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 5770 的 記憶體介面只有 128bit 為何能夠勝過 256 bit 的顯卡

snd200x wrote:
正當大家推算A卡要倒...(恕刪)


看到你這句 我又笑了
說的真好.....集體跳家是吧...
土城加藤鷹
親愛的亞洲神人,我也很震驚你到現在才知道 5770 的記憶體寬度是 128bit,一般我們討論的是總頻寬,而非單看記憶體寬度,用一個最簡單的算式,

總頻寬(GB/s)= 記憶體寬度(Byte) x 記憶體時脈(GHz) x 記憶體資料倍率

記憶體總頻寬由高到低:
ATI 5870 總頻寬(GB/s)= 32byte (256bit) x 1.2GHz x 4 = 153.6GB/s (GDDR5, 1600SP)
ATI 5850 總頻寬(GB/s)= 32byte (256bit) x 1.0GHz x 4 = 128.0GB/s (GDDR5, 1440SP)
ATI 4870 總頻寬(GB/s)= 32byte (256bit) x 0.9GHz x 4 = 115.2GB/s (GDDR5, 800SP)
ATI 5770 總頻寬(GB/s)= 16byte (128bit) x 1.2GHz x 4 = 76.8GB/s (GDDR5, 800SP)
ATI 4850 總頻寬(GB/s)= 32byte (256bit) x 1.0GHz x 2 = 64GB/s (GDDR3, 800SP)

再者,顯示卡的效能也不能單看記憶體總頻寬,最主要還是要看顯示晶片的核心架構能否完全利用以上頻寬,否則頻寬再高也是枉然。

不知這樣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嗎?
timberwang wrote:
親愛得亞洲神人,我也...(恕刪)

為什麼我覺得這篇回答,賞了sean666 一個巴掌...
lightya wrote:
為什麼我覺得這篇回答...(恕刪)


有些人買顯示卡只注重特效,或是某些單一數據。可是電腦這東西,本來就是以整體數據為主。如果還在像以前,只看單一數據,那吃虧的將會是自己。


而且他說的那個不是技術瓶頸,是那顆顯示晶片做出來就那個樣子,閹割版的。然後ATi再利用記憶體把速度加快,加快到類似256bit顯示卡的效能。
sean666 wrote:
所以ATI只好靠DRR5來彌補資料傳輸速率瓶頸,至於為甚麼只做128不做256,我印象中好像是技術問題。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在成本上的考量

現在的顯示卡使用的記憶體,由DDR2~GDDR5
DDR1 ~ GDDR4工作時脈都是實際時脈 x 2
但GDDR5的工作時脈是實際時脈 x 4
記憶體流量算法為『記憶體工作時脈 x 記憶體頻寬 ÷ 8』

4850公版用GDDR3,記憶體時脈為993MHz,記憶體頻寬為256 bit
那記憶體流量算法就是993 x 2 x 256 ÷ 8 = 63.55GB/s
5770公版用GDDR5,記憶體時脈為1200MHz,記憶體頻寬為128 bit
那記憶體流量算法就是1200 x 4 x 128 ÷ 8 = 76.8GB/s

GDDR5 128 bit 的資料流量 > GDDR3 256 bit 的資料流量
不是技術問題 也不是成本問題
是"定位"的問題
在不用大改核心的狀況之下
利用記憶體的頻寬限制 可以簡單的控制效能
不會卡到自家更高階一點的產品線的銷售量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恕刪)


另外也是彈性考量....

畢竟128bit電路版成本比同級256bit低且面積小....
只要看看市面上各級顯卡就知道了...

像5770這種剛好處於中高階又可能想吃點中低階升上來的市場...
給予板卡廠商低成本電路板, 去搭配可高可低的的記憶體彌補性能或降低成本..
是不錯的作法... 次一級的5670也是如此...

其實, nvidia 的GT240又不嘗如此? 號稱要接位9600GT...(256 bit)
可是事實上也是128bit 來搭配DDR5 彌補基本盤的不足...
如果n fans想砲轟, 還是先轟一下GT240為啥那麼貴, 規格如此爛.. 比較公平點....
Loompster wrote:
有些人買顯示卡只注重...(恕刪)

我只能說...這總頻寬數據...神人不愛~
-----------------------------------
所以這次神人沒說謝謝~
sean666 wrote:
這樣說吧… 你叫ATI做出256bit的出來給大家看看吧!

如果你來這問為甚麼記憶體頻寬只做128bit不做256bit的…
相信這裡很多懂得箇中緣由的網友會說出來…
如果您是來這說 哇~記憶體頻寬才128bit就把N社xxoo▲▲…要是256bit那還得了……
我想…樓下繼續蓋樓一定會有不客氣的網友取笑你!

你以為ATI是佛心來的,給消費者大好康,顯卡上用的是DDR5,而不是目前大量使用的DDR3? 其實是ATI顯卡整體架構設計上的問題,簡單講就是PS太多,以G92與4870為例,一個SP是128個、一個SP是800個,套用簡單的邏輯,看看泰山收費站為甚麼一坨車塞在那邊就會懂了。
所以ATI只好靠DRR5來彌補資料傳輸速率瓶頸,至於為甚麼只做128不做256,我印象中好像是技術問題。
目前ATI迷是很爽,因為N卡還未推出新產品,ATI新產品的效能橫掃業界,但懂得的網友自然知道,以目前的顯卡技術,兩家各上一層樓,往上推算規格,N卡新產品一上市A卡又要倒地唉嚎了。
這不是A迷與N迷之間的嘴砲論戰,當你對兩家顯卡的設計、規格、架構有所瞭解之後…自然能夠清楚知道40nm製程在兩家顯卡之間的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新製程的成品如何架構、設計,這些都是可預見的。
就像大家所熟知的intel與AMD,AMD推出6核心,效能就會突然勝過intel的6核心?事實大家心裡一清二楚,因為大家對intel與AMD的CPU設計、架構、規格……熟到不能再熟。

我承認我電子系我讀得很混,不過看到您的發言,我笑了...
原來ATI是LAY不出256的爛廠,果然是N家王道啊...
這篇文章真的讓我學到不少知識唷
當然
某些反面的也有瞭解到......
謝謝大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