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I Radeon HD 4000系列是AMD在今年6月全新推出的新一代顯示卡產品,不過一開始AMD就沒有打算挑戰Nvidia的頂級高階顯示卡,而是推出HD4800系列主打中高階繪圖晶片,為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8月AMD又推出單卡雙核心的HD 4800x2系列顯示卡,以2.4TFLOPS的運算能力與21.8GB/s的內部傳輸頻寬,成為當時地表上運算速度最快的顯示卡,讓Nvidia冒了不少冷汗。如今9月AMD再推出主打中低階市場的ATI Radeon HD 4600系列顯示卡,企圖在Nvidia尚未推出GeForce 200的中階產品之際,先來個市場預先掃蕩。

主打中低階市場的Radeon HD 4600系列目前規劃有四款繪圖核心,率先在9月10日上市的是該層級最高階的HD4670與HD4650兩款,核心代號為RV730。緊接在9月30日又推出核心代號RV710的HD4550繪圖晶片,如果沒記錯的話,後面還有一款HD4350最低階的版本。Radeon HD 4000系列被AMD定位在主打Nvidia GeForce 9500系列以下的顯示卡,據了解未來應該還有一款可能稱之為HD4700的產品(RV770LE),以彌補HD4800和HD4600之間的產品線空缺。

這是ATI Radeon HD系列顯示卡的市場定位與對應的目標對手產品表,僅供參考,因為對手Nvidia似乎不太苟同。

ATI Radeon HD 4000葫蘆裡賣什麼藥

ATI Radeon HD 4000系列採用台積電55nm製程技術打造(號稱第二代技術), 核心大致上和HD4800相同,採用Single Instrucion Multiple Data(SIMD) 架構,支援Direct X10.1與Shader Mode 4.1規格。雖然這個Direct X10.1功能被對手批的跟雞肋一樣,不過AMD倒是在發表會中提到了支援Direct X10.1的遊戲終於要現身了,是來自EA的「Battle Forge」。

HD 4000系列特別在記憶體部分,首度支援DDR3,這DDR3指的可是桌上型版本,而不是繪圖用的GDDR3。會採用DDR3取代GDDR3的原因,不外乎是DDR3記憶體速度已經接近GDDR3,而且價格上更加便宜。不過HD4670還是會有GDDR3的版本出現,晶片線路上都有保留。

大家都知道ATI顯示卡即使3D效能贏不了別人,不過它的多媒體影像處理依然是顯示卡中的佼佼者。這回AMD將ATI Radeon HD 4000系列的影像處理UVD功能,升級為UVD2.0的版本。UVD2.0支援「Dual-Stream」技術,可以同時進行兩組視訊的硬體解碼運算,像是子母畫面功能就可以派上用場。另外UVD2.0還提供DVD解析度升頻功能(Upscaling),可以將480i訊源轉換為1920×1200輸出,不過市面上Upscaling演算法百百種,不是每一種效果都很好,因此畫質提升程度有待商榷。另外UVD2.0增加所謂的動態對比強化功能( Dynamic Contrast),可以偵測影片每個Frame作即時調整,UVD2.0的改進可說是完全針對HTPC的使用者而來,讓HD解碼以外的視訊功能更加完備。

HD 4000系列延續了先前的架構,在數位視訊輸出介面上支援HDMI與最新的DisplayPort,不過這回HDMI介面有了改良,可以支援HD7.1聲道的環繞音效傳輸,無須接線或透過S/PDIF進行傳輸。

在節電功能部分,ATI Radeon HD 4000系列支援第二代ATI PowerPlay技術,這種由ATI筆記型電腦所延續而來的省電技術,可以針對繪圖核心與記憶體作運作時脈與電壓控制,無論在待機模式或是一般運作模式下,都可以大幅降低耗電。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顯示卡本身的部分。
中階強打~ ATI Radeon HD 4600

AMD這次最受到注目的中階顯示卡,是ATI Radeon HD 4600系列,它具備320個串流處理器,高達480GFLOPS浮點運算處理能力,最重要是耗電量只有59瓦以下。該系列共分「HD 4670」與「HD 4650」兩款,其中HD 4670還分有「1000MHz GDDR3 512MB」與「900MHz DDR3 1GB」兩種版本,核心運作時脈都是750MHz,但因為記憶體的差異,GDDR3的記憶體頻寬為32GB/s,DDR3為28.8GB/s,如果AMD所說的DDR3比較超值說法屬實,那麼後者應該會是主打版本,而且效能差異也比較有限,報價則為79美金,約新台幣3500元上下,實在非常殺。
至於HD 4650則為「500MHz 512MB DDR2」記憶體版本,核心時脈也只有600MHz,效能也就差了一些,報價則為69美金。

這是ATI Radeon HD 4600系列架構圖。

這就是ATI Radeon HD 4670 GDDR3版本顯示卡本尊,是AMD送來的測試用公版卡,可以發現顯示卡不用外加電源就可以運作了。

這是顯示卡的背面,後面的記憶體則沒有任何散熱機制。

這就是RV730繪圖晶片的特寫,此晶片仍是工程樣版。

記憶體採用的是韓國hynix H5RS5223CFR-N0C GDDR3顆粒,時脈為1000MHz,跟顯示卡規範的一致。

公版的I/O設計有一組DVI與兩組最新的DisplayPort數位視訊輸出,由於目前DisplyPort才剛起步,市場上並不普及,所以廠商推出的HD 4600顯示卡有可能會把它拿掉也說不定。

顯示卡具備ATI CrossFire技術的連接埠,可以買兩張卡進行雙顯示卡平行運算技術。

顯示卡採用大型銅質散熱片,除繪圖核心外,也可以兼顧到正面視訊記憶體顆粒的散熱工作,後面就沒辦法了。

散熱器的風流設計是側邊吸入,後方排出,待機時驅動程式溫度監控顯示為40度左右,全速運作則有機會上看60度以上。
HTPC升級首選~ ATI Radeon HD 4550

ATI Radeon HD 4550則是搶攻低階市場的主力,只具備80個串流處理器,浮點運算處理能力為96GFLOPS,由於許多功能線路被砍了很多,所以耗電量也就只有20瓦而已,幾乎可以拿來作為筆記型電腦使用。HD 4550還分為兩款,一款是512MB的DDR3版本,另一款是Low Profile設計的256MB DDR3版本,兩者的核心時脈均為600MHz,記憶體也都是800MHz,不過後者少了HDMI與DisplyPort的支援功能,對於HTPC的運用上較綁手綁腳。顯示卡的美金報價在49~59元美金之間,也就是2000多元新台幣左右,價格非常低廉。(簡報上的” 以些微價格差異擁有超越nVidia GTX 280的功能”的說明實在有點嚇人



這是ATI Radeon HD 4550系列架構圖,裡面線路快被砍的精光


這就是ATI Radeon HD 4550 256MB DDR3版本顯示卡,卡為Low Profile設計,適合裝在薄型機殼內,廠商出貨應該會附上更換擋板。(這回AMD送測的新一代顯示卡,竟然是兩張效能極端的等級…


這是顯示卡的背面,可以看到背面有兩顆記憶體,一樣不需要散熱。

I/O設計除有一組DVI外,還有D-Sub與複合式視訊輸出端子,這是一般中低階階顯示卡常看到的設計。

這是RV710的繪圖晶片本尊,晶粒(Die Size)比RV730還要小,外觀不知有沒有讓你想起很像先前ATI的某款HD低階產品?


記憶體採用的是韓國Samsung K4W1G1646D-EC12顆粒,這記憶體顆力網路上資料並不多,推測是三星新推出的產品。

HD 4550採用小型鋁質散熱片設計,不過待機溫度有50度上下,算是有點高。
效能比一比
接下來我們就將AMD送來的這兩張HD 4670與HD 4550顯示卡,作一下簡單的3D效能測試分析,測試平台與數據成績如下所示,顯示卡都沒有超頻。
■ 測試平台列表
處理器 AMD Phenom X4 9350e(2.0GHz)
主機板 Gigabyte GA-MA78GPM-DS2H(780G+SB700)
記憶體 Kingston DDR2-1066 1GB×2
硬碟機 Seagate Barracuda 7200.10 320GB
光碟機 Lite-On HAS120 DVD SuperMulti
電源供應器 Gigabyte ODIN GT 800W
作業系統 Windows Vista Ultimate SP1(32bit)
■ ATI Radeon HD 4670顯示卡的時脈資訊

■ ATI Radeon HD 4550顯示卡的時脈資訊

■ 測試成績
測試項目 |
HD 4670 |
HD 4550 |
3D Mark Vantage |
||
1024×768 |
||
Score |
N/A |
N/A |
GPU |
4646 |
1431 |
CPU |
6717 |
6697 |
1280×1024 |
||
Score |
P3400 |
P1134 |
GPU |
2917 |
888 |
CPU |
6758 |
6712 |
3D Mark 06 |
||
1024×768 |
||
Score |
8747 |
4386 |
SM2.0 |
3216 |
1476 |
HDR/SM3.0 |
4113 |
1814 |
CPU |
2786 |
2891 |
1280×1024 |
||
Score |
7806 |
3611 |
SM2.0 |
2867 |
1264 |
HDR/SM3.0 |
3505 |
1397 |
CPU |
2806 |
2871 |
惡魔獵人4(單位:FPS) |
||
1024×768 |
||
場景1 |
88.2 |
35.22 |
場景2 |
77.23 |
28.93 |
場景3 |
101.41 |
38.45 |
場景4 |
64.17 |
26.49 |
1280×1024 |
||
場景1 |
67.24 |
25.80 |
場景2 |
58.17 |
20.98 |
場景3 |
73.41 |
27.01 |
場景4 |
51.63 |
19.74 |
衝突世界(單位:FPS) |
||
1024×768 |
20 |
9 |
1280×1024 |
18 |
7 |
Crysis(單位:FPS) |
||
1024×768 |
31.55 |
25.53 |
1280×1024 |
30.89 |
17.14 |
真三國無雙5(單位:FPS) |
||
1024×768 |
72.5 |
53.2 |
結論:效能更好,價格更低,對手更難搞?

從測試數據上我們可以看到,ATI Radeon HD 4670顯示卡的3D表現,以三千多元的顯示卡來說算是相當不錯,執行大部份的3D遊戲效能都相當流暢。如果遇到3D重量級的大作,像是Crysis或是衝突世界這類遊戲,可能就要降低一些3D畫質設定,來獲取較流暢的畫面。
至於ATI Radeon HD 4550顯示卡,嚴格來說它的3D效能並不優異,想要拿它來玩3D遊戲不是明智的作法,若是用來作為HTPC的HD視訊解碼用途,那就值得好好考慮,畢竟它定價只不過新台幣二仟元左右而已,如果您手上有IGP平台卻無法順利進行HD視訊解碼,除更換多核心處理器外,換一張HD 4550顯示卡不外乎是另一個解碼良方,不過基本上還是要考量一下顯示卡視訊輸出入的版本,尤其是需要HDMI輸出功能的使用者。
雖然整體層面來看,無論是ATI Radeon HD 4670或是HD4550都有其市場的優勢與利基點,不過薑還是老的辣,Nvidia也立刻將顯示卡降價,順便告訴消費者它們才是最超值的選擇,這種戲碼雖然老是在資訊市場上上演,不過受惠的就是苦等便宜顯示卡的消費者。如果有消費者還在等待3D效能好又便宜的顯示卡,那麼現在應該是不錯的下手時間點了。
