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記得早期2D 3D分開來的時候,需要購買3D加速卡的時代嗎?
同一概念下也推出了影像解壓縮卡...
之後有廠商把2D 3D晶片放在同一張顯示卡上...
那時的顯示卡通常具有雙晶片....一顆2D一顆3D
在後來的趨勢又出現了
2D 3D晶片既然都可以放在同一張卡上
那何不把2D跟3D功能坐在一起的設計理念!!!!
在當時可謂之先進....
慢慢的顯示卡進入了效能比拚時代
而在飛起的效能增進中
顯示卡進步到現在....
強大的浮點運算性能的增進
也導致了...平常使用時大量的效能浪費
而現在每一次碰到瓶頸就又要進化的顯示卡
除了DX11以外
其實到了已經想要在平時也能提取那顯示卡內強大效能的想法!!!
又或者GPU跟CPU要再做進一步配合的時候....
未來這一年評論一張顯示卡
似乎不能再只是看那遊戲的效能...
GPU已經不再只是3D效果的呈現...
不知道很近的未來某天
數據已經不再是CPU運算
而是交給GPU在運算....
不單單只是即時戰略遊戲內數百的兵
GPU天生就適合做這樣的運算
而目前這兩大顯示卡龍頭....
都注意到這一點了...
誰離未來誰近一點?!
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恩....好期待今年到明年初的顯示卡發展!
這都是CPU範疇的工作而不是專用陣列單元的,NV就算想搶最終也是得在GPU中增加CPU迴路才可能作的到裡想的性能
想要追求泛用性就要有承擔肥大化與效率下降的原罪,不然就是專用化以求單方面的高性能與合理的生產性,平衡性的產品是則是坐落於中間規模,而各類產品始終都有其適合定位的位置存在
至今所有矽圓產品都躲不掉這個原則,而且無視於物裡限制(製程能力)生產性.成本等平衡的產品從來不會是市場大宗
GF100會被逐漸踹出遊戲卡市場也是這樣,犯了跟cell一樣的毛病,放在錯的位置,最後還是得由更單純化的GF104這類產品替位
不要異想天開強迫普羅大眾分攤這些不見得需要的成本,專業市場願意多花一些錢付出是因為那是生財工具,時間就是金錢,一般市場更需要得在其用途上面面俱到(可用.能接受)而不恐龍化.合理價格的產品,不然現代CPU能力也不差,一定要再增加個暖爐嘛?不一定吧?
不能因為你想減少研發支出(請参照NV近兩年財報分析),就強迫大家接受這樣的產品,PS3初始1年沒有啥遊戲時在蛋白質分析得全球分佈亮度驚人,但等遊戲數量普及後亮度分佈大減,這意味著它畢竟仍是一台遊戲機而不是蛋白質運算機,PC遊戲卡市場也是如此,要嘛請多投入研發經費(請参照"已故的"ATI,入主AMD後研發投入經費逐漸增幅至3倍多,新產品源源不斷蹦出不是沒理由得),要嘛請給個合理定位.平衡.及價格的產品(像即將問世的山貓)
而不是獨斷.半強迫式的叫大家接受這些不斷巨大化的恐龍產品,要是NV還是沒發覺這些問題當心過幾年陪3DFX一起進入歷史墓園...

eclair_lave wrote:
分支跟邏輯演算最好G...(恕刪)
nvidia現階段就是把太多東西搞在一起
導致成本增加卻又無法像ati5、6系列
明顯增進效能、或是節省成本
以一般消費大眾來說
cp值還是最重要的
花一樣的錢買多餘的東西(cuda、physx)
卻沒有跟ati同價位一樣的效能
在DX11很威沒錯
但是現在有支援DX11的遊戲有幾款
我周圍的10個有8個還在用XP
1個是我筆電用W7
另1個則是vista懶的跑去升級
去問問看身邊的人
電腦耗電幾瓦?不知道
DX11?是很威,只是沒幾款所以都被說綁遊戲
CUDA??20個可能有19個人不知道,就算知道還不一定會去用
physX?開啟還有人說開了不公平勒,因為ATI沒有
有8成以上只知道要跑的順、畫面好、價格低
耗電幾瓦他不懂怎麼會去管
就跟ATI的4系列一樣
耗電量不低、熱的半死
但就是價格便宜效能不差才一堆人轉用
就顯色上就不多做評論
每個地區喜好的色系不同
剛好ATI偏暖色的原始設定比較符合台灣人喜好
如果把cuda這種自搞規格放在專業的運算卡上
就像高階繪圖卡根本都是NV天下一樣
另外搞更專門的軟體來支援
成本自然可以讓有需求的人吸收
而不是放在遊戲卡上讓人用結果還讓人嫌
遊戲卡成本下降
售價降低自然會有人比CP值
多少價格哪個效能好
或是拿那些成本增進顯卡效能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