 3.5吋的有幾片磁碟? 不知道規格很難討論

假設相同片
那表示資料密度2.5>3.5,但是等等,3.5吋外圈轉比較快阿


講了一堆
樓主還是去看別人的測試報告吧....

如果懶得做功課,就隨便買一台吧
一般來說 因為先天碟片高速旋轉結構

同轉速之下 2.5吋硬碟會比3.5吋耐震些~
這認真想就可以知道的

但是其他部份 你就得看用料如何了

例如10年前2.5"硬碟若用料比現在差 包括物理碟片
電子電路技術 那現在的3.5吋也可能比10年前2.5吋耐用

不過我認為 使用者能控制的 就是防震而已~
這是很重要的~ 甚至可能超過廠商用料水平的影響~

由這點來看 2.5"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是指同代水平 同樣近似的市場規劃下的產物比較~


至於說到架構 其實硬碟如此高度成熟的產物
就像汽車幾十年來的機械結構一樣 沒太大改變~


老實講 硬碟技術不需要討論太多 一分錢一分貨
高階產品優於低階產品 買就是了~

但切記 沒有絕對可靠的儲存媒體 硬碟也不例外
還是只有勤備份 才是保障資料唯一法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