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pe Verde晶片規格介紹
AMD這次的Southern Island晶片產品,幾乎都是以海島名稱來作為命名,而繼上個月先發表的Tahiti(大溪地)晶片組之後,緊接在後上市的,則是一款命名為Cape Verde(維德角)晶片組。這款晶片與Tahiti同樣是以28nm製程打造,並也同樣是GCN(Graphics Core Next)的架構設計,且傳輸介面的規格方面亦為PCI-E 3.0的傳輸規格。至於兩款晶片最主要的差異,就是在於Cape Verde晶片中所具備的GCN運算單元(Compute Units)數量則縮減至8~10個。
從官方資料的晶片示意圖上可以看到Cape Verde晶片組同樣也是GCN架構設計。

然而這次搭載Cape Verde晶片組的顯示卡產品,便是Radeon HD 7700系列。在這個系列之中,共有Radeon HD7770與7750兩款產品,其中的7770,具備了10個GCN運算單元,另一款Radeon HD 7750,則屏蔽兩個GCN運算單元,剩下8個。所以也因為GCN數量的差異,AMD Radeon HD 7770與7750兩者除了預設的核心與記憶體時脈有所不同之外,像是串流處理器數量、Computer Performance、Texture Units(材質單元)、Texture Fillrate (材質填充速度)以及Pixel Fillrate(像素填充速率)等規格也都各有所異。,然而也因為硬體規格上的差異,兩款顯示卡在TDP功耗設計亦有著25W的落差。其中規格較高的Radeon HD 7770,官方所提供的T DP功耗規格是為80W,在實際使用時,必須外接一個6Pin電源才能來驅動。至於Radeon HD 7750雖然規格縮減,但使其TDP功耗稍降至55W,最大的優點就是不需要再外接6Pin電源,僅以PCIe插槽上的供電就足以驅動。
AMD Radeon 7770與7750兩者因為GCN數量與預設時脈的差異,TDP功耗規格也相差了約25W左右。

從公板設計可以看出,這兩款顯示卡不僅規格有所差異,在外觀上,體積大小、散熱器設計以及輸出端子的規格也有著明顯的不同。

在Radeon HD 7770上則需外接一個6Pin電源才能驅動。

輸出規格方面,Radeon HD 7770公板上則是提供了2組Mini DisplayPort、1組HDMI以及1組DVI,而單Slot設計的Radeon HD 7750則提供1組HDMI、1組DisplayPort以及1組DVI。

AMD Radeon HD 7770大集合
看完規格之後,玩家們更在意的想必是實際的效能表現究竟如何,所以這次也特別借測了華碩、技嘉、微星以及撼訊等四家板卡廠商各自推出的Radeon HD 7770顯示卡來進行實際效能測試。至於Radeon HD 7750的部分,雖然筆者手邊未有實際出貨的版本,但仍然借了一款Radeon HD 7750公板卡來測試,讓網友們作為效能數據表參考。而在效能測試之前,還是先來看看各家板卡廠商所推出的Radeon HD 7770顯示卡究竟有何不同。
華碩 HD7770-DC-1GD
這次的外盒正面與ASUS之前幾款顯示卡一樣都是採用騎士圖樣,不過相信眼尖的網友們,應該有發現在騎士上頭十字架已被拿掉了,而據小道消息是因為某些東歐國家會有所忌諱,所以乾脆統一拿掉十字架的圖樣避免糾紛。

外盒背後則標示了Direct CU、GPU Tweak以及提供的輸出介面說明。

開啟內盒後可以看到裝在靜電袋的顯示卡乖乖躺在裡面。

內容物除了顯示卡本體、說明書與驅動光碟之外,還有一個DVI轉D-Sub的轉接頭。不過在內盒之中其實還有一個塑膠外盒,應該是用來裝顯示卡橋接排線,實際出貨版應該會提供。

散熱器是華碩近來在顯示卡產品上常用的DirectCU。

顯示卡背面照。

輸出端子介面提供兩組Mini DisplayPort、1組HDMI以及1組DVI。

顯示卡上方設置了防彎條的設計。

6Pin電源接頭位在顯示卡的右側。

卸下散熱器後的正面照。

繪圖晶片驗明正身。

顯示記憶體顆粒採用4顆由Hynix生產的H5GQ2H24MFR顆粒,總容量為1GB。

Direct CU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以熱導管直接接觸繪圖晶片,以加快導熱速度,不過在卸下散熱器之後,從散熱器上的散熱膏痕跡便可發現,其實僅有一根熱導管實際接觸晶片。或許是因為晶片體積不大的因素。

從AMD Catalyst 與GPUz上的資訊可以看到核心與記憶體時脈已有超頻至1120MHz與1150MHz。

驅動光碟內附的ASUS GPU Tweak軟體介面設計有些ROG系列的風格,在主畫面除了具有監控顯示卡資訊,亦提供調整時脈與電壓的功能選項。

Live Update頁面可直接線上更新顯示卡驅動程式。

軟體內也有專屬的GPUz資訊頁面。

技嘉 GV-R777OC-1GD
從外盒正面可以看到技嘉這款顯示卡預設超頻至1100MHz。

外盒的背面主要是在說明這款顯示卡的是採用第二代Ultra Durable用料,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PCB版加入了一層2盎司的銅箔。

包裝並沒有內盒的設計,外盒直接打開之後,就可以看到包覆著靜電袋的顯示卡本尊躺在裡面。

內容物除了顯示卡本體,僅有說明書與驅動光碟。

從顯示卡的正面就可以看到散熱器上所加入風扇並非一般常見的8或9公分規格,而是加大至10cm的大風扇設計。

技嘉所使用的PCB板相較於其它三款大約縮短了1公分的長度。

輸出端子介面提供兩組Mini DisplayPort、1組HDMI以及1組DVI-D,並且在其中的HDMI端子上還加入了鍍金處理。

詳細的型號則清楚標示在金手指的上方。

6Pin電源接頭位在顯示卡的右側。

卸下散熱器後的正面照。

顯示晶片驗明正身。

記憶體顆粒同樣是採用4顆Hynix H5GQ2H24MFR,總容量為1GB。

散熱器的設計跟Intel處理器所附的散熱器頗為相似,皆是採用放射狀的鋁擠鰭片設計,而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款具備了10公分的大風扇。

從AMD Catalyst 與GPUz的資訊可以看到預設核心與記憶體時脈已超頻至1100MHz與1250MHz,不過串流處理器的數量,似乎有稍微縮減至512個。

技嘉在驅動光碟內也提供了一套名為Easy Boost的軟體,其主畫面亦具有能夠讓使用者自行調整時脈與風扇轉速的選項。

OSD Tunning中則可設定螢幕截圖或錄影的快捷鍵以及儲存路徑。

BIOS Setting選項中可讓使用者自行更新顯示卡的BIOS韌體。

微星 R7770-2PMD1GD5/OC
微星這次的外盒設計與之前幾款相差不多。

外盒背後則是在說明固態電容的好處以及一些特色與規格標示。

包裝是無內盒的設計,開蓋之後就可以被防撞泡棉圍繞的顯示卡。

另外官網有標示會提供1條顯示卡橋接排線,在這裡之所以沒有出現,也許是因為幾經多手測試之後而消失的,實際出貨版應該不會缺少。

顯示卡正面即可看到搭載了一個雙風扇設計的散熱器。

顯示卡背面照。

輸出端子介面提供兩組Mini DisplayPort、1組HDMI以及1組DVI-D,且擋板上亦有msi字樣。

顯示卡上方可以看到一條6mm規格的U型銅質熱導管。

6Pin電源接頭位在顯示卡的右側。

卸下散熱器後的正面照。

顯示晶片驗明正身。

記憶體顆粒同樣是採用4顆Hynix H5GQ2H24MFR,總容量為1GB。

卸下顯示器便發現這款顯示卡上的U型熱導管一端也是直接接觸繪圖晶片,與華碩的DirectCU頗為類似,差別只在於熱導管數量以及口徑大小的不同。

從AMD Catalyst 與GPUz的資訊可以看到核心時脈稍微調整至1020MHz,而記憶體時脈則維持1125MHz。

驅動光碟內提供的微星Afterburner超頻軟體,除了可監控顯示卡資訊,亦提供調整時脈與電壓的功能選項,並可儲存4組自訂超頻參數。

軟體內也有提供桌面截圖與錄影功能。

除了Afterburner超頻軟體之外,還有提供一套KOMBUSTOR Benchmark軟體,整體設計上有些類似FurMark軟體,同樣都可以進行數據與穩定性測試。

撼訊 AX7770 1GBD5-2DH
外盒正面標示著顯示卡是為1GHz的版本。

外盒背後則是說明固態電容的設計以及一些特色與規格標示。

包裝是無內盒的設計,開蓋之後就可以看到顯示卡包著紅色防撞氣泡袋。

內容物除了顯示卡本體、顯卡說明書、安裝說明書與驅動光碟之外,也提供了DVI轉D-Sub的轉接頭與Mini DisplayPort轉DisplayPort的線材。

從顯示卡的正面可以看到散熱器的設計與公板頗為相似,最主要的差異就是撼訊在外殼改為塑膠材質。

採用了紅色的PCB板。

輸出端子介面提供兩組Mini DisplayPort、1組HDMI以及1組DVI-D。

6Pin電源接頭位在顯示卡的右側。

卸下顯示卡後的正面照。

顯示晶片驗明正身。

記憶體顆粒同樣是採用4顆Hynix H5GQ2H24MFR,總容量為1GB。

散熱器與公板卡同樣都是採用黑色的放射狀鋁擠鰭片設計。

從AMD Catalyst 與GPUz的資訊可以看到核心和記憶體時脈都與公板卡相同,維持在1000MHz與1125MHz。

最後當然要來幾張疊疊樂
外盒疊疊樂。

顯示卡疊疊樂。

輸出端子一起來一張。

綜合測試:
這次的測試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張顯示卡的重量差異,第二個部分則是屬於效能比較,會利用顯示卡測試軟體以及遊戲Benchmark工具來呈現效能。最後一個部分則是會稍微比較一下四張顯示卡在開啟FurMark 1.9.2版中的Burn In Test 15min測試選項後,實際燒機15分鐘的運作溫度狀況。不過這次的測試環境是裸機的狀況,若是使用者們實際裝機的話,運作溫度還會再高一些。
而這次所使用的測試平台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7-3820
主機坂:ASRock X79 Extreme 6 Gen3/GB
硬碟機:ADATA S596 Turbo 64GB
記憶體:AMD Memory Performance Edition 4GBx4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ODIN 1200W
顯示卡驅動程式:AMD Catalyst 12.2
測試軟體:3DMark 11、3DMark Vantage、Furmark1.9.2、CINEBENCH R11.5、Unigine Heaven 2.5、HAWX 2、Lost Planet 2、Streetflight IV
測試平台裝置管理員截圖

重量比較
由於這四款顯示卡在散熱器方面都有做了一些改變,因此在實際重量上也都跟公板有所不同。在實際比較之後,最重的還是公板卡,重量為482克,次之則為微星的R7770-2PMD1GD5/OC,重量為481克,與公板僅有1克差距。接下來則是華碩的HD7770-DC-1GD,重量為473克。再者就是撼訊的AX7770 1GBD5-2DH,雖然外觀與散熱器的設計都和公板頗為相似,不過因為外殼材質改為塑膠之後,亦使得重量稍有減輕至454克。而這四款之中最輕的便是技嘉的GV-R777OC-1GD,由於PCB版的縮減以及散熱器的不同,讓顯示卡整體重量僅400克。另外,Radeon HD 7750的公版卡,實際重量僅有237克。
公板AMD Radeon HD 7770

華碩 HD7770-DC-1GD

技嘉 GV-R777OC-1GD

微星 R7770-2PMD1GD5/OC

撼訊 AX7770 1GBD5-2DH

公板AMD Radeon HD 7750

顯示卡軟體遊戲效能測試數據
3DMark 11
Extreme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 X1085、華碩X1156、技嘉X1054、微星X1101、撼訊X1084、AMD Radeon HD 7750公板X817。






Performance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 P3543、華碩P3751、技嘉P3545、微星P3587、撼訊P3545、AMD Radeon HD 7750公板P2727。






Entry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 E5843、華碩E6201、技嘉E5833、微星E5910、撼訊E5839、AMD Radeon HD 7750公板E4594






3DMark Vantage
Extreme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X6430、華碩X7125、技嘉X6405、微星X6632、撼訊X6627、AMD Radeon HD 7750公板X4627。






High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H9783、華碩H10497、技嘉H9409、微星H9878、撼訊H9891、AMD Radeon HD 7750公板H7206。






Performance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P15375、華碩P16492、技嘉P15001、微星P15680、撼訊P15487、AMD Radeon HD 7750公板P11899。






CINEBENCH R11.5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76.63fps、華碩77.20fps、技嘉76.21fps、微星76.51fps、撼訊76.18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72.21fps。






Unigine Heaven 2.5
1920x1080 0xAA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24.4fps、華碩26.0fps、技嘉24.9fps、微星24.8fps、撼訊24.7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19.4fps。






1920x1080 4xAA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20.4fps、華碩21.3fps、技嘉20.4fps、微星20.7fps、撼訊20.5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16.3fps。






1920x1080 8xAA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17.4fps、華碩17.9fps、技嘉17.2fps、微星17.7fps、撼訊17.6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13.7fps。






HAWX 2
1920x1080 0xAA 每秒平均張數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115fps、華碩117fps、技嘉112fps、微星115fps、撼訊115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98fps。






1920x1080 4xAA 每秒平均張數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83fps、華碩85fps、技嘉84fps、微星84fps、撼訊80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75fps。






1920x1080 8xAA 每秒平均張數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66fps、華碩67fps、技嘉66fps、微星66fps、撼訊66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60fps。






Lost Planet 2 失落的星球2 Teat A
1920x1080 0xAA 每秒平均張數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35.6fps、華碩39.1fps、技嘉34.8fps、微星36.8fps、撼訊27.6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28.0fps。






1920x1080 4xAA 每秒平均張數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28.7fps、華碩31.6fps、技嘉28.7fps、微星34.8fps、撼訊26.7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21.8fps。






1920x1080 8xAA 每秒平均張數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28.1fps、華碩28.0fps、技嘉26.1fps、微星27.9fps、撼訊25.8fps、AMD Radeon HD 7750公板21.9fps。






Streetflight IV 快打旋風四
1920x1080 0xAA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166.4fps & 15273分、華碩175.08fps & 15853分、技嘉169.4fps & 15466分、微星167.85fps & 15366分、撼訊165.88fps& 15233分、AMD Radeon HD 7750公板137.43fps & 13314分。






1920x1080 4xAA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105.64fps & 8715分、華碩111.14fps & 9004分、技嘉104.02fps & 8629分、微星106.58fps & 8764分、撼訊105.51fps& 8707分、AMD Radeon HD 7750公板86.21fps & 7692分。






1920x1080 8xAA
測試結果依序為:AMD Radeon HD 7770公板99.06fps & 8131分、華碩104.35fps & 8404分、技嘉95.63fps & 7593分、微星99.86fps & 8173分、撼訊98.95fps & 8126分、AMD Radeon HD 7750公板81.45fps & 7232分。






從四款顯示卡的結果數據來看,由於華碩已有預設的超頻調校,因此效能的表現也是這幾款顯示卡中稍微出色的一款。至於微星與撼訊兩款,由於時脈設定與公板卡相差不大,所以效能表現也與公板卡不相上下。至於技嘉這款顯示卡,雖然核心時脈已有超頻至1200MHz,不過因為串流處理器數量的縮減,效能表現上則稍有落差。
溫度測試
從溫度的測試結果來看,四款Radeon HD 7770顯示卡中,即便是有預設超頻的華碩 HD7770-DC-1GD,亦能夠比公板卡溫度要低上一些,而最技嘉的GV-R777OC-1GD的溫度則更比公板要低上10度C,散熱方面的表現算是不錯。另外,公板的Radeon HD 7750在燒機測試之後,運作溫度則飆升至83度C,以不插電的顯示卡來說,溫度算是有些偏高,或許在之後各家出貨的版本會有所改進。
公板AMD Radeon HD 7770測試溫度約維持在71度C左右。

華碩 HD7770-DC-1GD測試溫度約維持在70度C左右。

技嘉 GV-R777OC-1GD測試溫度約維持在60度C左右。

微星 R7770-2PMD1GD5/OC測試溫度約維持在63度C左右。

撼訊 AX7770 1GBD5-2DH測試溫度約維持在67度C左右。

公板AMD Radeon HD 7750測試溫度約維持在83度C左右。

測試心得
就整體表現而言,這次的AMD Radeon HD 7770的效能表現,比起上一代的Radeon HD 6770系列算是進步不少,甚至效能跟Radeon HD 6850,頗為相近,而且因為這次所使用的Cape Verde(維德角)晶片組在製程與架構上的改進,使Radeon HD 7770的TDP僅有80W,相較TDP值達151W的Radeon HD 6850,可說是省下了將近40%的耗電,在效能與功耗上的表現算是頗為出色。
不過從最現實面的價格來看,現在市面上所販售的Radeon HD 7770顯示卡價格大約在台幣5000到5500元不等。這樣的價格別說是比Radeon HD 6770貴將近一倍,亦比多次跳水的Radeon HD 6850,多了台幣1200~1700元左右的差價,這樣的價格甚至也與現在市面上的Radeon HD 6870的實際售價相差不多。所以就單論C/P值而言,AMD Radeon HD 7770算是有些差強人意。但就現階段而言,這兩款顯示卡確實是目前價格稍微親和一點的28nm顯示卡,若是價格能夠接受的話,其實也不失為是個省電又同時兼具效能的顯示卡。最後也感謝大家耐心看完文章

---------------------------------------------------------------------------------
後記更新
關於技嘉的 GV-R777OC-1GD顯示卡,經過與技嘉官方人員詢問的結果,是因為送給小編測試的這一批的顯示卡BIOS有誤,所以也特別馬上寄了一個新版的BIOS。

在更新完顯示卡BIOS之後,從GPU-Z 0.5.9版軟體就可以看到Shaders數量變回640個。

不過,Shaders數量變回來當然還不夠,於是便稍微測試了一下3DMark 11,從測試的結果來看,技嘉這張顯示卡的在更新完BIOS後,效能確實有明顯地提升,大約與華碩的 HD7770-DC-1GD算是不相上下。而技嘉人員也表示之後實際出貨版本都會是已經更新過後的BIOS,所就這樣看來,Shaders數量的爭議應該只是誤會一場,若是造成大家的困擾,還請見諒,最後還是感謝大家看完這次的測試報導。
BIOS更新後的3DMark 11效能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