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句話沒有在指責你的意思,救我的能力來說真的找出密密麻麻的資訊是無幫助的,因此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每個人做功能都有自己的能力底線,並不是說你丟一堆報告出來攤在面前你就一定會懂...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要講解到別人聽得懂的,才是最好的分享者...
做些簡單的舉例也是多少會有幫助的。
范小胖 wrote:
回覆標題HDD硬碟的...(恕刪)
changpizz wrote:
你有付教授學費,但你...(恕刪)
changpizz wrote:我實在看不下去了。
你有付教授學費,但你有付我學費嗎? 你的專業能不收錢去替人做事嗎?
討論當然是好,但是你只是要知道最後結果,這不叫做討論,
討論定義應該是先單純的主題,才進行後續不同發展面的意見交換,
不是開口就要人給你所謂的結果,那樣變成叫做乞討,不是叫做討論了,
但是即使要討也不能說你錯,只是你卻反過來認為,不給的人反而是錯的??!
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問題點在哪,難道我還應該要替你知道不成?
那你知道我現在想要做什麼嗎? 還是我的煩惱你也要來替我分擔?
要是百年老店的甜點,你能進去問他們配方是什麼? 不給你還能翻桌嗎?
我有你沒有的,你又希望得到,就需要付出,但我只感覺得到不悅而已,
給不給是看我心情,或是我認為對我而言有沒有價值,不是依照你的標準而定。...(恕刪)
sportsw wrote:
目前想買硬碟+外接盒...(恕刪)
JW75 wrote:
硬碟的基本架構,不管是2.5或3.5都差不多啦,總之就是馬達帶動碟片旋轉存資料、讀寫頭浮在碟片上讀取及寫入、再加上一些控制、快取晶片。以耐用來說,因為2.5吋的硬碟原本就是設計給行動用途,因此耐用及抗震程度會比一般3.5吋桌上型硬碟好,並沒有2.5吋比較小,所以比較脆弱的說法;實際上是反過來,3.5吋硬碟比2.5吋硬碟脆弱。
至於讀寫速度的話,主要取決在磁錄密度及轉速,又以磁錄密度比轉速的影響大。現在5400轉的硬碟因為磁錄密度高,隨便都比早期7200轉甚至舊的3.5吋的桌上型硬碟速度都快一大截。
假設磁錄密度跟轉速都相同是5400轉的話,3.5吋的硬碟因為碟盤大,所以外圈的面積(可以存資料的範圍)會比2.5吋來得大。用邏輯想一下就知道了,3.5吋的外圈,比2.5吋的外圈還要長,一樣5400轉讀寫頭都是掃過一圈,但3.5吋的碟片掃過的面積就是會比2.5吋的碟片還大,同樣掃過一圈能讀寫的資料量,自然也就是3.5吋的比2.5吋的多,速度自然也較快。這也是為什麼同個時期出來,磁錄密度差不多、轉速也一樣的硬碟,3.5吋的桌上型硬碟總是比2.5吋的筆記型硬碟快,3.5吋的硬碟強在容量大、價格便宜跟速度快,2.5吋的硬碟則是強在省電、體積小跟抗震能力強。
二種硬碟的不同特色,在行動硬碟上比放在筆電或電腦裡更重要,畢竟2.5吋的行動硬碟只要接USB不必另外接電,體積小又抗震,也比較不怕使用中意外的移動或震動;3.5吋的行動硬碟要另外接電,用起來已經很麻煩了,更何況還要隨時擔心行動硬碟不小心倒下來或撞到立刻報銷。在目前2.5吋跟3.5吋硬碟間的價差已經非常小的情況下,除非容量需求真得非常的大,普通2T的2.5吋行動硬碟已經無法滿足,否則都不要去考慮買3.5吋的行動硬碟。
至於速度的話,WD 3.5吋5400轉的行動硬碟,即使比2.5吋的還要快個10-20%,使用起來其實感覺也非常有限,不像SSD動輒是比硬碟快個3、4倍,那個才真的有差。以存取速度來考量買行動硬碟,其實是沒太大意義。

mirageauge wrote:
2.5跟3.5的架構可以說是一樣 但是定位不一樣
2.5裡面存放的資料是準備移來移去 或是會攜帶出門的
3.5的外接硬碟是備份取向不完全符合移動性需求 而且裡面也有自帶備份程式
這樣用途應該鰻明顯的
2.5 5400轉速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穩定性 7200轉對於筆電而言轉速過快(筆電面臨的震動會比桌機更大更頻繁)
為了擁有更好的穩定性以及壽命所以一般以5400為指標性
3.5 5400在3~4年前是過慢的轉速 所能提供的讀取速度約70~100MB不等
但現今3.5都是3~4TB起跳 單碟容量的提升已經超過提升轉速的效益
所以才有綠標藍標之類的低價產品<--------對於耐用度是不講究 但不代表爛
其實你問的問題重點都不是規格以及性能 其實產品取向根本不一樣也不是像你所講的多買一個外接盒而已
有時外接應碟不會比較貴 那些數據什麼的都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